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展开全部
一个语文相当不错的农村学生在期末考试作文中揭露了他所在的乡镇烟草部门在收购烟叶时鱼肉乡里的事实,以一个老汉的不幸遭遇和无奈感叹表现了“低调”的主题。这是一篇考场作文,得分不高,学生不服气,让我看看。我知道改卷老师用心良苦,无非是提醒他慎对阴暗面。确实如此,一般学生辨识力弱,看问题不全面,认识不深刻,情绪往往偏激,要像成人那样巧妙(抑或是狡猾?)地掌握行文的分寸是很困难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采取败开阴暗面的办法,也是情有可原的。但面对着一种不可回避的生活真实,我不能简而单之地把应试“诀窍”里的大实话告诉他而了结这个话题。我清楚,如果只是以主题“积极向上”来要求他,就等同于告诉他只有写“阳光灿烂”才是健康主题,而这显然毫无说服力。何况,如此说真话的作文比起满口假话骗取高分的那些虚伪之辞,不知要可贵多少倍!
于是我用了整整一节课来讨论这篇作文,给它以足够的肯定,目的是倡导“说真话”。 师生间酣畅淋漓地对话,着实痛快。从此,“做真人,说真话”使作文中“禁忌”少了,“真实”多了。
正在喜悦之际,又一困惑袭来。
学生随笔中写到一件事,和母亲一起上街买菜时,看到一个小偷正拿着长长的镊子掏包呢,忙于抢购折价品的妇女全然不知。这个学生就很想过去制止,但被母亲拉住了。母亲严厉地说:“别多管闲事!”这位学生也只好作罢,但心里一直憋得慌,就和同学讨论起来。讨论的结果是:一、别人不管,你管他干什么?二、这年头,做好事惹祸上身的例子太多,别自找麻烦。三、小偷们都是一伙的,你势单力薄,对付不了。四、这样的事情多了,你能管多少?思考的结论是有足够的理由不再为自己的退避而自责了。
阅过随笔,我的心情很沉重,也很困惑:这也是真话,也是某种“真实”。但如果我们就这么“真”下去,岂不是邪恶越来越猖獗,正义越来越无助?这世界还可以为明天留下几许希望?
因为我极力倡导“我手写我心”的文字,便以课下随笔的方式,给重重束缚下的心灵以解放的自由,让他们写“放胆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并把它视为作文教学的起点。学生极欢迎这种做法,他们麻木已久的心灵动了,囚禁已久的情释放了,真心情伴着好文笔喷涌而出,作文教学一度呈现鲜活蓬勃的局面。但慢慢地,我在随笔中读到许多难于释怀的悒郁和低沉的叹惋,甚至深受社会上盛行的风气影响,表露出来的是低下粗俗的真实,猥琐庸碌的迷茫。同时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格调低下、言语粗俗甚至心底阴暗得叫人吃惊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那些大人可以狼狈为奸买官鬻爵,我们选学生干部不可以拉选票?为什么大人们可以明目张胆吃喝嫖赌,我们不可以恋爱?某人说一句稍稍“高调”的话,就被当作怪物,遭遇一脸的不屑。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总好像是说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和学生的所做所言所想格格不入。许多人的真实心态是:这年头,信仰是什么玩意儿?除了钱,还有什么可信?
这样的“真实”,着实让为师者失望、难堪和困惑。我们不是倡导真实吗?我们不是反反复复疾呼解放学生的心灵吗?我们不是一直把说真话、做真人视为一个不可抛弃的目标吗?可为什么在学生把“真实”暴露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竟如此不是滋味?进一步说,这样的“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境界吗?我们所说的“求真”,到底如何定位? 真话、真人、真事、真情,等同于“真理”吗?
