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作品与介绍
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30
展开全部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作品赏析]
1.《魔王》D328(op.1)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
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作品赏析]
1.《魔王》D328(op.1)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呼叫,凶恶、狡猾的魔王幻影正引诱、威逼孩子随他而去的故事。这首歌曲虽然是自由发展,但保持结构的统一和形式的完美。
第一段:叙事者以口语化的朗诵调唱出。
第二段是父亲和儿子的对话。音乐在声部的低音区,以沉着、平衡的声调,刻画父亲的关切和抚慰,父亲慈爱地问。
第三段魔王的音乐旋律是抒情歌唱性的,显得甜蜜、虚假、狡猾。
接着,父与子再次对话,魔王步步进逼,儿子心里害怕,一次次呼喊父亲,一次比一次惊惶,直到第五段,魔王软硬兼施,威逼恐吓。
最后一段,叙事者用焦急沉痛的音调描述了可悲的结局:父亲急驰到家,儿子早已在怀抱中死去。钢琴以两个特强和弦,表现了精疲力竭的父亲悲痛欲绝的心情。
2.《圣母颂》
舒伯特的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歌曲抒发了叙事诗主人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其父罪行的纯真感情。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表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由于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后人将其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独奏及弦乐演奏主旋律、竖琴伴奏的谱本流传较广。
歌曲开始的前奏,采用了六连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种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使歌曲新颖不俗,独具魅力。
当歌曲唱到第八小节,出现了感情的高潮,然后逐渐平静下来,轻声呼唤圣母的名字。
最后,全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3.《小夜曲》
舒伯特于1828年他逝世前数月完成这首小夜曲。原为作者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由维也纳音乐出版家哈斯林格题名,意借天鹅临死才放喉歌唱之说,暗示这一套曲为作者绝笔。《小夜曲》是作者根据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所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这首《小夜曲》由于旋律优美、动听,也被改编成器乐曲演奏,广受人们喜爱。
歌曲结构为二部曲式,大小调交替发展。第一段d小调旋律轻盈婉转,情绪柔和明朗,模仿吉它的伴奏,表现了一位青年向心爱的姑娘倾诉爱慕之情。
第一段歌词是对四周幽静环境的描绘。接着是8小节抒情而安谧的间奏。
第二段中部转D大调,运用了变化音,调性的变化使感情变得激动,形成全曲高潮。
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随着以D大调为主,带有大小调综合倾向的结束句由强渐弱,表现了爱情的歌声在优美恬静的夜色中渐渐远去。
4、摇篮曲
从它写出来那天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们传唱着。如舒伯特创作这首动人的歌曲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那时的舒伯特生活很贫苦。有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饿着肚子在街上徘徊,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舒伯特就拿起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作曲家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舒伯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
舒伯特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舒伯特一盆土豆烧牛肉。
舒伯特在贫困中,以美好的心灵为母亲和孩子们写下了这首甜美的歌曲,这首《摇篮曲》很快在世界各地传唱开了,而它的作者舒伯特却在贫困中死去了……
摇篮曲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而且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手段。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听母亲哼唱着摇篮曲长大。母亲通过摇篮曲,把人生的哲理,未来的希望以及母亲的爱,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这些哲理和希望如同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灵中开花、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
北京金瑞博
2024-08-15 广告
2024-08-15 广告
PIC/S,即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nvention and 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是一个由多个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组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金瑞博提供
2013-10-26
展开全部
奥地利音乐家
舒伯特的第一部歌曲杰作是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从这时,他真正开始他的音乐生涯
有名的作品有
《魔王》,《摇篮曲》和《小夜曲》
其中,《魔王》是以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的
舒伯特的第一部歌曲杰作是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从这时,他真正开始他的音乐生涯
有名的作品有
《魔王》,《摇篮曲》和《小夜曲》
其中,《魔王》是以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