五年级上册所有的积累运用读读背背.

五年级上册的积累运用一到七的读读背背内容..其中的一句也行..谁能告诉下...... 五年级上册的积累运用一到七的读读背背内容..其中的一句也行..谁能告诉下...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3
展开全部
五年级下学期:
积累运用一:冰消雪融 风和日丽 山光水色 心旷神怡 草长莺飞
柳暗花明 鸟语花香 明月清风 花好月圆 奇花异卉
风狂雨骤 云蒸霞蔚 山光水秀 层峦叠嶂 风调雨顺
惊涛骇浪

积累运用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积累运用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积累运用四:青山有辛埋忠骨 白铁无铸佞臣

积累运用五:一身正气 临危不惧 堂堂正正 绝处逢生 化险为夷
镇定自若 面不改色 光明磊落 大智大勇 急中生智
惊心动魄 以身殉职 刻不容缓 力挽狂澜 精明强干
仰不愧天
匿名用户
2013-10-23
展开全部
“积累运用四”先安排“读读背背”,为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读和背,感受着几副对联的有趣和巧妙,激发学生喜欢对联的情趣,然后安排阅读对联故事,了解这些充满情趣的对联是怎样写出来的,进一步激发学生收集、试作对联的兴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仔细思考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先后顺序,想起了乌申斯基的一句话 “一个故事在儿童心里引起的情景也许远比现实的事物更加鲜明、完美,所以讲故事也就是给儿童放幻灯片”,觉得阅读中的两个小故事更能激发学生走进对联的兴趣。于是我便突破教材,重新组合教学内容,由趣联故事入手,激发了兴趣,再积累“读读背背”中的对联,进一步引导他们感受对联的有趣和巧妙,并在积累了多副对联的基础上总结出对联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准备。

本次“读读背背”选择了古代4副对联。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对联巧妙对偶的形式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是题写在杭州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表现了后人对岳飞的敬仰之情和对杀害抗金英雄岳飞秦桧等奸侫之辈的痛恨鄙夷之意。“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是说,因为把所有心思都扑在了报效国家的事情上,所以才常常流出思念亲人的泪水,表现了撰联人以国事为重而常常忍受思亲痛苦的情状;“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意思是,壮志未酬之人内心遗恨难消,一片忠义之心唯有天地知晓,是对事业未竟的英雄的一番慨叹和赞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是一个反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
杭州岳飞庙有这样一副楹联,写的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有”和“无”是相反的,埋下烈士忠骨和铸就奸臣是相对比的。相传这里埋着民族英雄岳飞的忠骨,后人由于痛恨奸臣秦桧用阴谋害死了他,用铁铸了秦桧夫妇的跪像放在墓前。只要记住这副对联的上句,下句也就不难凭对比联想回忆起来了。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语出明代于谦《立春日感怀》诗。我一颗赤心渴望着报效国家;

身在他乡,思念亲人又不禁使我双眼泪流成行。

二旬诗写出了作者的感情波澜。丹心:赤诚的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3
展开全部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3
展开全部
风风雨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