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语在中间用什么标点
展开全部
考卷上的阅读题是《一棵大树》,其中一题是补充标点符号,题目如下: 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来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 我想要条船 远远地离开这儿 你给我条船好吗 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 树说 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 你就会高兴了 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按照一般的经验来说,“男孩说”和“树说”后面应该用逗号,但是细心一看,文章中上面几个段落有类似的对话描写,它们的标点如下: 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吗?”“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 如果参照上面这两段的标点填法,提示语“男孩说”和“树说”在中间的时候,后面是可以加逗号或冒号的。疑惑之下,我查了网络上的原文,发现原文的“男孩说”和“树说”后面加的都是冒号。于是一起批改试卷的时候,我提出来是否要参照原文的标点来批。由于文章另外两段的标点用法清晰地摆在眼前,加上我的强烈质疑,最后我们决定就按原文的标准来批。问题在于讲解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拿什么理论作依据,单凭“原文如此所以如此”的说法完全没有说服力,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反而糊涂。考虑再三,也再次询问了经验丰富的储老师和陈老师,我承认我犯了大错,原则还是要讲的。以我现有的认知经验和能够查到的资料表明,提示语在中间的时候,提示语后一般都用逗号,而且学生们也都认同这个说法。绕了一个大圈,我又回到了原地,基本的理论常识还是要遵循的吧!可是我还是不知道原文中这样的标点用法是否正确,是否有理可循?
展开全部
用破折号或者引号。破折号(——),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表示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时空的起止,或用为夹注。”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分别标志为“”『』和‘’「」。其中『』和「」为曲尺形的引号,在“”‘’西式引号中不方便使用的时候使用,最早来自日本的钩括弧(日语的“钩括弧”在日语中不全是引号)。但是港澳台地区已经习惯在横排时使用『』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