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有什么区别?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0-27
展开全部
金庸的作品写实多一些,比较正统,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古龙的东西玄幻多一些,属于浪漫主义。就像杜甫与李白的区别。
金庸的小说写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写的是弘扬正气,抵抗侵略。
古龙的小说写的是人性,写的是割头换颈的友情。他是作为自己小说的旁观者之一在叙述这个故事。而且行文飘逸流畅,跌宕起伏。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 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 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 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 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 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 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绠(未找到鱼旁的那个字) 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 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 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 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 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 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 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 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 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 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 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 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 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 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 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 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 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 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 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 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 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 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 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 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 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 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 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 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们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现丑于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请不要生气。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向做一个梦一样,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醒的时候,便如作了一个好梦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美,但决不美好。
在这个梦中我们有太多的午夜梦回,使得我们即使惊醒之后,依然禁不住怀疑究竟是一个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我决不是在贬低大学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员。
我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想说明一件事: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
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看到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他没有金庸的条件。
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他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失去贞操,而萧峰也只有将一支箭插进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笔下,决不会出现微笑着咳出鲜血的李寻欢,也决不会出现坚定地拖着一条腿的傅红雪,正如在古龙的作品中决不会有段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一样。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样一个说法说上几句:有人认为古龙的小说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脱衣,太过淫靡了。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于外,而于心。我看是说这话的人自己心里有问题。
至少我就没有从这喝酒和脱衣中看出一丝一毫的淫靡来。
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数用端正的心态看书的同道也是这样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们没有办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们又有无人关心的寂寞,无人可以叙说心中通苦的寂寞,无助的寂寞。他们决不是君子,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孤单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实的。在下没有经历过这种通苦,但是古龙显然是经历过的,他真实的描写令决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种动心的共鸣。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关于韦小宝在妓院及虚竹在地道中的描写,虽非绝对多余,却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气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烛,哪位仁兄看出来了,不妨告知一二。无论如何,这种气氛的描写是决不会出现在古龙的作品中的。
言归正传。再后来,古龙也意识到这样奢侈的描写并不能写出快乐来。于是他试图彻底的转变。
于是便有了《欢乐英雄》。

在后面的评论中简要分析《欢乐英雄》的得失及从写作手法上评论两大家的作品。欢迎继续阅读,谢谢。

《欢乐英雄》是一部完全崭新的作品。
在这部书中,古龙用一种新的概念和方式来诠释快乐的含义。完全抛开生活上的享受,而升华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四个年轻人,他们的生活在物质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们的友爱,他们的互相激励于生死与共足已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于对于郭大路于燕七的爱情描写也是情多于爱(也许这正是许多人不喜欢这本书的主要原因。于我心亦有憾焉)。对王动和红娘子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在书中我们隐隐可以看到大仲马的《三剑客》的影子,但是这也无碍于它成为一部新颖独特的作品。
但是此书最成功之处还不在于此。
古龙在此书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几乎完全摆脱了理想主义的多年来加给武侠小说的束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一点,即使在他过去的作品中——尽管他曾尽力去表现——都没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钱的问题。
这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书中古龙化了极重的笔墨去描写缺钱的烦恼,及挣钱的艰辛。主人公任侠的个性注定他们无法留住手中的钱,而他们偏偏又是一穷二白。这是一个矛盾。我一向认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说的真正主题。
这种经历无疑是古龙亲身所经,唯有如此,他的刻画方才如此传神动人。这种描写虽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公子的剑》(一个注:此处疑为《三少爷的剑》)等中略有提及,但是从来没有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去刻意描写过。读到此处,不由得我不拍案称绝,为古龙叫好不已。
这种描写,不单在二流的小说作家的作品中决不会有,以浪漫主义为己任的金庸无疑也不会去描写(在《侠客行》的开头部分曾经有一些迹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描写,使古龙此书的初衷被击得粉碎。人类的悲哀在于,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外在的敌人,却绝无法战胜自己。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古龙此后不久的悲剧结局。呜乎,倘若古龙再多在几年,非但武侠作品将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谓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以至于魔幻主义作品横行于世,而我们所看的武侠仍为数十年前之武侠。此天数如此,诚应大哭三声。吾之悲情,无言可表。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一古训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古龙始终没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悲意的主要原因。这原因绝不是他所认为的,而在于两个字。
“真实”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在他的不真实性;而古龙的作品给人一种压抑的享受,则在他的真实性!

