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 我来答
大神85763
2013-10-10 · TA获得超过1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9万
展开全部
怎样答好文科综合历史主观题: 所谓历史主观性试题,是指除选择题外必须用文字表述的试题,它包括材料题和问答题。它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影响和制约着考生的总分成绩。怎样答好历史主观性试题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近三年参加高考文综评卷的体会谈三点看法。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高考试题评分标准。最有效的方法是对最近三年甚至文综考试以来的高考试卷及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性学习,找出高考试题答案具有的共同特点。在历史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语言不简洁,不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回答;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这实际上说明了考生答题不能符合考试标准。这里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②问举例说明。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答: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发明。这个题的时限很明确,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心词是科技革命推动世界成为整体,求答项是“怎样推动”。通过时间限制,我们应很明确地答出第二次科技革命,只要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进一步答出,它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后,市场不能满足各国发展要求,使得世界市场的争夺成为必然,故列强以全球为目标进行扩张,结果在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回顾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电力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发现及运用;二是以内燃机为代表的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三是为远距离提供信息的新发明,即通讯事业的发展,而能够使世界形成整体(即联系加强)的是第二、三两个内容。所以,高考试题参考答案具有层次化、要点化、规范化等特点。 其次,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历史主观性试题的训练。如何答题本身就涉及到考生的能力问题。答题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直至符合考试标准。它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这种能力一旦具备,也不会轻易丧失。2003年教育部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讲到新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一方面要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平面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结构上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布置一些材料题和问答题。学生在练习中要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于教师布置的练习题,一定要独立完成,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要严肃对待,不可敷衍塞责。二是注意教师的批改和评讲。在这个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师评讲练习时,既会注意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也会教同学们如何审题,如何答题。当教师评讲练习时,学生应用心体会教师的思路,学会思考。尤其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没有提及的问题大胆发言,请教师分析指正。三是总结反思。一些主观性试题练习、评讲以后,教师还会做一个或给一个现成的答案,针对参考答案,要多看多思,学习其思路,学习其对要点的把握,并与自己做的答案做对比。对于优点要发扬,并由此增强信心,更要正视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思考中加以改进,力争在下次练习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第三,重视对重大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的掌握和积累。近几年来,历史学科命题一直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主线,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鉴别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命题思想。 这里讲的主干知识,也就是我们历史学习中的重大概念、重大阶段的特征性的知识。学习历史从了解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及概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到理论概念,这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深化过程。历史概念的形成对历史学习尤为重要。 新课标在目标中也提到,“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了解和掌握考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尤其是阶段性特征,是做好历史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怎样答好文科综合政治主观题,一直是困扰考生的难题。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文综高考政治学科的主观性试题,我们就会发现:(1)从选材上,过去那种几段材料、几个表格的试题少了,而代之以一段材料整合多个信息的试题;(2)从设问上,“材料表明什么现象”的设问少了,“分析”、“说明”、“怎样”的设问多了,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提高了。面对这一新情况,我们该如何才能保证高考时政治主观题得高分呢?下面笔者以一个经典的高考试题为例,就政治学科主观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1)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1)①洞庭湖区人民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从过去单一经营到现在的多种经营;②政府加大投资,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③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2)①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②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③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一、把握材料,准确捕捉信息 学会分析研究材料,准确捕捉材料信息,培养较强的洞察力,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第一,明确材料主题,即材料讲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第二,列出具体内容,即列出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第三,提炼材料思想,即如何将材料的信息上升到理性(政治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层面。有人说就是要把材料中每一层的意思“翻译”成政治术语。如上题的主题是洞庭湖的历史变迁和近年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咏叹;(2)由于历史上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3)强调了近些年政府根治洞庭湖水患的政策、行为及其结果:退耕还湖,政府投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试题从情景的设置来看体现了综合性命题思想;从政治学科来看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家的经济职能。 二、明确题意,确定答题方向 立意,即命题者的意图,它是通过设置的情境与巧妙的设问结合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情境材料和设问中推测出命者的意图,以确定答题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第一,排除与立意无关的信息,即与答题无关的信息。如上题中题中《岳阳楼记》中的文字、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就属无关信息。第二,根据立意提炼出有效信息,即与答题有密切联系的、必不可少的信息。捕捉住有效信息,是考生准确回答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准确地提取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就必须认真思考、仔细审题。一般来说,考生要根据设问要求,对试题材料至少读二遍:第一遍是通读,其目的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第二遍为研(细)读,逐字逐句分析,理清材料包含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此外还要对材料信息进行选择性合并和比较,即把一条条信息以某种新的方式合并在一起,将获得的新信息与过去已有的信息进行比较(类比),从而使原来看似彼此独立的信息合并成一个有机整体。如通过阅读上题材料,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根据洞庭湖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面积缩小的状况,政府——实行退耕还湖、直接投资综合治理,结果——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湖区农民——发展养殖业、加工业,进行多种经营,结果——居民收入提高;总体思想——改善和保护环境、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理清思路,体现答题层次 现在的高考试题,总体上说阅读量大大减少,而思维量却大大增加。因此,考生在答主观题时,一定要有一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科学思维过程,有一个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严密的逻辑和慎密的推理过程。严密的逻辑来源于:对教材基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对试题材料的科学分析;对试题设问的准确把握;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准确无误地把握设问的要求。把握设问首先要弄清问题要求运用哪个学科(经济学、哲学还是政治学)的哪些知识。其次,要能把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准确地写出来,这就是答题的理论“武器”。第三,审清问题所给的条件。如上题“变化”、“转变”等就是很重要的答题条件。将上述的逻辑思维过程记述下来,就形成了答题思路。一个好的答题思路,一般应包括:(1)材料分析和教材知识的双向对照。如:“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尊重规律、深化认识。(2)教材知识的细化和逻辑思路的拓展。如:统筹规划——政策调整,直接投资——经济调节。切忌材料和知识“两块皮”。 四、准确表述,恰当使用学科术语 政治答题不同于做作文中的议论文,而是对所学经济、哲学、政治常识的观点的运用,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政治答题离不开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政治术语主要包括:教材中基本观点、理论、方法的表述语言;教材观点的生活化语言;时政化语言。要恰当运用政治术语,就要紧扣题意运用政治术语;要综合概括,形成要点;要准确表述答题语言。一要准确表述教材语言。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根本”就不能写成“基本”,否则就是错误的表述。二要准确运用时政语言。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能写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三要准确概括材料语言。如“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湖区居民从多种经营中提高了收入”等。 总之,政治主观题答题的总要求是:“通读材料抓主题,研究设问定方向,细读材料分层次,分清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两个信息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规范文字慎答题。”前四句是审题要求,后四句则是答题的基本程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