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7
展开全部
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健康素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就业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2、能力素质。(1)智力能力: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等)。(2)专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扎实是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3、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等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职业道德感。4、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和依据。大学生应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及人际交往艺术,这样自己才会进步,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这个理。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培养应着眼于语言表达、社交、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2、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学习效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培养的教育,即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化人才的教育。这样,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就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职业理想。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看过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人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2、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这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大学生要把握好每次这样的机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只要你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你就会从你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你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地升华。4、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人才。就业需求导致求学需求,就业是学生的导航器。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与其就业或失业状态有密切关系。为了适应就业需求,高职院校教育就必须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5、引导高职教育培养用人单位和岗位所需人才。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提高了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形成有效的供给,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即就业。
参考文献:
1,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2008,7上海科教职院论文网。2,佚名《论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2008,5中国教育论文网。3,唐宏《就业效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导向作用的探讨》2008.8中《教育与职业》第23期。4,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邹虹萍(1966—),女,江西樟树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健康素质。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知识化程度高而社会化程度低;情绪波动度高而自抑程度低;自我认可度高而人际协调力低;成才急切度高而抗挫能力低。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就业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2、能力素质。(1)智力能力: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等)。(2)专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专业技能的扎实是被用人单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其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3、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是培养自身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等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职业道德感。4、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和依据。大学生应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及人际交往艺术,这样自己才会进步,所谓“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就是这个理。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的培养应着眼于语言表达、社交、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2、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增强社会竞争力。传统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3、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学习效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培养的教育,即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化人才的教育。这样,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就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职业理想。人的素质能在日常的生活习性中得以展现和流露,习惯也是个人素质的真实写照。所以,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及点滴做起,看过汪中求先生写的《细节决定成败》的人都知道细节的重要性。2、在专业学习和实习中培养职业兴趣。这是一个职业素质锻炼的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及其他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大学生要把握好每次这样的机会,不要害羞,不要胆怯,不要怕丢面子,在训练中要做到“胆大、心细、脸皮厚”。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职业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利用好每个假期去社会实践,无论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都是很好培养职业素质的机会。只要你树立“职业神圣”的观念,你就会从你从事的每项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职业素质并加以培养。同时,你也能从实践中改进自己以前不足的职业素质理念,不断的培养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得到不断地升华。4、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人才。就业需求导致求学需求,就业是学生的导航器。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与其就业或失业状态有密切关系。为了适应就业需求,高职院校教育就必须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5、引导高职教育培养用人单位和岗位所需人才。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提高了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形成有效的供给,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即就业。
参考文献:
1,唐燕萍《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2008,7上海科教职院论文网。2,佚名《论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2008,5中国教育论文网。3,唐宏《就业效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导向作用的探讨》2008.8中《教育与职业》第23期。4,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邹虹萍(1966—),女,江西樟树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
2013-10-24
展开全部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将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道德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
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道德实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细化、分解,把道德实践活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开辟道德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增强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的关系。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道德实践,也要靠法治约束。道德建设属于“德治”的范畴,但又离不开“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强调道德实践,就是重视道德本身的作用,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们从内心里自觉地服从道德评价,接受道德约束,达到平衡自身、稳定社会的目的;强调法治实践,就是要从立法的角度,强制性地对不道德行为或习惯进行评判或制裁,使违背道德的东西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作用,把内在自醒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道德实践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实践是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在要求。人们道德理想的树立和道德信念的巩固,离不开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实践的作用,把道德实践渗透到道德建设的全过程。
其一,道德实践是吸引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道德建设的主体,人民群众既是道德建设的实践者,也是道德建设的受益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说,道德建设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它集中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道德建设搞得好,人们思想道德水平高尚,社会风气优良,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便能得到切实保障;反之,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其二,道德实践是提升公民道德境界的重要保证。道德实践属于养成教育,是知行统一的过程。公民道德境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境界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演变过程中,道德实践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才能逐步提高对道德的认知程度,进而支配各自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道德认识的正确与否,依赖道德实践的检验,通过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有效克服当前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知与行相脱节的现象,根本途径也在于引导人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
其三,道德实践是落实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纲要》首次鲜明地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结晶。把这些基本道德规范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同样离不开道德实践的支撑。一方面,落实20字基本道德规范,需要教育与实践两者协调一致、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将20字基本道德规范融入道德实践,能够与广大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产生强烈共鸣,增强道德实践的吸引力、感召力。
道德实践是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是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必须始终注意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关系。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道德实践的全过程。注重发挥道德实践的教育功能,围绕道德教育主题组织实践活动,使人们明确实践的意义和要求,增强参与道德实践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在道德教育中引入道德实践。只有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围绕公民道德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才有时代感和感染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道德实践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细化、分解,把道德实践活动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开辟道德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增强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道德实践与法治实践的关系。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靠道德实践,也要靠法治约束。道德建设属于“德治”的范畴,但又离不开“法治”的密切配合,需要道德“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强调道德实践,就是重视道德本身的作用,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使人们从内心里自觉地服从道德评价,接受道德约束,达到平衡自身、稳定社会的目的;强调法治实践,就是要从立法的角度,强制性地对不道德行为或习惯进行评判或制裁,使违背道德的东西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的作用,把内在自醒与外在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