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 我来答
裁决小思6y
2013-10-20 · 超过6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8万
展开全部
1、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自主探究活动,首先必须指向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有意义的学习不是简单地看书学习,不是简单地依据课本知识问问答答,而是能够积极地联系现实生活去思考问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引发出新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越强,思维就越活跃,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多年来广泛推介的自学辅导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实验先导教学法等等,都是以问题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通过真实的问题探究来自主建构知识。因此,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探究活动必须以问题为载体,但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现在组织开展问题探究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提问太多,另一方面许多问题太简单,缺乏灵活性、探究性,不足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活力,满堂问实质上仍然是满堂灌。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不在多,关键要有意义。教师要深思熟虑设计、精选问题,使学生有时间深思熟虑开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意义的问题,必须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达成目标的针对性;必须适切学生已有基础和认知水平,使之难易程度恰当,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初步解决;必须指向重点和难点,着重在重点知识与方法和学生学习难点上组织问题探究,对简单的知识、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可以由学生看书自学,或由教师直接依据教材分析解读,以留有较多的时间在重点问题上进行思考和交流;必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特点,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不仅结合学习内容适当拓展,更主要的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设计联系社会生活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探究性,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理悬念和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达到深入思考的境界。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就不需要探究,更不需要合作探究。 2、灵活应用多种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选用相应的活动方式。哪些问题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哪些问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应该在备课是有所策划。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问题探究的活动方式。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学生是独立看书思考、同桌议论、还是前后交流、小组讨论,更多的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使教学过程更加适合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倡导学习的选择性,这不仅指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也包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应该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与他人进行畅所欲言的探讨交流。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可以有多种形式,同桌议一议、前后问一问、向老师咨询请教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很好方式。小组讨论未必是合作学习,没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见解,就谈不上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未尚不可,但首先必须想一想,你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有没有时间让小组充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少一些“自己看书”、“独立思考”、“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等活动指令,应该倡导自主、自由精神,引领学生养成既严谨踏实、又生动活泼的学习习惯。 3.重视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 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过程孕育结果,结果源于过程。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但有时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会具有超出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意学生懂了吗?会了吗?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方式;提出问题后,立即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不给学生以思考的过程;往往只注意学生回答得正确不正确,不注意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重结论轻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问题为载体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不能就事论事地简单回答问题,而必须是一个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交流发言、总结归纳的活动过程。当呈现问题情境后,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必须给学生以较多的时间交流发言,特别是发表不同见解的时间。在学生交流发言后,不能匆匆忙忙进入下一个活动,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对问题指向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主要思想进行简要的总结归纳和点评确认。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领悟知识、学习方法、感受思想,才能使学生对问题探究活动本身留下深刻的印象。 4.营造激励思考创新的情感氛围。 要使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活动,必须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情感氛围,真正使学生能够自由自觉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民主精神,少一点一本正经,多一点宽松自由。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要处处包办代替;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不要指手划脚,强求统一;要解放学生,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提问,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与同伴争论、教师争论。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才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水平。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的情感氛围,关键是要靠教师去调动和营造。现在的高中学生普遍发言不积极,说话低声细气,关键也在于教师不注意激励和引导。我在一所学校上一堂研究课,事前老师告诉我,我班这些学生学业水平较差,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从来不会提出问题。我在课上每呈现一个问题,都请学生先看书、思考、议论。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有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说:“好,有同学准备好了,其他同学呢?”当有多位同学举手时,我才请一位同学发言。这位同学回答正确,我又请2-3位学生发言。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举手,但跃跃欲试想发言,我就说:“那位同学,这次你先来谈谈!”他发言后,我鼓励他:“你说得很好呀,以后胆子大一些,主动发言”! 在探索活动中特别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归纳出知识,或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出新的问题则更有意义。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性,任何问题的解法或答案都可能不是唯一的。课堂上,以及课外作业,都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问题探究提出一些新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无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进而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是以他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因此不仅不会影响知识的学习,而是能够促使他更深入地去钻研知识、理解知识。 5.积极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并不是完全由学生围绕问题看书、思考、讨论、交流发言。高水平的自主探究活动,更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过程中提供的指导,才更有意义、更有实效。教材编写受课程内容、目标要求的限制,对许多问题不作详细阐述,只是点到为止。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铺垫。引领学生在比较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必要的补充、拓展,不在学习目标之内,而是为学生开展问题探究活动、领悟基础知识提供的知识支持,是为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 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能就事论事,就题做题,而要指导学生从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来,从若干问题的分析中悟出一般的思维方法来。要指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问题。指导学生善于发散思维,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这是提高自主探究活动水平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迁移能力的重要方法。 6.及时予以总结评价。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水平,还必须重视对活动的总结评价。一方面,要引领学生对自己参与活动情感、方法、成果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想一想,在这一探究活动或这堂课的探究活动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知道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启示,还有什么疑问等,在这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吗?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正确吗? 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既必须进行即时评价,又必须进行整体评价。即时评价,是在每一个问题探究活动后,结合归纳总结,及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法、思维水平、语言表达等予以指点和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确认正确的认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整体评价,是在一堂课结束时,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整体情况予以总结评价,通过总结评价及时发现学生活动中出现的亮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反思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得与失,自己设计的问题得当吗?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合理吗?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指导策略。
阿云不错呦
高能答主

2022-03-15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娱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