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有什么地方好玩,适合多人去得哦

要详细点的什么都OK... 要详细点的什么都OK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5
展开全部
霞山  清末,霞山仅是个小渔站。(今为湛江市霞山区)海边只有一个海头小港,供民船停靠。渔民赶潮在此兜售水产鱼货,邻近乡民小贩则挑来柴米等日用品与渔民交易。   “海生宫”庙就在今天海富酒店旁潮涨成圩,潮落收市,海滩仅有一字排开的茅棚数间遮日避雨。渔民在海边建有砖木结构的“海生宫”庙(今海富酒店旁),意指渔民都是海的儿女,祈求保佑平安,这也是霞山最早建筑之一。
  早期的霞山没有确切的地名,周围稀稀落落分布有谢屋、霞山、炮台仔、郑屋、海头港、洪屋等村落,曾统称海头汛,属雷州府 遂溪县 二十二都管辖。
   
  霞山村是霞山最早的村落之一。
  霞山最早的街道——海边街(今东堤路)
  1899年法帝强迫清政府,把包括今霞山在内的518平方公里陆地和1912平方公里的海域,总称广州湾(今湛江市)划为法国租界。法帝入侵后,驻军在麻斜和海头港,根据兵营的位置称为东营和西营。
  为巩固和发展其殖民统治,法人在西营进行市政建设,初成商埠,便将兵营的所在地易名为“西营”和“东营”。当时,广州湾设东营、西营两个市及赤坎、坡头、淡水三个区(后增设赤坎市,今湛江市赤坎区),西营是广州湾法国当局最高行政首府所在地,这是霞山原称西营的来由。法国侵略者,为纪念其战舰“白雅特号”最早登陆广州湾,又把西营称为“白雅特城”,但民间一直沿用西营地名。
   洪屋路一角,昔日的洪屋村已看不到旧貌 
  霞山仅存的一条青石板街,见证了霞山的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州湾光复,1946年湛江建市,西营作为市辖一个区,地名保留。解放后至1956年,湛江市仍沿袭使用西营地名,市委、市人委行政机关设在西营。
  洪屋路一角,昔日的洪屋村已看不到旧貌
   霞山村位置刚好在当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旁霞山村位置刚好在当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旁,成了霞山易名的依据。
  解放后,当家作主的湛江人民,纷纷要求更改带有殖民地烙印的地名东营、西营。
  经广东省人委批准,1957年1月1日,取消西营和东营名称。
  取消后,西营以“湛江市”名称包括,不另命名,东营改称麻斜。西营以“市”来包括,造成混乱,给人民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变。湛江市人委根据市区中心有个大村庄霞山村,位置刚好又落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旁,经请示省批准,1958年6月30日,把西营改称为霞山。从此,霞山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霞山地名几经更迭,几度易名,见证了霞山的发展历程。 霞山最早的街道——火烧街 水浸街 括流街  清末,今霞山还是个半渔农村落。临海是一片沙滩和洼地,稀疏分布几条小村,村民不多。海边只有一个小港海头港,供民船停靠。渔民赶潮在此兜售水产鱼货,邻近乡民小贩则挑来柴米食用与渔民交易。潮涨成圩,潮落收市。海滩仅有一字排茅棚数间,作遮日避雨。渔民在海边建有“海生公”庙(今海富酒店旁),意指渔民都是海的儿女,祈求保佑平安。
   昔日括流街尚存的老屋,不失当年的辉煌1899年,法帝侵占湛江后(前身广州湾),为加强控制和掠夺,在今霞山(前身西营)陆续建造码头,修筑公路,开办洋行邮政,设立学校教堂,屋宇渐多,始现市容,形成商埠。霞山最早的街道是沿岸线建成的海边街(今东堤路),垂直海边街接连码头的贝丁街(今逸仙路),两街也不过十来间商铺。随着市区扩展,居民相应增多,出现一批贫民小贩住宿区域,相继产生火烧街、水浸街、括流街等第一批街道。
  火烧街居住三教九流人士为多,群体较杂,房屋多是竹棚草房,一年到头,火灾不断,故称火烧街了。水浸街居住贫民苦力为主,住房多是木屋,旁有一口污塘,经常水浸,为避浸,房子如同踩高跷建在木椿上,故名为水浸街。括流街居住小贩、手工业作坊者较多,住房铁皮屋瓦平房参半,街通海边可见潮汐,湛江人称海潮为括流,故叫括流街。
  解放初1954年的一场百年不遇台风,把三条街的大部分房屋吹毁。随着市政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如今三条街,换上了楼房,木屋、茅棚、铁皮房已成了历史。火烧街今名为新发路,解放56年均未发生过火灾。水浸街现叫爱国路,污塘己填,除特大台风偶有小浸,不再受昔日之苦。括流街改称东堤一横路,海边建起高楼,挡住视线,再也见不到海潮。三条街基本上还是居住原来的老街坊,仍保持着纯朴的民风。 霞山区的广州湾时期的法式建筑文物  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肤浅的,应该说,湛江的城市雏形是从沦为法国租借地后才开始的。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为我们勾勒出湛江成长的轨迹。不同时期的建筑保存着城市的记忆,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
   法国统治湛江期间,西方建筑传入,霞山出现一批欧式特色的近代建筑,虽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国人设计,因此,建筑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这些法式的建筑遗迹,成为了解湛江历史的珍贵“化石”。
  法式的主要建筑遗迹有: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位于霞山区海滨一路,它建于1903年,钢筋水泥结构二层楼建筑,有地下室。这个大楼面向广州湾,曾是法国广州湾租借地最高统治机关。
  1899年11月16日,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把这片土地租借给法国,租期99年。此后,法国即派公使驻在这个大楼,对租借地实行统治。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政府根据《中法交收广州湾专约》收回广州湾,设置湛江市,结束了法国在广州湾长达46年的统治。
  
