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自从夫差死后,西施去哪儿了吗?

听说是跟什么人泛舟于湖上。。。。... 听说是跟什么人泛舟于湖上。。。。 展开
 我来答
vfcn
2006-04-14 · TA获得超过4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木渎镇离苏州城10公里远,来到这个小镇是因为它的出现居然与2400多年前的西施有着密切的联系。传说春秋时期,位于苏州一带的吴国和位于浙江一带的越国正在进行一场兼并战争。越王勾践在兵败之后沦为吴王的奴役,三年之后,勾践回到越国,为了复国雪耻,采用了大臣们提出的七条灭吴的计策,第一条就是美人计。一个叫西施的越国美女因此来到了吴王夫差的身边。为了讨得美人的欢心,吴王夫差决定在远离都城的灵岩山建造一个规模庞大的行宫。古书上记载,当时灵岩山一带出现了“木塞于渎”的景象,渎,就是小河流的意思,也就是说建宫殿用的木材堵塞了附近所有的河流,后人省去其中两字,木渎镇因此得名,流传至今。到了今天,宫殿已经了无痕迹,灵岩山上只留下了这些破旧的水池和水井,人们无法想象这些景物就是两千多年前西施在吴国实施间谍活动的证据。

  姑苏台的真伪

  在史书的记载当中,姑苏台是夫差的父亲阖闾练兵的场所。后来阖闾死于与越国人的交战,夫差因此即位。而在传说中,姑苏台恰恰是西施在吴国执行特殊任务留下的遗迹。

  据说夫差在征服了越国之后一心要征服那位来自越国的美女,为了让西施可以在此眺望家乡,他居然用了长达八年的时间,花费了吴国巨大的人力物力,重修姑苏台。这让吴国的军队和国力受到了致命的牵制,成为西施削弱吴国力量的重要证据。

  但是眼前的这个姑苏台,既没有凭临太湖的优势,也没有传说中的宏大气势,它究竟与历史当中的那个姑苏台有没有关系呢?

  整日流连于灵岩山的吴王夫差最后终于被越国打败。就在为西施建起的姑苏台下,夫差被越王勾践所杀。

  勾践灭吴之后,春秋时代结束,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雪耻的故事也从此世代流传。问题是在当年勾践个人命运的沉浮当中是否真的有过一个越国女子?她的名字是不是就叫西施呢?

  香水溪探究

  第二天,冰雪消融,太阳开始光顾这个江南水乡,我们来到木渎镇的中心,寻找传说中一条与西施有关的小溪。

  这条美女的脂粉形成的香溪在木渎的历史上一直因为西施这个名字而名扬千里。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传说却可以具有历久弥新的力量。但是传说就能够等同于历史吗?

  在木渎小镇,我们惊人的发现,在当地地方志的记载中,根本无法找到西施的名字,所有传说中“西施”的角色都用“吴王宫人”这四个字代替了。这让后来的阅读者感到困惑。也就是说当年的确有过一位后宫里的女人,令吴王为之倾倒并且最终因此误国。但是它也许并不叫做西施?在吴越春秋这段冰冷的历史当中到底是否有过一个带着脂粉香气的美人西施呢?

  史记的模糊记载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权威性的史料,西汉时期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几乎对中国历史上春秋到汉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忠实的记录,如果可以在这本经典巨著里面找到关于西施参与吴越战争的记载,那么对于西施的所有怀疑无疑会不攻自破。

  浙江图书馆是整个古越国地区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听说这里的古籍部在全国图书界都是屈指可数的。我们决定到这里来寻找最早版本的《史记》。这里收藏的《史记》版本很多,由于成书年代不同,具体的内容也有所增删,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浩瀚的古书里找到关于西施参与吴越战争的确切记载呢?

  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我们终于在《史记 越世家》中找到了关于吴越战争的记载。

  从这些记载里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当年历史的大概轮廓。

  在春秋末年,越国被吴国打败以后,越王勾践在吴国过了忍辱负重的三年,当他回到自己的国家越国以后,曾经“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并且实施了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送美人给吴王夫差,这就是《史记》当中记载的“勾践献美人、宝器于吴王”。

  然而司马迁总是这样惜墨如金,对于一个阴谋重重的故事和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就这样轻轻地一笔带过了。在言简意赅的历史记载里,我们再也找不到这个美人计主角的名字。恐怕连司马迁本人也没有想到,这会给后人留下无穷无尽的争议。就连考古学家们也无法怀原历史的真相。

  西施故里寻踪

  当地人对于西施的记忆

  为了揭开西施的真实面目,我们一路南下,来到了当年古越国的旧地,浙江诸暨,这里一直被认为是西施的故乡。

  诸暨素有“西施故里”之称,行走在这里的街头,处处可以看到与西施有关的路牌和各种招牌。

  对于古越国的后代们来说,“越国”早已经成为他们记忆里一种久违的历史,而越剧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地方剧种却能够代代相传。实际上,当地人对于西施故事的许多记忆正是来自于各个版本的越剧西施戏。那么,这些越剧故事又是来自哪里呢?

