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10-22
展开全部
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公元前238~前210),用武力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改革。随后中国之所以一直保持着文化统一,这些改革是一个主要因素。
秦始皇(又称始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前210年。为了弄清他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生在周朝末年,该朝是在公元前1100年建立的。在他以前的几百年间,周朝的统治者昏庸无能,诸侯割据,各霸一方,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着战争,有些小诸侯国逐步被大诸侯国吞并。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的秦国成为各交战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秦国把中国哲学流派的法家思想作为制定基本国策的指导思想。孔夫子提出英明的统治者主要是靠道德规范来治人,但是按照法家哲学,大多数人不会好到接受这种统治的程度,一对他们只能坚决地推行一套严格的法律来加以治理。法律是由统治者制订的,他们为了推行国策,可以对之随时加以更改。
政(未来的秦始皇)出世时,秦国已经变成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或许是由于采用了法家思想。或许是由于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许是由于秦国统治者别具才能。政在名义上是于前246年即在他13岁时继位,实际上国家是由摄政王统治的,直到前238年他已成年为止。新君主任用一些有才干的将领,同其余各诸侯国进行了英勇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他本来可以宣布自己是中国之王(国王)。但是为了强调与过去彻底决裂,他选用了一个新头衔,自称始皇帝,意思是“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称帝后马上开始实行许多重大改革。为了避免使周王朝覆灭的分裂重演,他决心要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他把所辖的领土重新划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郡首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始皇下诏令郡首的官职不再实行世袭制。结果很快就实行了郡首任职几年后在郡与郡之间互相调换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郡首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势力范围。
每个郡都有自己的武郡首和一个维系文武郡首两者间平衡的第三者——调停官。武郡首由皇帝任命且可随时免职,调停官由中央任命。在都城与各郡之间修建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庞大公路网,确保中央军队能迅速到达叛乱分子所封锁的郡地。秦始皇还下了一道诏令,让旧王朝中残存下来的成员都迁到他已经修建的都城咸阳,以便亲自监视他们。
但是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他还要实行商业统一。他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体制,统一了货币,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他还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制,统一了书面语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的那道诏令最为著名(也许是臭名昭著的),要焚毁中国的全部书籍。但是有关技术方面的书未遭焚毁,如农业、医学、秦国史录及法家的哲学著作等。而所有其他哲学流派的著作——包括孔子的学说,都均遭毁灭。秦始皇下这道严峻的诏令,是为了消除敌对哲学流派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学派的影响。这也许是整个历史上大规模政治检查的第一个先例。但是他指令都城皇帝图书馆里要收藏禁书的样本。
秦始皇对外也是推行强硬政策。他在中国南方进行了广泛的征服,获得了成功,所吞并的地区最终都划入了中国版图。他的部队在北方和西方也是马到成功。但是他不能永久地征服当地的各个民族。为了防止这些民族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秦始皇把当时中国北疆存在的各个区域的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一道巨大的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中国长城。修建这些宏大建筑工程和连年对外征战,依靠横征暴敛,使得秦始皇不得人心。由于利用叛乱根本无法推翻秦始皇的暴政,人们只好设法暗杀他,但均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寿终正寝。
他的二儿子继承帝位,号称二世皇帝。但是他缺乏父亲的才干,各地很快就发生了叛乱,四年之内二世皇帝就被砍了头,宫殿和皇帝图书馆均遭焚毁,秦王朝彻底覆灭了。
但是秦始皇建立的功绩并未随之而烟消云散,中国人为他的暴政结束而感到欢心喜悦,但却谁也不想回到秦王朝前的时代去。下一个王朝(汉朝)继续实行秦始皇所建立的行政体制。实际上中国帝国的组织形式按照他所制订的路线继续了两千一百年之久。虽然汉朝皇帝立即对秦朝残酷的法律体制进行了更改,整个法家哲学失宠,儒家哲学成为正统的国家哲学,但是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
现在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关键作用从整体来看就一目了然了。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但是在大部分历史上,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欧洲总被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这种差别似乎是由政治和社会因素而不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天然的障碍如山脉在中国和欧洲完全一样突出。当然不能把中国统一归功于秦始皇一个人,其他许多人如隋文帝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不提才华卓绝、名声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对秦始皇加以完备的论述。事实上李斯对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致很难在二者之间分清他俩所带来的伟大变革的功绩。我不打算做这种尝试,而是把两者共同的功绩都归于秦始皇(李斯虽然能献计献策,但决策人毕竟还是秦始皇)。
