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的孩子14了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训斥他就会不耐烦即便是表面不犟嘴过后还是照玩不误,我是一点招也没有,打也不是骂也不是,道理他都明白不听怎么办?... 我的孩子14了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训斥他就会不耐烦即便是表面不犟嘴过后还是照玩不误,我是一点招也没有,打也不是骂也不是,道理他都明白不听怎么办?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2
展开全部
1、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其实,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威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圆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威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的因素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其次,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敬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再次,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3、学校教育的因素首先,有些教师在数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差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差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班集体里,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社会,学生们在以社会化学习为中心的共同活动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在这种关系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同龄人群体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社会与个性的对立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知心朋友,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想与同龄人交往,希望在班级里取得一定的地位,试图用各神手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甚至不借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被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他们是长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而且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长辈的态度不太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我们也应看到,逆反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相反意味着另一种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奇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其中包括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寻找答案,而不是依赖别人。思维的独立性与思维的批判性密切联系着。思维的批判性指思考问题时不受别人暗示的影响,能严格而客观地评价、检查思维的结果,冷静地分析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区分盲目反抗和合理的拒绝,前者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机械的行为模式,是幼稚的、盲目的;后者是有分析的理性的选择,体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因此,我们应该把前者科学转化为后者,这样才是正确科学的态度。 2、教师应努力尊重学生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 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正实意地帮助这些学生。俗话说:“ 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尽量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聊天,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我们还应降低对“差生"的要求,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而尽可能少地批评、指责。盖杰和伯令纳曾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表扬是多么重要。"教师还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难看"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在班级中生活,这种班级生活构成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筒单公式示之: B=f〈p、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 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E是环镜〈Environmea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级体成为良好的交往环境,使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交往发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4、指导家庭教育优化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家长如果能够意识到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改善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消弱。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爱的缺乏和过度的爱都会对子女的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和后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家庭教育中,“严励和慈爱——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的要求是有一定份量的"。因此,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总之,适度原理对家庭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也即是要做到使敏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在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键康心理、健全人格。
参考资料: http://www.lwlm.com/show.aspx?id=3239&cid=43
游戏嗨嗨嗨
高粉答主

2020-09-20 · 每天一个游戏小知识,让你嗨不停
游戏嗨嗨嗨
采纳数:76 获赞数:20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从他进入青春期开始的,是一个正常的行为反应,他们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了,想要更多的空间想要自己的自由,独立活动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不希望父母对他有太多的管束。此时的家长应该多注意他们的行为活动,要正确的了解侄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并了解他们,与他们接触比他们沟通交流,去学习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尤其是关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学。
很多孩子他们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往往会有逆反心理,想要自己的空间,不希望父母对他们有太多的管束,而他们由于荷尔蒙的分泌,导致他们容易发生暴怒,而父母也经常抱怨他们说他们不听话,不善解人意,整天在他们面前叨叨唠唠烦死人,而孩子显然会与家长“对着干”,让父母总是处于一种不省心的状态,而家长也不理解,他们整天就知道对他们抱怨。这就导致了他们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更加的强烈。家长不能一味的管束他们,会让他们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而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需要积极的深入了解,与他们沟通交流,并且学习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来疏导他们。
在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独立的空间,不要在他们面前过度的唠叨。细心的与他们交流,要深入的了解孩子,积极地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心理问题,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所以父母此时应该多加的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积极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一些空间。
不能。与长辈的身份与他们相处,我们只是应该作为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交流沟通,尊重并理解孩子的做法与想法,多关心他们,为他们引导一个正确的道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艾特优学
2017-06-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随着孩子的年龄的成长,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开始抵触、不顺从,甚至可能与家长“对着干”,这些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利用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证实了真挚、热情的期待可以成为信息的媒介传递给孩子潜在的力量,调动起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哪怕句鼓励的话语,对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也是大有鼓舞作用的。第二充分利用暗示效应。暗示”是指权威者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过程,潜移默化的改变孩子的逆反情绪。对于这个孩子,你首先要引导他有想改正的那个信念,看看他对其它什么东西感兴趣,逐渐引导到其它事情上来。总而言之,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否则可能起到反效果@艾特优学做真正有温度的个性化品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栾微兰宫春
2020-03-16 · TA获得超过3.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890万
展开全部
孩子开始叛逆,是很难说服的,需要父母耐心的说服,抓住一件事情,反复论证。直到说孩子孩子为止。孩子在叛逆期总是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父母对他们的要求太高。所以不服管教。要经常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能支持的尽量支持,尊重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多和孩子沟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2
展开全部
等他的瘾过了 就没事了 你可以跟你儿子做个交易 用他的成绩来决定他上网的时间 毕竟他的零花钱是从你这里拿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