  我们打听到当地有一位专门编西施戏的文人,他编写的越剧《西施断缆》曾经进京演出、轰动一时。于是决定出发去寻找这位编剧。

  看来循着戏剧寻找西施故事的源头,我们最早只能追溯到明代。而且无论是明代的《浣纱记》还是现代的越剧,都把大量的笔墨花费在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故事上,但是历史学家却否认了这段爱情故事的真实性。

  不管戏剧当中的描写是否真实,《浣纱记》存在的年代距离西施生活的春秋时期毕竟还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在这些年代里,西施在自己的老家诸暨难道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西施庙能否证明西施的存在

  在诸暨所有的西施遗迹中间,最显要的就是江边的一座庭院,门楣上刻着“西施故里”四个大字。走进去就会发现,主殿中供奉着西施的塑像,听当地人说,这就是“西施殿”,是当地用来祭奠西施娘娘的庙堂。游客们在这里吊仰美人的风采,而当地人却虔诚地企求美人的庇护,只是不知道他们求的到底是什么?2000多年前的美人又到底具有怎样的神力?

  走进主殿,发现这里古屋错落有致,老墙苍颜斑驳,看来很有些年岁了。

  当地的人们建造西施殿是希望留住那段令他们骄傲的历史。据说西施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那么它能不能证明西施的真实存在呢?

  从大门外进来几个外地游客,一个当地的美丽导游正在为他们讲解,也许,她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寻找当地最早有西施庙的年代,我们发现最后的线索指向于唐朝。与西施有关的历史似乎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从这里再往前,一切似乎变得模糊起来。到底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是否生活着一个叫西施的美丽女子呢?

  浣纱女是否真有其人?

  浣纱石的故事

  传说,当年西施在江边浣纱时,被出来寻找美女的越国大夫范蠡发现,从此告别故乡,远嫁吴国,成了历史当中“美人计”的主角。因此浣纱是查证西施真伪的一个重要线索。

  在今天诸暨城的浦阳江边上,有块四角方方的大石头,上面写着“浣纱”两个大字,据说,这两个字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纪念美女西施。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个刻在岩石上的大字,当地人为了纪念西施,经常在岩石缝里插上些香烛。而在岩石下面,妇女们年复一年地洗着全家人的衣服。日子就在这样的日常生活里流淌,历史的面目渐渐被洗得褪了颜色,今天来到这里寻找西施的外地人根本就不知道在2000多年前,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寻找浣纱工艺

  原来,西施当年在溪水边并不是简单地洗洗衣服,而是在用一种叫苎麻的植物做粗布衣服。那么,这种工艺是不是当地特有的一种手工技艺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至少能够从侧面来证明当年这里真的存在过一个“浣纱女”,这样传说当中美人计的主角“浣纱女”西施也就不是纯属编造的了。我们决定出发去寻找这种用苎麻生产衣服的传统工艺。

  诸暨绢纺厂是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纺织工厂,听说只有这里,还保留着用苎麻这种植物生产布料的工艺。

  问了一圈以后我们才搞明白,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就进入了全面机械化,工厂所用的原料是已经用苎麻纺好的纱,原料都是从外面采购来的。看来,在这里是找不到苎麻这种植物,也找不到西施当年浣纱的传统工艺的。

  在诸暨县志上,关于西施当年的住处有着确凿的记载。那就是,离城南门五十里的苎萝山下。苎萝,是苎麻的另外一种称呼。

  但是县志上所说的城是指历史上的诸暨县城,在春秋早期,诸暨曾经是越国的都城。而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城只留下了一个残破的城门,城门之外也成了如今繁华的大街。县志上说的苎萝山又在哪里呢?