后来,大多数儒家都攻击诽谤秦始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的焚书。他们指责他是暴君,骂他是私生子,说他崇拜迷信,心狠手辣,才能平庸。但是中国共产党则基本上称赞他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西方作家偶尔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但是若把他与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奥古斯都相提并论似乎更加适宜。两者所建立的帝国在面积和人口上大体相同。但是罗马帝国历经的时期却短得多,从长远观点来看,奥古斯都所统治的领土也未能保持统一,但是秦始皇所统治的领土却保持了统一。因而他是两人中较为有影响的人物。
秦始皇(又称始皇帝)生于公元前259年,卒于前210年。为了弄清他的重要作用,有必要了解一下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生在周朝末年,该朝是在公元前1100年建立的。在他以前的几百年间,周朝的统治者昏庸无能,诸侯割据,各霸一方,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着战争,有些小诸侯国逐步被大诸侯国吞并。地处中国西部地区的秦国成为各交战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秦国把中国哲学流派的法家思想作为制定基本国策的指导思想。孔夫子提出英明的统治者主要是靠道德规范来治人,但是按照法家哲学,大多数人不会好到接受这种统治的程度,一对他们只能坚决地推行一套严格的法律来加以治理。法律是由统治者制订的,他们为了推行国策,可以对之随时加以更改。
政(未来的秦始皇)出世时,秦国已经变成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或许是由于采用了法家思想。或许是由于占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或许是由于秦国统治者别具才能。政在名义上是于前246年即在他13岁时继位,实际上国家是由摄政王统治的,直到前238年他已成年为止。新君主任用一些有才干的将领,同其余各诸侯国进行了英勇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他本来可以宣布自己是中国之王(国王)。但是为了强调与过去彻底决裂,他选用了一个新头衔,自称始皇帝,意思是“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称帝后马上开始实行许多重大改革。为了避免使周王朝覆灭的分裂重演,他决心要根除整个旧的封建体系。他把所辖的领土重新划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的郡首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秦始皇下诏令郡首的官职不再实行世袭制。结果很快就实行了郡首任职几年后在郡与郡之间互相调换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野心的郡首建立自己的强大的势力范围。
每个郡都有自己的武郡首和一个维系文武郡首两者间平衡的第三者——调停官。武郡首由皇帝任命且可随时免职,调停官由中央任命。在都城与各郡之间修建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庞大公路网,确保中央军队能迅速到达叛乱分子所封锁的郡地。秦始皇还下了一道诏令,让旧王朝中残存下来的成员都迁到他已经修建的都城咸阳,以便亲自监视他们。
但是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于中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统一,他还要实行商业统一。他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度量衡体制,统一了货币,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他还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律体制,统一了书面语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的那道诏令最为著名(也许是臭名昭著的),要焚毁中国的全部书籍。但是有关技术方面的书未遭焚毁,如农业、医学、秦国史录及法家的哲学著作等。而所有其他哲学流派的著作——包括孔子的学说,都均遭毁灭。秦始皇下这道严峻的诏令,是为了消除敌对哲学流派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学派的影响。这也许是整个历史上大规模政治检查的第一个先例。但是他指令都城皇帝图书馆里要收藏禁书的样本。
秦始皇对外也是推行强硬政策。他在中国南方进行了广泛的征服,获得了成功,所吞并的地区最终都划入了中国版图。他的部队在北方和西方也是马到成功。但是他不能永久地征服当地的各个民族。为了防止这些民族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秦始皇把当时中国北疆存在的各个区域的城墙连接起来,筑成一道巨大的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中国长城。修建这些宏大建筑工程和连年对外征战,依靠横征暴敛,使得秦始皇不得人心。由于利用叛乱根本无法推翻秦始皇的暴政,人们只好设法暗杀他,但均未成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寿终正寝。
他的二儿子继承帝位,号称二世皇帝。但是他缺乏父亲的才干,各地很快就发生了叛乱,四年之内二世皇帝就被砍了头,宫殿和皇帝图书馆均遭焚毁,秦王朝彻底覆灭了。
但是秦始皇建立的功绩并未随之而烟消云散,中国人为他的暴政结束而感到欢心喜悦,但却谁也不想回到秦王朝前的时代去。下一个王朝(汉朝)继续实行秦始皇所建立的行政体制。实际上中国帝国的组织形式按照他所制订的路线继续了两千一百年之久。虽然汉朝皇帝立即对秦朝残酷的法律体制进行了更改,整个法家哲学失宠,儒家哲学成为正统的国家哲学,但是秦始皇开创的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局面是不可逆转的。
