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纬度是怎么跨的?”
春秋分日时,气压带与风带大致是关于赤道对称分布的 南北纬5°间是赤道低气压带 南北纬5°至25°是信风带 南北纬25°至35°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5°至55°(实际上北半球可以到60°)为盛行西风带 南北纬55°至极圈附近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极圈至南北纬85°附近是极地东风带(这项数据准确度较低一些) 南北极点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
随着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会跟着移动 移动幅度约是南北各5°范围。夏至日附近时达到最北,之后南移,到冬至日附近达到最南。和太阳直射点有关,风向,如同水往低处流,气压也是由高气压带流向低气压带风就因此产生。同时,物体水平流动时会发生偏向转移,纬度越高偏向越严重,北半球向右偏移。
扩展资料:
气压带的移动规律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春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南北纬5°之间。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赤道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夏至时,气压带和风带比春分时北移5°左右。这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赤道与北纬10°之间。
北半球,在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大陆气温高,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1月份,大陆降温快,气温低,亚洲大陆形成冷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在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相关影响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转和公转着。因此,在上述七个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中就伴随着空气的运动。而空气运动的方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因为大气是紧紧围绕着地球表面,大气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运动过程中,同时也随着地球一同自西向东转动着。
地转偏向力
这样大气还要受到一个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就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它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着的大气向右偏斜,在南半球总是向左偏斜。这样,在气压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的运动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压指向低压,而是在北半球发生了右偏,北风变成了东北风;南半球发生了左偏,南风变成了东南风。
辨别
在高考中,有一个绕不开的难点就是气候。其实气候是最终的结果,前面追根溯源是全球的风带和气压带了决定的。学生应该画半圆图,还有赤道30度、60度的纬线,赤道是低压,南北纬30度是高压,南北纬60度是低压。有了这样的高低压分布画风带就顺理成章。因为风是从高压到低压吹的,你从30度画一个向北向南不就知道了风的风向了吗?
人是站在箭头方面来分左右的。当画出来30度、60度、90度,画好了以后,就可以把东北信风画出来了,极地东风画出来了。风带画出来并不需要多痛苦的记忆,头开对了在赤道是低压就对了。这对后面有什么作用呢?这就决定了所在的地区到底是下雨的还是晴朗的,这点理解透了就好办了。
低压都是下雨的。因为降水首先要降温。因为低压的地方空气都是上升的,而上升离开地面的热源温度是降低的。
大家爬山都有这样的经历,夏天到山顶上还要穿大衣呢。而高压是下沉的气流,升温过程一定是不下雨的。那么水平运动的风怎么办?就看风是由高纬向低纬吹呢?还是相反的。升温是没法儿降雨的。反过来由30度向60度吹的时候就会下雨了。把干湿性质搞清楚了,再画两条竖线,表示这两条竖线圈起来的是陆地,两边是海洋。
这样可以分出大陆的东西岸。对大陆的西岸来说是离岸的,所以就有不同。看到了这样的大陆以后,再去往上面叠加气候就简单了,在赤道南北纬10度之间,一定是常年高温多雨的赤道雨林气候。再高一点的就不下雨的,因为是受信风的。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都是副热压高压和信风控制,所以就是热带沙漠气候了。位置再变又变成了干燥的副高的西风控制,这就变化了地中海气候了。40度到60度的地区,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了。
所以要知道了气压带、风带的干与湿的性质,和它所控制的地区,这样气候的特征就出来了,包括考气候的一串,名称、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都解决了。这样就可以帮助它转变到自然带的分布上。而且还可以解决三圈大洋环流的图,最主要的是西风、风海流。赤道地区大部分是由东向西流动的呢?因为赤道的南北都是偏东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压带
2024-10-30 广告
推荐于2017-11-26
南北纬5°间是赤道低气压带
南北纬5°至25°是信风带
南北纬25°至35°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5°至55°(实际上北半球可以到60°)为盛行西风带
南北纬55°至极圈附近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极圈至南北纬85°附近是极地东风带(这项数据准确度较低一些)
南北极点附近是极地高气压带。
随着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会跟着移动
移动幅度约是南北各5°范围。夏至日附近时达到最北,之后南移,到冬至日附近达到最南。和太阳直射点有关,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