  根据当地人的指引,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茅草屋。据说这里就有我们寻找的苎麻。

  这位当地的老人带着我们来到一片苎麻地里,据说这是整个诸暨地区最后的一片苎麻地。

  原来,我们眼前这些不起眼的植物就是苎麻,在过去的两千年来,古越国女人和她们的后代一直在用这种植物的表皮制作粗布衣服。西施“浣纱”正是她在漂洗这样的苎麻皮。

  年长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在他小时候,村里的几乎每一个女人都会这样的纺纱工艺。也就是说,这种传统工艺在古越国这片地方曾经传承了二千年,只是最近的几十年里才被现代生活渐渐湮没了。

  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有过无数个越国的“浣纱女”。那么,她们当中会不会有一个人曾经被勾践的手下选中,被送给吴王夫差呢?如果有,这个“浣纱女”的名字又是不是真的叫西施呢?

  美人计的主角到底是谁?

  铜镜里的越女

  令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不仅是地面上的遗迹,从地下出土的文物中居然也发现了西施曾经存在的依据。

  在萧山博物馆里,馆长给我们展示了记载秘密的古老铜镜。

  在这面东汉时期的吴越人物故事镜上面,每组画像旁边都刻着这些人物确切的身份,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还有吴国大将伍子胥。但是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在第四组人物画像旁边,只发现了“越女”两个模糊的字眼。这能不能证明两个女子中的一个就是传说中的美女西施呢?

  这面铜镜并不能作为西施存在的确切证据,看来要将调查进行下去,只有另辟蹊径——寻找西施这个名字最早的出处。

  管子笔下的西施

  在浩瀚的古籍里面,我们找到了最早出现“西施”这两个字的古籍,先秦诸子的一部重要著作,《管子》,在这本书里出现了这样的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在这里,西施只是一个美人的代称,天下的美人都可以称其为西施,并没有说她是吴越战争中的某个具体的女性。更让我们吃惊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管仲是春秋初期人,比勾践早出生200多年,也就是说西施早在吴越战争前200多年时已经存在了。那么这个美女的名称为什么在200年后成为了越国那个为国献身的浣纱女的名字呢?

  西施的历史由此开始

  追寻西施历史的源头,后人发现,第一次把西施和吴越战争联系起来的是两本书,一本叫做《越绝书》,一本叫做《吴越春秋》,因为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传说与神怪,他们一直没有被认为是严格的史学著作。就是这两本书先后把勾践“美人计”的主角安上了西施的名字,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本书都是东汉时期写的,此时距离勾践生活的春秋末期已经过去了4百多年。4百年对于一场历史性的战争来说或许并不遥远,但是对于一个古代女子的名字来说,已经漫长得让人无法追溯。

  在美人当年生活的古城诸暨,我们找到了这个建设中的大型西施故里旅游区,这里的负责人是一个西施研究专家。

  这些被历史玩弄的越国女子并没有留下她们的名字,当人们怀念这些为国献身的女子时,美女的代称西施就这样成了她们的名字。我们可以想象,在2000多年前的吴越战争当中,当越王勾践要执行他的复国雪耻计划时,他确实采用过美人计,把越国的几个绝色美女献给了吴王夫差,其中很可能就有过一个住在苎萝山下的“浣纱女”,这个人曾经被吴王夫差宠幸,在战争当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清丝行客
2006-04-21 · TA获得超过130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你好:
西施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父亲以在苎萝山上砍柴为生。苎萝山下有东、西两个村子,西施家住西村,因为村子里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西施完成使命之后,回到了越国.关于西施此后的去向,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正史中记载的,西施被装进麻袋沉到了湖里.原因是她是红颜祸水,勾引了夫差,范蠡为了不让勾贱步上夫差的后尘,建议勾贱把西施沉湖,勾贱照做了.
另一种说法是野史中记载的.范蠡功成身退,带着原来的情人西施来到山东洞庭湖,做起了买卖,成了一代大富之人,自称“陶朱公”.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很多传说,现在洞庭湖也有很多有关西施的遗迹.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5a303438d
2006-04-14 · TA获得超过59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是范蠡,也就是陶朱公,在帮助越王勾贱打败吴国后,隐退江湖,去经商了,顺便带着西施去泛舟于湖上,私奔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aff3c9ab51
2006-04-16 · TA获得超过161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6万
展开全部
说法一,被勾贱占有。
说法二,被范蠡占有。
说法三,被范蠡沉到湖底。
说法四,被勾贱老婆沉到湖底(出自《东周列国志》)。
我认为说法一比较可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柠檬最清新
2006-04-14 · TA获得超过9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再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