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一个怎样的人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6
展开全部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人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生平

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公孙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宦官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这时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前340年,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魏割西河之地与秦,将人民迁居至大梁,此时梁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秦国贵族多怨。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太子驷即位,太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于彤,灭商君之族。

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课本上“商鞅舌战图”插图,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
百度网友425a9e1
2016-10-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099
展开全部
商鞅是一个军事胜利,不负众望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6
展开全部
坚持真理的一个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6
展开全部
公元前 338 年,在陕西华县,一位壮年汉子被残忍地五马分尸,施以车裂之刑。那个汉子叫商鞅。
100 多年之后,天下大旱,中原各国纷纷出现流民队伍,可位处关中的秦国努力抓生产,促收成,保持了秦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秦国在天灾时的稳定得益于始自 100 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商鞅本是卫国人,但卫国为强邻所欺辱,已经衰落,有雄心大志的英雄无用武之地。
秦孝公是个理想的领导者,他想让秦国从内忧外患中走出,建立春秋霸业。商鞅到了秦国得其明主,秦孝公如鱼得水。
商鞅清楚,变法的成败不在知法、立法,而在执法。因此立木为信,有了“南门徙木”的试验。
商鞅变法概括起来不过十个字: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前六个字是经济体制改革,其要旨是让新兴的地主阶级发展起来,打破奴隶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和土地使用的低效率;后四个字是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打破贵族世袭制对权力的垄断,让有才能的人进入管理层。
商鞅变法使秦国结束了奴隶制,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粮棉充裕。同时,能人辈出,猛将如云;天下无人能敌。
但是利益分配的变动,使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二十多年后,秦孝公突然去世,刚即位的秦惠文王以意欲谋反为名,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逃至秦国的边境,因没有公函证明被客店拒之门外,店主告诉他那是“商鞅之法”;商鞅欲逃往魏国,而魏国拒绝他入境,因为此前足智多谋的商鞅曾设计打败魏国。想回到封地抵抗,但是军队直接归中央指挥,自己无权调动,因为那也是“商鞅之法”。
商鞅被抓了回去,处以车裂之刑,全家遭到族灭。
与楚国的吴起变法不同的是,吴起人死法废,商鞅却虽死而政未熄。 100 多年后,秦国凭借着自商鞅变法以来所积累起来的优势,秦始皇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指挥秦国军队横扫六国,一举平定了天下。
所以,汉代王充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在秦之后,有许多社会制度又为汉代所继承,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管反对派如何憎恨商鞅,他们只能剥夺商鞅的生命,但却无法阻止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
商鞅的新法犹如漫漫黑夜里射出的万丈光芒,照彻了中国历史的天空,在其后的两千年里,天下“同此凉热”。
商鞅,商鞅变法,悲耶?喜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黛妮
2017-08-05 ·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黛妮
知道合伙人文学行家
采纳数:4492 获赞数:224827
已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小说、散文、诗等四百余万字……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人物评价:
1、正面评价
蔡泽: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赏,有罪必罚,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

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司马迁:鞅去卫适秦,能明其术,强霸孝公,后世遵其法。

桑弘羊: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刘歆:夫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杜佑:历观制作之旨,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商鞅,后周有苏绰,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陈启天:法学之巨子,政治家之雄也。

毛泽东: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惩奸究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福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贪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2、负面评价
司马迁: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旧唐书》: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

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贾谊: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赵蕤:夫商鞅、申、韩之徒,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此则伊尹、周召之罪人也。
二、人物简介: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