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全部
1.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3.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
4.合理规划每天时间
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5.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
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6.及时复习
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7.向他人提问
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应特别注意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交流。
8.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9.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休息和运动不仅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消除压力的好办法。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3.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任务
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推迟完成原定计划。
4.合理规划每天时间
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5.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
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6.及时复习
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7.向他人提问
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应特别注意经常向周围同学请教、交流。
8.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9.保持适量的休息和运动
休息和运动不仅让你保持良好的状态,也是消除压力的好办法。
2013-10-21
展开全部
希望对你有帮助!(里面还有其他关于学习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科学提供有效学法,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要尊重学习语文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自主,教学就能水到渠成,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学习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个人的特点是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规律也不尽相同。比如种树,松树和柳树是不同的树种,其生长规律和周期也就不同。吕叔湘先生曾把语文比作农业,相对于工业而言,它不是程序化,不是流水线,而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语文尤其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努力使之融合。即使是文言文教学,也还是要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评析去理解。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继承,更要发展,发展就须创新。”④而科学提供有效学法,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正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它是语文学习内在规律的体现。
(一)“读”的有效学法提供。
“你一定也见识过不少热闹的公开课吧,有导有演,井然有序,老师讲得精彩,学生配合默契,多媒体用得娴熟。可就是让人心里一个劲儿地嘀咕,这自古而来的读书,读书,‘读’去哪儿了”⑤这句话极具代表性,它道出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新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淡化全面的阅读分析,提倡学生自主阅读、体验课文内容,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的目的。这一关系的处理主要针对以往的语文教学课文分析过多、过细的现象,因其结果肢解了课文内容,不能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审美意识。提出这一关系处理的意见,旨在加强学生的个体体验和自主意识。
饶杰腾教授曾经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明确学习目标,自己了解教学内容,自己探求学习方法,自己尝试知识迁移,自己检测和矫正学习结果,最终达到独立‘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⑥
而我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探究式阅读法,就是对饶教授之指导的一大尝试。
探究式学习的具体方法有怀疑式、求证式、探源式、解证式和逆向式五种。现简述如下:
所谓怀疑式,就是对课程资源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置疑,用“何”“什么”等提问。具体句式为“什么是……?”或“……是什么?”或“何为……?”如《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可提问为“我国古代小说如何发展?其规律是什么?”一旦弄清此问题,就可通晓全篇内容。
求证式,就是探寻问题的依据,用“哪些”、“哪里”等词提问,提问句式为“资源课程材料中(或文中)在哪里(哪些语句中)体现出……?”。如编者对《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评价语“他(茅盾)的见解精辟深刻,有独到之处”据此可启发学生置疑“茅盾的见解精辟而有独到之处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上?”学生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一则要在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要点,二则要略读有关小说《水浒》的相关情节,三则要选择相关的一些评述《水浒》的文章来看看。若学生真正讨论清楚了这个问题,那课本中的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探源式,即用“为什么”或“其内在根源是什么”去探寻课程材料中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寻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如屈原的诗《涉江》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思想感情”,传统教学可能只停留在分析比喻、象征本身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而采用探源法就可引导学生继续发问:“屈原为什么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此问题,就可将其思维向纵深方向拓展,若寻根问底“屈原愁苦心情的内在根源是什么?”如此学生的思维就可得到进一步锻炼了。
解证法和逆思法,此二法常可结合在一起发问,它是思维的进一步提升,是达成问题解决的一种途径,常用疑问词“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以及句式“若不如此,那又怎么……?”等,这种寻求解决办法的思维训练,若能长期坚持而让学生养成习惯,那么学生的思维层次就可跃上新台阶。若凡事都去想一下如何解决,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可能提高。如针对小说《守财奴》的界定“葛朗台是个贪财、聚财的暴发户形象”,可提问为“小说是怎样去刻画葛朗台这个暴发户形象的?若不如此刻画,请自我设想,那又怎样去表现葛朗台才能使他更典型、更能吸引人?”
