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展开全部
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
绝句二 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5、练习巩固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练掌握长用的表现手法。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两种,侧重考查间接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虚实、对比、白描、动静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另外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
3、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注意全面考虑,观点准确,考试时,有时为了降低难度,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鉴赏,则这一步就不必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做主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结合原诗)
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回归主题,回答技巧对主题的作用)
4、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5、联系巩固
绝 句 二 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抒写的羁旅异乡的感慨。首两句入嵌在镜框丽的风景画。请分析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该诗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色彩明丽,景象清新。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情致。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自此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解答的词一般有:(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 怨
盖嘉运
托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5、巩固练习
邯郸东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
(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就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二、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参看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巩固练习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等。所以,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方向
(1)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题步骤
第一步:写了什么。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5、答题示例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6、巩固练习
湖 州 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六、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3、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4、巩固练习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 。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七、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2、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3、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4、答题示例
夜游记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就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故凡属景情关系都属于这类题型。
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绘时一定要忠实于原诗,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规范的表达为两个双音节形容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伤感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伤感。
4、答题示例
绝句二 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作者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杜甫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季节特点的总结,之后加上冒号):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光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5、练习巩固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依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是一位高僧,此诗写其禅房周围环境。
问:义公禅房周围环境有怎样的特点?写这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禅房空林环绕,秀峰迎门,幽谷临阶。夕阳雨霁之时,山峦格外清净,又有水汽飘落,更显庭院阴凉;这一环境恰如莲花般纤尘不染,脱俗绝世;衬托了义公的清德高风,情调高雅,襟怀绝俗,从而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练掌握长用的表现手法。它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两种,侧重考查间接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虚实、对比、白描、动静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另外也考查设问、反问、反语等。
3、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注意全面考虑,观点准确,考试时,有时为了降低难度,题目中已经明确指出从某个角度加以鉴赏,则这一步就不必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说明做主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论证,必须结合原诗)
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回归主题,回答技巧对主题的作用)
4、答题示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巧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抒写了诗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
5、联系巩固
绝 句 二 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这首诗是杜甫入蜀后,抒写的羁旅异乡的感慨。首两句入嵌在镜框丽的风景画。请分析此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答:该诗运用了映衬的手法。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色彩明丽,景象清新。全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之明丽,更能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情致。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自此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解答的词一般有:(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委婉、简练生动……
3、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春 怨
盖嘉运
托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5、巩固练习
邯郸东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X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为什么?
(3)你认为X字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就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炼之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言炼第二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言炼第三字:“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五言炼第五字:“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五言炼二、五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七言炼第二字:“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
七言炼第五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七言炼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七言炼第二、五字:“鱼含月影随云动,鸟吐花声寄树闲。”
从词性的角度而言,古诗炼字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等。(参看上一节:值得注意的词)
3、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字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的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巩固练习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邹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问: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摄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自是很妙。
五、“一词领全诗”型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等。所以,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方向
(1)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题步骤
第一步:写了什么。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5、答题示例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为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砸千遭绕郡城。
问: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答: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 手的急切期待。
6、巩固练习
湖 州 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问: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答:对全诗景物描写起统领作用。
六、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3、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4、巩固练习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 。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七、对比鉴赏型
1、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2、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3、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中欧啊到题眼;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4、答题示例
夜游记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问: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和异同?
答: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词句抒发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11111
2024-12-18 广告
2024-12-18 广告
作业指导书是一种专门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用于完成某一项或同一类型的工作。它是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厂说明书、相关的验评标准、编写人员现场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以及成熟实用的施工工艺所编写的。定义和作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阐明...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1提供
展开全部
无论中考高考,都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如下: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1)、方向:
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
(2)、层级:
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
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
特征与功能。
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
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
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
1、捕捉信息
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
(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
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
2、列清单: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
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
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言、技巧
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
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
“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
六、答题思路
1、答法:研究题干
(1)、方向:
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
(2)、层级:
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
2、性质判断:
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
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
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
特征与功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3-08-16 · 百度认证:云南新华电脑职业培训学校官方账号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
云南新华电脑学校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省(部)级重点计算机专业学校,采用三元化管理模式,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雄厚学生毕业即就业,学院引进了电商企业入驻,创建心为电商创业园区,实现在校即创业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一、答题基本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
(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1.抒情言志的方法: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诗歌你得多读几遍。诗歌大至情调你应该能读出来。然后哀怨的就往送行,壮志难酬,被排挤,担心国家等地方联想,比较难读懂的就忘人生,理想方面联想,很爽的诗词肯定就往作者时令得意方面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知道你要问的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呢。
追问
古代
追答
已经有回答了,我就不再多说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