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不要太罗嗦的还有要它失败的原因... 不要太罗嗦的 还有要它失败的原因 展开
 我来答
雅默幽寒
2015-10-13 · TA获得超过24.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6万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7697万
展开全部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时代背景是洋务运动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後,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众知识份子逐渐醒觉到必须要改变以自强.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各地先後引入外国新科技,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培训技术人材;在军事上亦建立了远东最具规模的北洋水师.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後.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进行变法维新的声音。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於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 康有为、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多人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
  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
  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变法内容   

  1. 政治方面:

    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市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许自谋生计。
      

  2. .经济方面:

    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     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匿名用户
2013-10-24
展开全部
背景:(1)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历史使命:救亡图存。(原因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是清政府腐朽统治。(2)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历史使命:发展资本主义。原因见前。(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1894年“公车上书”)(4)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时间:19世纪60年代后;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王蹈、郑观应。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展开商战;文化上学习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