阅读的有效学法还可在各种阅读课中运用,而在自读课中的实践也较明显。自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由学生担当小老师主持课堂,可以阅读后测试的方式,也可以学生自己阅读后谈感受,或针对自读课文中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等。如自读课《想和做》一文,可创设由学生自主主持自读的情境。我征求过学生意见,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表达和组织能力,而且听同学上课别有一种轻松和亲切感。由学生主持上课,不是让他做老师的替身或代言人,而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自读设计,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展示出来,与学生一道备课只是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老师仅充当参谋和解疑者的角色。在自读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四人小组的集体作用,集思广益,把自读过程变成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钻研的有机结合过程。总之,在自读课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全程参与,自主学习。
我的课外阅读教学,也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课外阅读定期有序地进行。如高三的课外阅读课型的设计,就根据高考的具体要求,拟定了如下序列:收集好标题,整理一句话新闻,审读好的开头和结尾,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片段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片段,品读名人趣闻轶事,享受高雅而轻松的笑话等等。这样,学生既有宽松自由的阅读情境,又能获取知识,积累语言素材,从而真正享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二)、“写”“评”的有效学法提供。
先听听基层教师的心声: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的姚海婴老师给《语文学习》编辑部的来信中说:“你听到过这句话吗?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老师最好能教我一个像数学公式一样的作文套路,只要将材料带入就能组合成文,获得理想的分数。这种声音让语文老师听了还真有点尴尬。不是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形,这是普遍现象,着实让人尴尬。
然而作文是“教”不来的。“按照传统理念,‘作文教学’即‘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这就是说,老师得深谙作文之道,喋喋不休地讲作文技巧;学生学得笨嘴拙舌,对老师俯首贴耳。可是,一来这不符合现实情况;二来,照这么教,功效不显著。可见,作文是‘教’不来的。”⑦
写作文是如此,作文修改也处于劳苦功不高的窘境。“批改作文时,教师常常会努力把学生作文中语言上小毛病认真修改一番。可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它反而会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更害怕作文了。这样一来,不是劳苦功不高吗?”⑧
以上三个片段也是基层老师的肺腑之言。由此看出,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想急功近利,以为作文拿来什么灵丹妙药,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理想分数;另一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作文并无固定的套路、法则,正所谓“文无定法”,要知道“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多写”,而“写好作文的秘诀是多改”。这样,灵活巧妙地创设合理情境,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是作文教学所必需,真正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的境地。
对此,语文名家也多有论述。
吕叔湘先生指出:“教学要讲求实效。无论是讲课或批改作业,都要讲求实效。……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不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我们一定要避免无效劳动。”⑨刘国正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⑩学生若真正具备了自主学习精神,教学就一定会有实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巧妙创设合理情境,从而达到刘老指出的“活”。
“写”“评”的有效学法提供方面,我做过一些初步尝试。
在写评课上,我安排了以下三个课型。
自练课:主要是当堂作文,教师根据教学总的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慎重命题,限期堂上完成。
自改课:教师将限期完成的作文收回后,迅速浏览一遍,初步分成上、中、下三类,并做好记号,从中选出一篇较典型的作文在全班做示范评析,然后紧扣作文教学总要求具体向学生交待清楚评改要求,将全班作文交由学生进行小组交叉评改,写出评改意见。教师在学生评改过程中逐组巡查。
自结课:小组交叉评改完后,将作文交还学生本人,本人写出自我评析意见,最后交给教师查阅。此课型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摸索实践,在巧妙创设合理情境方面日渐成熟,学生写评的自主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科学提供有效学法,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符合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要尊重学习语文的内在规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自主,教学就能水到渠成,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学习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一个人的特点是不同的,学科的学习规律也不尽相同。比如种树,松树和柳树是不同的树种,其生长规律和周期也就不同。吕叔湘先生曾把语文比作农业,相对于工业而言,它不是程序化,不是流水线,而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语文尤其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语文教学要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努力使之融合。即使是文言文教学,也还是要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评析去理解。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师教了多少年语文都是新教师。语文教学不能只是继承,更要发展,发展就须创新。”④而科学提供有效学法,提高学生自主能力正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它是语文学习内在规律的体现。
(一)“读”的有效学法提供。
“你一定也见识过不少热闹的公开课吧,有导有演,井然有序,老师讲得精彩,学生配合默契,多媒体用得娴熟。可就是让人心里一个劲儿地嘀咕,这自古而来的读书,读书,‘读’去哪儿了”⑤这句话极具代表性,它道出了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新课程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淡化全面的阅读分析,提倡学生自主阅读、体验课文内容,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的目的。这一关系的处理主要针对以往的语文教学课文分析过多、过细的现象,因其结果肢解了课文内容,不能使学生形成整体的审美意识。提出这一关系处理的意见,旨在加强学生的个体体验和自主意识。
饶杰腾教授曾经指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明确学习目标,自己了解教学内容,自己探求学习方法,自己尝试知识迁移,自己检测和矫正学习结果,最终达到独立‘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⑥
而我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探究式阅读法,就是对饶教授之指导的一大尝试。
探究式学习的具体方法有怀疑式、求证式、探源式、解证式和逆向式五种。现简述如下:
所谓怀疑式,就是对课程资源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置疑,用“何”“什么”等提问。具体句式为“什么是……?”或“……是什么?”或“何为……?”如《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可提问为“我国古代小说如何发展?其规律是什么?”一旦弄清此问题,就可通晓全篇内容。
求证式,就是探寻问题的依据,用“哪些”、“哪里”等词提问,提问句式为“资源课程材料中(或文中)在哪里(哪些语句中)体现出……?”。如编者对《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评价语“他(茅盾)的见解精辟深刻,有独到之处”据此可启发学生置疑“茅盾的见解精辟而有独到之处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上?”学生要讨论清楚这个问题,一则要在文中寻找相关的答案要点,二则要略读有关小说《水浒》的相关情节,三则要选择相关的一些评述《水浒》的文章来看看。若学生真正讨论清楚了这个问题,那课本中的此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探源式,即用“为什么”或“其内在根源是什么”去探寻课程材料中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寻求问题产生的根源。如屈原的诗《涉江》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思想感情”,传统教学可能只停留在分析比喻、象征本身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而采用探源法就可引导学生继续发问:“屈原为什么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此问题,就可将其思维向纵深方向拓展,若寻根问底“屈原愁苦心情的内在根源是什么?”如此学生的思维就可得到进一步锻炼了。
解证法和逆思法,此二法常可结合在一起发问,它是思维的进一步提升,是达成问题解决的一种途径,常用疑问词“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以及句式“若不如此,那又怎么……?”等,这种寻求解决办法的思维训练,若能长期坚持而让学生养成习惯,那么学生的思维层次就可跃上新台阶。若凡事都去想一下如何解决,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可能提高。如针对小说《守财奴》的界定“葛朗台是个贪财、聚财的暴发户形象”,可提问为“小说是怎样去刻画葛朗台这个暴发户形象的?若不如此刻画,请自我设想,那又怎样去表现葛朗台才能使他更典型、更能吸引人?”
