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取得的成就?
请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这些方面选4个。要出手抄报,字数要比较多的哦~谢咯,回答有加分!!...
请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这些方面选4个。要出手抄报,字数要比较多的哦~谢咯,回答有加分!!
展开
13个回答
2013-10-21
展开全部
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 为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成就:
(1)GDP已达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9%,突破3.6万亿美元,世界第四。
(2)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增幅几乎等于GDP增幅的3倍。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世界第三。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
当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前进乏力时,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援引自《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走势分析》储东涛)
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就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间,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
前进,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地完成了第六个和第七
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90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国农村经济得
到了全面的发展。1990年同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4.6%,平均
每年增长6.3%,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亿公斤和4000亿公斤两个台
阶,1990年达到4350亿公斤。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
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91年,
乡镇企业创产值826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162亿元,都比1978年翻了
四番。(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到、1991年达28248亿元,比
1978年的4237亿翻了两番多,平均每年增长12.2%。主要工业产品原
煤、原油、电力、钢铁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
快,市场供应充裕。(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十年间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了2.77万亿美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一大批基础工业
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经济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
结构有所调整,城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
后续力量。(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由1980
年的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181亿
美元增加到1990年621亿美元。到1990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89.
8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万多家,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促进
了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
较大发展。十年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万多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近
万项,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
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
领域也有不少进展。教育方面,多数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初步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
大批人才。其他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六)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国
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实现小康。
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
元。(七)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1990年同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
由4470亿元增加到174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6倍,平均每
年增长9%。国民收入由3688亿元增加到143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
平均每年增长8.7%。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煤炭、水
泥由第3位升至第1位。粮食、棉花、肉类、布匹已居世界首位。上述巨大
成就的取得,雄辩地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成就:
(1)GDP已达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9%,突破3.6万亿美元,世界第四。
(2)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财政增幅几乎等于GDP增幅的3倍。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世界第三。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
当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前进乏力时,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援引自《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其走势分析》储东涛)
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和成就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间,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阔步
前进,全面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胜利地完成了第六个和第七
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为90年代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中国农村经济得
到了全面的发展。1990年同1980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84.6%,平均
每年增长6.3%,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亿公斤和4000亿公斤两个台
阶,1990年达到4350亿公斤。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
林牧副渔各业都有很大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展,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991年,
乡镇企业创产值826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162亿元,都比1978年翻了
四番。(二)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到、1991年达28248亿元,比
1978年的4237亿翻了两番多,平均每年增长12.2%。主要工业产品原
煤、原油、电力、钢铁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消费品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加
快,市场供应充裕。(三)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十年间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了2.77万亿美元,超过前30年的总和。一大批基础工业
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经济薄弱环节有所加强,产业结构和产品
结构有所调整,城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
后续力量。(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出口总额由1980
年的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181亿
美元增加到1990年621亿美元。到1990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89.
8亿美元,兴办外商投资企业2万多家,引进一大批国外先进技术,促进
了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五)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
较大发展。十年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1万多项,其中获国家奖励的近
万项,一些领域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高能物理、计算机技
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讯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
领域也有不少进展。教育方面,多数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高等教育初步
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
大批人才。其他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六)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国
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实现小康。
1990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1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
元。(七)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1990年同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
由4470亿元增加到174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6倍,平均每
年增长9%。国民收入由3688亿元增加到1430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
平均每年增长8.7%。一些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煤炭、水
泥由第3位升至第1位。粮食、棉花、肉类、布匹已居世界首位。上述巨大
成就的取得,雄辩地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1
展开全部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同世界各国一起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从那时以来,中日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由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360亿美元。截至去年年底,两国友好城市达到236对,人员往来达到544万人次。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在重温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老一辈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更加感到今天中日友好合作的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肩负的责任也不断加重。我昨天同福田首相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我们就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确定了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框架。我们一致同意,双方要共同努力,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亚洲振兴,应对全球挑战,共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我愿就这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第一,增进战略互信。人与人要成为朋友,前提是互信;国与国关系要稳定,基础也在于互信。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双方应该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对方的发展,相互视为合作双赢的伙伴,而不是零和竞争的对手;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不是威胁;相互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第二,深化互利合作。中日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应该珍视长期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形成的良好格局,充分利用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的优越条件,加强两国节能、环保、金融、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不断把两国经贸合作提升到更高层次,巩固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
第三,扩大人文交流。人员交往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文化交流是沟通两国人民感情的渠道。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两国人文交流,着力建立两国青少年交流长效机制,夯实中日世代友好的社会基础。
第四,推动亚洲振兴。亚洲振兴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协调和合作。我们愿同日方及亚洲各国一道努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加强共同安全,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推进东亚合作进程和东亚共同体建设,在促进亚洲振兴中实现中日共同发展。
第五,应对全球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日益增多,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风险、严重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影响各国发展和稳定,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中国愿同日本一道,积极参与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协作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从那时以来,中日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由实现邦交正常化时的11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360亿美元。截至去年年底,两国友好城市达到236对,人员往来达到544万人次。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在重温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深切缅怀那些为中日友好事业呕心沥血、辛勤耕耘的老一辈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更加感到今天中日友好合作的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不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肩负的责任也不断加重。我昨天同福田首相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我们就全面深化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广泛共识,确定了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总体框架。我们一致同意,双方要共同努力,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推动亚洲振兴,应对全球挑战,共同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我愿就这几个问题谈些看法。
第一,增进战略互信。人与人要成为朋友,前提是互信;国与国关系要稳定,基础也在于互信。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双方应该客观认识和正确对待对方的发展,相互视为合作双赢的伙伴,而不是零和竞争的对手;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不是威胁;相互尊重对方的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第二,深化互利合作。中日互为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应该珍视长期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形成的良好格局,充分利用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的优越条件,加强两国节能、环保、金融、信息、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不断把两国经贸合作提升到更高层次,巩固两国关系的物质基础。
第三,扩大人文交流。人员交往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文化交流是沟通两国人民感情的渠道。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开展两国人文交流,着力建立两国青少年交流长效机制,夯实中日世代友好的社会基础。
第四,推动亚洲振兴。亚洲振兴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协调和合作。我们愿同日方及亚洲各国一道努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加强共同安全,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推进东亚合作进程和东亚共同体建设,在促进亚洲振兴中实现中日共同发展。
第五,应对全球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日益增多,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金融风险、严重自然灾害、重大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影响各国发展和稳定,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中国愿同日本一道,积极参与各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协作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1
展开全部
政治;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社会产生力和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经济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