其实,教师的两难正在于此。我们希望学生写真话、真人、真事、真情,却不能回避“真”中暴露出来的价值取向。而作文随笔中的价值取向,显然又打着极深的社会现实印记,是社会畸形价值观念对教育的直接冲击和影响使然。明白地说,价值取向的问题,首先不是作文本身的问题,而是人在生存环境的外干预、个人成长的内建构下长期形成的观念问题,或者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抛开他们思想、情感的实际去刻意灌输,不能强求他规定他必须怎样立意,我们当然也不能因为受不了这种真实而掉头回避。但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这样的真实。我们必须去引导,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坦然地面对,学会把问题思考得全面些、深入些。我们既不能扼杀他们关注社会的激情、感悟人生的愿望,又要让他们在认知、感悟、理解、思考中有新的超越。我们该做的,是潜移默化而非限制规定的引导,是润物细无声而非放任自流的滋养。
我要说的是,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滋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追求永远不相悖。只是里面有一个限制与放松的“度”,有引导与滋养的艺术。为师者的角色和使命,使我们总是处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在真实存在与内心期望之间,在失望与帮助、支持、扶植一个生命成长的责任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教学“说真话”的路上,规定限制容易,放任自流容易,引导滋养最艰难、最重要,也最见教育者的真功夫。
于是我用了整整一节课来讨论这篇作文,给它以足够的肯定,目的是倡导“说真话”。 师生间酣畅淋漓地对话,着实痛快。从此,“做真人,说真话”使作文中“禁忌”少了,“真实”多了。
正在喜悦之际,又一困惑袭来。
学生随笔中写到一件事,和母亲一起上街买菜时,看到一个小偷正拿着长长的镊子掏包呢,忙于抢购折价品的妇女全然不知。这个学生就很想过去制止,但被母亲拉住了。母亲严厉地说:“别多管闲事!”这位学生也只好作罢,但心里一直憋得慌,就和同学讨论起来。讨论的结果是:一、别人不管,你管他干什么?二、这年头,做好事惹祸上身的例子太多,别自找麻烦。三、小偷们都是一伙的,你势单力薄,对付不了。四、这样的事情多了,你能管多少?思考的结论是有足够的理由不再为自己的退避而自责了。
阅过随笔,我的心情很沉重,也很困惑:这也是真话,也是某种“真实”。但如果我们就这么“真”下去,岂不是邪恶越来越猖獗,正义越来越无助?这世界还可以为明天留下几许希望?
因为我极力倡导“我手写我心”的文字,便以课下随笔的方式,给重重束缚下的心灵以解放的自由,让他们写“放胆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并把它视为作文教学的起点。学生极欢迎这种做法,他们麻木已久的心灵动了,囚禁已久的情释放了,真心情伴着好文笔喷涌而出,作文教学一度呈现鲜活蓬勃的局面。但慢慢地,我在随笔中读到许多难于释怀的悒郁和低沉的叹惋,甚至深受社会上盛行的风气影响,表露出来的是低下粗俗的真实,猥琐庸碌的迷茫。同时玩世不恭、得过且过、格调低下、言语粗俗甚至心底阴暗得叫人吃惊的也大有人在。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那些大人可以狼狈为奸买官鬻爵,我们选学生干部不可以拉选票?为什么大人们可以明目张胆吃喝嫖赌,我们不可以恋爱?某人说一句稍稍“高调”的话,就被当作怪物,遭遇一脸的不屑。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总好像是说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和学生的所做所言所想格格不入。许多人的真实心态是:这年头,信仰是什么玩意儿?除了钱,还有什么可信?
这样的“真实”,着实让为师者失望、难堪和困惑。我们不是倡导真实吗?我们不是反反复复疾呼解放学生的心灵吗?我们不是一直把说真话、做真人视为一个不可抛弃的目标吗?可为什么在学生把“真实”暴露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竟如此不是滋味?进一步说,这样的“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境界吗?我们所说的“求真”,到底如何定位? 真话、真人、真事、真情,等同于“真理”吗?
其实,教师的两难正在于此。我们希望学生写真话、真人、真事、真情,却不能回避“真”中暴露出来的价值取向。而作文随笔中的价值取向,显然又打着极深的社会现实印记,是社会畸形价值观念对教育的直接冲击和影响使然。明白地说,价值取向的问题,首先不是作文本身的问题,而是人在生存环境的外干预、个人成长的内建构下长期形成的观念问题,或者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不能抛开他们思想、情感的实际去刻意灌输,不能强求他规定他必须怎样立意,我们当然也不能因为受不了这种真实而掉头回避。但我们决不能满足于这样的真实。我们必须去引导,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坦然地面对,学会把问题思考得全面些、深入些。我们既不能扼杀他们关注社会的激情、感悟人生的愿望,又要让他们在认知、感悟、理解、思考中有新的超越。我们该做的,是潜移默化而非限制规定的引导,是润物细无声而非放任自流的滋养。
我要说的是,尊重学生真实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滋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追求永远不相悖。只是里面有一个限制与放松的“度”,有引导与滋养的艺术。为师者的角色和使命,使我们总是处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间,在真实存在与内心期望之间,在失望与帮助、支持、扶植一个生命成长的责任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教学“说真话”的路上,规定限制容易,放任自流容易,引导滋养最艰难、最重要,也最见教育者的真功夫。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