现在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关键作用从整体来看就一目了然了。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但是在大部分历史上,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欧洲总被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这种差别似乎是由政治和社会因素而不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天然的障碍如山脉在中国和欧洲完全一样突出。当然不能把中国统一归功于秦始皇一个人,其他许多人如隋文帝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始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不提才华卓绝、名声赫赫的李斯宰相就不能对秦始皇加以完备的论述。事实上李斯对秦始皇的政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以致很难在二者之间分清他俩所带来的伟大变革的功绩。我不打算做这种尝试,而是把两者共同的功绩都归于秦始皇(李斯虽然能献计献策,但决策人毕竟还是秦始皇)。
后来,大多数儒家都攻击诽谤秦始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的焚书。他们指责他是暴君,骂他是私生子,说他崇拜迷信,心狠手辣,才能平庸。但是中国共产党则基本上称赞他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西方作家偶尔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但是若把他与罗马帝国的创始人奥古斯都相提并论似乎更加适宜。两者所建立的帝国在面积和人口上大体相同。但是罗马帝国历经的时期却短得多,从长远观点来看,奥古斯都所统治的领土也未能保持统一,但是秦始皇所统治的领土却保持了统一。因而他是两人中较为有影响的人物。
2013-10-22
展开全部
1.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2.汉武帝--击退匈奴,开边辟壤
3.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励精图治,虽然没有帝业,但是功劳甚大,后世委屈最多
4.隋炀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科举制,大运河,洛阳都是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为中国今后的封建制度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
5.唐太宗--历史上最为明智的君主,统治期间中国达到世界颠峰,四海朝拜
6.宋太祖--篡位夺权,但是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动乱,建立了宋朝,其不杀言官的制度中国的民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7.成吉思汗--历史上建立了最为广阔的疆土,被欧洲人称为"黄祸",虽然元朝的统治不到100年,但是蒙古人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8.明成祖--可以说这是明朝最辉煌的时刻,我们的郑和率领着舰队远渡南洋,播撒着中华文化,也正是这个时候,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快速衰落了
9.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就是所谓的崇祯皇帝,我们怨恨他是因为他杀了袁崇焕,我们思念他是因为他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勇气!
10.康熙,雍正,乾隆--姑且把他们三个算一起,因为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熙的伟业无人能比:平三藩,收复台湾,击退蒙古叛乱,治理黄河,永不加赋.雍正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帝国,又创立了:士绅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的政策.乾隆时期中国GDP达到鼎盛,但也正式这个时候,这个虚荣的大国开始走向没落.随着道光1840年的一声炮响,欧洲人的时代开始了
2.汉武帝--击退匈奴,开边辟壤
3.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励精图治,虽然没有帝业,但是功劳甚大,后世委屈最多
4.隋炀帝--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科举制,大运河,洛阳都是这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为中国今后的封建制度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
5.唐太宗--历史上最为明智的君主,统治期间中国达到世界颠峰,四海朝拜
6.宋太祖--篡位夺权,但是结束了几十年的战争动乱,建立了宋朝,其不杀言官的制度中国的民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7.成吉思汗--历史上建立了最为广阔的疆土,被欧洲人称为"黄祸",虽然元朝的统治不到100年,但是蒙古人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8.明成祖--可以说这是明朝最辉煌的时刻,我们的郑和率领着舰队远渡南洋,播撒着中华文化,也正是这个时候,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开始了,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国快速衰落了
9.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就是所谓的崇祯皇帝,我们怨恨他是因为他杀了袁崇焕,我们思念他是因为他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勇气!
10.康熙,雍正,乾隆--姑且把他们三个算一起,因为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熙的伟业无人能比:平三藩,收复台湾,击退蒙古叛乱,治理黄河,永不加赋.雍正很好的继承了父亲的帝国,又创立了:士绅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的政策.乾隆时期中国GDP达到鼎盛,但也正式这个时候,这个虚荣的大国开始走向没落.随着道光1840年的一声炮响,欧洲人的时代开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2
展开全部
孙中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