  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驻旧址内。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驻此。
  现在该旧址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铁制的“高卢雄鸡”
  维多尔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位于霞山区绿荫路,又称霞山天主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四周花木环绕,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也是全国重点教堂之一。
  
  法帝国主义入侵湛江后,天主教随之而入,1900年法籍神父在湛江主持教务期间,提出兴建教堂,1903年由教会筹资建成。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尖石塔,大厅能容纳千人,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1991年,天主教堂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天主教堂坐落在今霞山绿荫路85号。哥特式,坐西向东,砖石钢筋湎土混合结构,墙面仿石,酷似石室教堂。1900年奠基,1903年竣工,建筑面积985平方米,是一座双尖塔式建筑物,前面有空地61平方米,有方柱铁枝作围栏。后面是园圃,建筑正面是一对巍峨高耸双尖石塔,高指云霄。
  堂内是尖形肋骨交叉的拱形穹隆,正门大门上面和四周拱璧分布的花岗棂,都是合掌式,门窗均为以颜色较深的红、黄、蓝、绿等色的七彩玻璃镶嵌,光彩夺目。教堂建在广州湾法国租借地内,属罗马教廷领导,1925年归北海教堂管辖。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
  法国广州湾警察署旧址坐落在霞山区,在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对面,现在是霞山公安分局办公楼。法国军队入侵湛江后,为维护其殖民统治,随即设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动工兴建办公大楼。
  
  警察署大楼高二层,砖石砌筑,门前有宽阔阳台进入大厅。警察署大楼外型庄重肃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遗迹中最早的建筑。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位于霞山民治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原是法国的商业银行,1926年挂牌开业,是湛江最早出现的银行。内墙宽阔结实,门前装饰圆柱高大耸立,墙面原色水刷石米,外型巍峨堂皇,是当时湛江规模最大的建筑。解放湛江时,东方汇理银行是主要战场,解放军为了保护建筑和减少周围群众损失,尽量不使用爆破器材,与盘踞的敌人短兵相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旧址今为湛江工商银行营业部。
  霞山福音堂:
  位于霞山区延安路,是湛江市区基督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为美国基督教牧师时乐士于民国14-25年(1925-1936)所建,内设礼拜堂和幼稚园2室,厅侧有传道员居堂和浸礼池。福音堂原名“浸信会福音堂”,副堂为幼稚园,总面积247平方米,高9米,堂内分礼拜堂,设浸礼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