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和运用,互联网迎来了加速度裂变式的新一轮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了许多颠覆性的变化,而且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
而各种网络游戏也应运而生,可以说在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红白机游戏的出现也预告了现在网络游戏发展的巅峰,各种游戏存出不穷,迷惑着现在人们的眼睛,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尤其大。
网络游戏的出现,打着娱乐民众的标签,却失去了最初的心。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二、"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三、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四、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五、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青少年成为受害者。由于青少年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使得很多网络受害者又成为侵略者,网络犯罪不断上升。
推荐于2018-03-03
网络技术已日益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网络的开放性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效率,也向未成年人打开了危险而又充满诱惑的窗口,如何更好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触网”的青少年已占到被调查青少年总数的100%,在城乡网吧泡吧人群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50%以上的青少年都去过网吧。网络的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第二,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第三,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第四,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的潜能。
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
第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随着信息全球化高速传递,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观念将大量充斥其间,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也将被大量渲染,这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滋暗长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第二,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首先是网络犯罪的低龄化。调查者从本次调查及相关资料获悉,在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中,犯罪年龄在18 40岁之间青年占到80%左右,平均年龄为23岁。与此同时,网络的过度使用也给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使其对网络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
第三,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虚拟世界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调查的结果显示,有3.4%的被调查中小学生和16.6%的青年每天上网,并对上网着迷;有3.4%的中小学生和4.9%的青年“每次上网的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有32.7%的青年网民觉得“几天不上网就很想去”;16.8%的青年网民觉得“两天不上网心里就不舒服”。调查者认为,依赖心理造成的“网络成瘾症”,正成为部分青少年日益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
另外,网络的过度使用也使一些经常上网的青少年产生恐惧心理和网络孤独症。网络在为“性格内向”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的同时,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加强网络时代青少年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举措
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我们如果再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去应付,显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应着眼于创新,不仅观念上要创新,而且在方法上更要创新,要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要开辟更多的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网站,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阵地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教育,使青少年得到健康成长。通过青少年网站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第二,提高青少年文明上网意识和计算机使用水平。培养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使其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的侵蚀,做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合格网民,最终使得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因为缺少滋长的土壤而自行消灭。
第三,加大网络立法力度,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有多种形式,如:电脑病毒的制造和传播、非法访问、电脑经济盗窃、电脑欺诈、制作、出版、传播非法作品、电脑软件侵权等。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于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都有重要作用。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像任何新技术的出现一样,网络时代的来临必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冲击。网络时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对我们青少年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出积极的、超前的探讨。只要我们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对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创新工作方法,开展耐心细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目标。
2013-10-27
2013-10-27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