阅读的有效学法还可在各种阅读课中运用,而在自读课中的实践也较明显。自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由学生担当小老师主持课堂,可以阅读后测试的方式,也可以学生自己阅读后谈感受,或针对自读课文中某一问题进行辩论等。如自读课《想和做》一文,可创设由学生自主主持自读的情境。我征求过学生意见,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锻炼表达和组织能力,而且听同学上课别有一种轻松和亲切感。由学生主持上课,不是让他做老师的替身或代言人,而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自读设计,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展示出来,与学生一道备课只是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老师仅充当参谋和解疑者的角色。在自读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四人小组的集体作用,集思广益,把自读过程变成课堂教学、小组学习和个人钻研的有机结合过程。总之,在自读课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全程参与,自主学习。
我的课外阅读教学,也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课外阅读定期有序地进行。如高三的课外阅读课型的设计,就根据高考的具体要求,拟定了如下序列:收集好标题,整理一句话新闻,审读好的开头和结尾,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片段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片段,品读名人趣闻轶事,享受高雅而轻松的笑话等等。这样,学生既有宽松自由的阅读情境,又能获取知识,积累语言素材,从而真正享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二)、“写”“评”的有效学法提供。
先听听基层教师的心声: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的姚海婴老师给《语文学习》编辑部的来信中说:“你听到过这句话吗?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老师最好能教我一个像数学公式一样的作文套路,只要将材料带入就能组合成文,获得理想的分数。这种声音让语文老师听了还真有点尴尬。不是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时常遇到类似的情形,这是普遍现象,着实让人尴尬。
然而作文是“教”不来的。“按照传统理念,‘作文教学’即‘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这就是说,老师得深谙作文之道,喋喋不休地讲作文技巧;学生学得笨嘴拙舌,对老师俯首贴耳。可是,一来这不符合现实情况;二来,照这么教,功效不显著。可见,作文是‘教’不来的。”⑦
写作文是如此,作文修改也处于劳苦功不高的窘境。“批改作文时,教师常常会努力把学生作文中语言上小毛病认真修改一番。可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它反而会让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更害怕作文了。这样一来,不是劳苦功不高吗?”⑧
以上三个片段也是基层老师的肺腑之言。由此看出,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想急功近利,以为作文拿来什么灵丹妙药,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理想分数;另一方面,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作文并无固定的套路、法则,正所谓“文无定法”,要知道“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多写”,而“写好作文的秘诀是多改”。这样,灵活巧妙地创设合理情境,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是作文教学所必需,真正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的境地。
对此,语文名家也多有论述。
吕叔湘先生指出:“教学要讲求实效。无论是讲课或批改作业,都要讲求实效。……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不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我们一定要避免无效劳动。”⑨刘国正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要追求活。怎样才算得活呢?教学活动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是我教你学,也不是我启你发,而是教与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也推着教师走,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双方都欲罢不能,其乐融融。”⑩学生若真正具备了自主学习精神,教学就一定会有实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巧妙创设合理情境,从而达到刘老指出的“活”。
“写”“评”的有效学法提供方面,我做过一些初步尝试。
在写评课上,我安排了以下三个课型。
自练课:主要是当堂作文,教师根据教学总的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慎重命题,限期堂上完成。
自改课:教师将限期完成的作文收回后,迅速浏览一遍,初步分成上、中、下三类,并做好记号,从中选出一篇较典型的作文在全班做示范评析,然后紧扣作文教学总要求具体向学生交待清楚评改要求,将全班作文交由学生进行小组交叉评改,写出评改意见。教师在学生评改过程中逐组巡查。
自结课:小组交叉评改完后,将作文交还学生本人,本人写出自我评析意见,最后交给教师查阅。此课型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摸索实践,在巧妙创设合理情境方面日渐成熟,学生写评的自主意识逐步建立起来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1
展开全部
你心里没有它,自然的你就没有自主努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