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和菩萨的区别...

如题... 如题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6
展开全部
菩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菩提萨(土垂)的简称。其“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土垂)”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动物),全译应是:“觉有情”,“道众生”,“觉悟的众生”之意。根据这个词意,中国古代翻译的佛经中,还把菩萨译为“开士、大士、圣士、法臣”等名称。如把观音菩萨称为“观音大士”,把普贤菩萨称为“普贤圣士”。
在佛教初创的小乘时期,仅把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无成佛的悉达多王子称为菩萨。大乘佛教创立后,根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把凡是立下宏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都都称之为菩萨。后来这个名称更加扩大化、世俗化,人们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众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称作菩萨。
菩萨』,系菩提萨 (梵语)之略称;菩提即觉、智之意,萨 即有情、众生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又为十法界之一。
何谓『菩萨』?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於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简言之,求大菩提的有情;发了菩提心就是「菩萨」。
何谓发菩提心?广说如四弘誓愿∶「无边众生誓愿度,无尽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但是发菩提心,并非偶然想起成佛利生,而是要一番修习,达到坚固成就的。
又《佛地论》有三义∶「1.谓诸萨 求菩提故。2.缘菩提萨 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3.萨 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
菩萨是修学大乘道的通称,从初学,久学到最后身菩萨,浅深万类。但一般人总是想到观音、弥勒、文殊等大菩萨,这才不敢自称菩萨。初发心菩萨,虽还没有大功德,可是已经是一切「众生之上首」;不但为凡夫,而且为二乘圣贤所尊敬。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1.种性-未得净心。2.入-发心修学。3.未净-已入而未达净心地。4.净-入净心地。5.未熟-净者未入毕竟地。6.熟-入毕竟地。7.未定-熟者未入定地。8.定-已入定地。9.一生-次第得无上菩提。10.最后身-此生得无上菩提。此外,复分在家与出家、生身与法身、退转与不退转··等。
菩萨修六度之行,称作「菩萨行」;以达佛果为目的之教,称为「菩萨乘」;菩萨应持之戒,称为「菩萨戒」。
字典学术解释
【菩萨】
(术语)具名菩提萨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旧译为大道心众生,道众生等,新译曰大觉有情,觉有情等。谓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众生,求道求大觉之人,故曰道众生,大觉有情。又萨埵者勇猛之义,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萨埵。又译作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义译也。总名求佛果之大乘众。注维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大乘义章十四曰:‘菩萨胡语,此方翻译为道众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众生。’法华文句二曰:‘菩提此言道,萨埵此言心。’法华经嘉祥疏一曰:‘菩提云道,是无上正遍知果道也。萨埵言众生,为求果道故名道众生也。’法华玄赞二曰:‘菩提觉义,是所求果。萨埵有情义,是自身也。求菩提之有情者。故名菩萨。’佛地论二曰:‘缘菩提萨埵为境,故名菩萨。具足自利利他大愿。求大菩提利有情故。’又曰:‘萨埵者是勇猛义。精进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萨。’净名疏一曰:‘菩提为无上道。萨埵名大心。谓无上道大心。此人发大心为众生求无上道。故名菩萨。安师云开士始士。又翻云大道心众生。古本翻为高士。既异翻不定。须留梵音。今依大论释。菩提名佛道。萨埵名成众生。用诸佛道成就众生故。名菩提萨埵。又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天台戒经义疏上曰:‘天竺梵音摩诃菩提质帝萨埵。今言菩萨。略其余字。译云大道心成众生。’等不等观杂录一曰:‘菩萨之萨字,说文无之。今有人改作,谓是薛字之假借也。又有写作杀,更可骇也。考字典从萨,与古经不符。经中从廿从阝从立从生,当是译经时所撰,良有以也。
①柬埔寨西部的省。西邻泰国。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省会菩萨。西部的豆蔻山,占全省三分之一,森林茂密,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保护林。北部和东部高度稍降。西部潮湿,东部稍干。产稻、豆蔻,有捕鱼、养蚕、酿酒等业。盛产大理石。丹永河横贯,6-11月高水位时,可以通航。金边至曼谷的公路和铁路通过东部地区。②柬埔寨菩萨省会。位于丹永河下游北岸,在磅清扬的西北方。人口1.4万。公路和铁路连接金边和马德望。有航空站。雨季时,吃水4米的船只,可自金边起航,经洞里萨湖至此。农、林产品和矿石的集散地。城南的丹永河是豆蔻山木材的流放渠道。
神仙
神仙,最初人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愿望,很单纯。只是后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加之人类社会的层次之分、工种之分,人们就赋予了神仙的各种各样。因此神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当今社会现状的另外一种反映。著作有《聊斋志异》.
关于神仙的种类,归纳起来,约分五种:
1.大罗金仙(神仙)2.天仙 3.地仙4.人仙 5.鬼仙
鬼仙---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
人仙---修到却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
地仙---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寒暑不侵,水火不惧,具有神通.
天仙---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
大罗金仙---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从鬼仙以上, 层次级级加深。
关于神仙的种类,在宋、元以后,归纳起来,约分五种:
(1)大罗金仙(神仙)。(2)天仙。(3)地仙。(4)人仙。(5)鬼仙。初步修到死后的精灵不灭,在鬼道的世界中,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的,便是鬼仙的成果。修到祛病延年、无灾无患、寿登遐龄的,便是人中之仙的成果。过此以上,如果修到辟谷服气、行及奔马、具有少分神异的奇迹,可以部分不受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所影响,如寒暑不侵,水火不惧的,便是地仙的成果。再由此上进,修到飞空绝迹,驻寿无疆,而具有种种神通,有如《庄子》、《列子》寓言所说的境界的,才算是天仙的成果。最高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世间生死的拘束,解脱无累,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的,便是大罗金仙,也即是所谓神仙的极果。凡此种种,是否确有其事?或者是否有此可能?我们现在无法证明,姑且不加讨论。
但是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的,在中国文化中儒家对于人伦道德、教育修养的最高标准是把一个普通平凡人的人格提升到迥异常人的圣贤境界,已经足够伟大。而在另一面,还有道家的学术,从宇宙物理的研究,与生理的生命功能而立论,更加提高人生的标准。道家认为一个人可以由普通愚夫愚妇的地位,而修炼升华到超人,提高人的价值,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把握宇宙物理的功能,超过时间空间对立的束缚,而且早于公元前一千多年,毫无十六、七世纪以后的科学观念,便能产生他们自己独立的一套科学观点,无论它是幻想、是事实、是欺世的谎言、是有实验的经验之谈,都是值得我们瞠目相对,需要留心研究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