古龙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会现实的阴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迹,使他无法摆脱现实的困扰而进入自己的理想王国。
尽管他尽力去表现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潜意识却总是让他一次次回到现实当中。
他一方面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却又具有一个优秀的武侠作家所必需拥有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矛盾。他的这种矛盾,注定使他一方面无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的严肃文学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无法成为娱乐文学中的理想大师。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使他在武侠世界中拥有一块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地,使他成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独一无二的“婉约派武侠”文学的大师。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侠界,甚至于文学界成为一代巨匠。
他潜意识中认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对现实的反映,这使得他的作品无疑有一种凄艳的美。这种美足以令我们触目惊心,但却不忍接受。
他的大侠的概念与我们的所谓大侠的概念相去甚远。他的大侠是《史记》中的那种勇士,而我们的大侠则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拥有随时为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须拥有顽强不屈的宁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头上的让步的意志;再次,必须拥有诚实纯朴,即使对敌人也不撒谎的品德;再次,必须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把握大节,能够喊出几句豪迈言语则更好;再次,对待爱情必须严肃认真,从一而终,这一点极其重要;再次,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怎么打都不能死,关键时候必须有奇迹出现……
因为,我们习惯于将书中的大侠看作我们自己的化身。
书中的大侠能否符合自己的评判标准,往往成为某些人评价一本书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人在评价一本书时,首先对书中的人物的品质从头到脚大骂一通,然后得出这本书写得太差的结论,尤其对武侠小说更是如此。按照这种逻辑,《阿Q正传》、《高老头》、《哈姆雷特》等书无疑都是极其拙劣的作品了。
这些人看书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学的水平。无疑古龙的许多作品是难以得到他们的青睐的,而《绝代双骄》成为古龙最优秀作品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无意贬低金庸,尽管他创作的许多人物都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个伟大的武侠巨匠,他的成就绝不在古龙之下,足当一代宗师之誉。在这一点上来说,一般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我要说的是,金庸在不真实的创作上,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无人能比。
一个必须认识到的概念是:不真实决不等于虚假!
…………

下面将论述金庸的成就。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
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仅凭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侠界中与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现在,在我的同学当中,还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他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没有梁羽生,就没有后来的金庸,也没有更后来的古龙。
也许是上天注定,开拓武侠新篇章的任务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梁羽生的风格,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但是金庸非但历史知识和文笔不在梁羽生之下,他还拥有后者不曾拥有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他在武侠创作上注定要高于梁羽生。何况他的环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侠使一大批读者将目光放在了武侠作品上。
如果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尚未完全放开手脚的话,到了《碧血剑》我们已经看不到旧小说的丝毫踪迹。
金庸笔下的人物无疑是不真实的。这种不真实性并不在于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不真实性也不在于他们的内心思维的绝对不可存在性,而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说,他笔下的人物内心都是残缺不全的。金庸在这里使用了可以说是高难度的技巧。至于这种不完整性的产生原因,我即将谈到。在这里只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郭靖和萧峰是两个典型的例子,遗憾的是在下手头没有这两部书,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说明,甚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写上的功力远胜于梁羽生。同样是描写虚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笔下不免落入虚假,而在金庸笔下却有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前面已经说过,金庸写不真实的功力是炉火纯青,无人能比的。我对金庸的佩服之处正在于此。能把不真实的人物描写得有如真实,这分难度实在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丰富的知识,非凡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认为金庸是可以与古龙并驾齐驱的武侠大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点。就凭这一点,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畴,从而进入文学家的行列,得以成为“豪放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人物。否则,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质上却也与他们没有太多分别。为此,我们也应该为金庸大喝三声好。
那么,金庸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龙的作品。在古龙的笔下,似乎一切实体都是虚幻的。虚幻的时间,虚幻的环境,虚构的人物,虚构的事件,然而正是在这些虚幻的实体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现实的人的灵魂,真实的人的性格,真实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这些,即使其它再虚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实的。
金庸采取了一种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真实的年代,真实的历史环境,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民族传统,有时还有一些我们都很熟悉的生活细节(《笑傲江湖》、《连城决》和《侠客行》似乎是例外,关于这几部作品我将在后面讨论)。金庸丰富的知识在这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换了别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虚幻的人物放在这样的背景中,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的第一印象。
这个印象很重要,但是还不够。
金庸的第二项工作是选择(也许用构造更合适些)合适的人物。这种选择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准是:必须符合读者的心理,选到读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经验的,多年的记者工作无疑是一个雄厚的资本。他善于观察和总结,善于透过本质掌握实际。选择一个英雄是肯定的,没有人希望小说的主人公是个坏蛋。但是英雄也有许多种,选择一个怎样的英雄呢?在下自认没有金庸那样的能力,我无从选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经选好的人物身上推测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民族英雄,这恐怕与他的构思的历史背景(事实上,这一历史背景是必须的,如前所述)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这一结论基于下面这点认识,即现在连狂热喜欢金庸的人,都未必见得喜欢这种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静如在下的,抛开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谈,虽然喜欢金庸,但从感情上却难以接受民族英雄这样的身份)。
这也是结论之一,但是并不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由于时间上略显仓促,所以在某些细节和用词上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
不要介意。并请不吝指正。
金庸古龙正面碰撞,即将展开。
我得到的结论如下:第一,这个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质,武功这一因素我不屑于多说,请大家原谅我这个小小的自尊)都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现实中的一般人,准确的说,是读者;第二,这个人的言谈行事,必须符合认们的传统道德标准;第三,这个人必须做出一般人想做而无法做成的大事。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认为,正是这三个条件的确立,为金庸的作品得以进入人们的理想世界,并为人们所愿意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基础。
这三个条件的作用是:首先,它们确立了一个英雄形象;其次,这样一个英雄让人感到离自己很近;第三,他通过给人们提供一个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们对现实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说不真实的并不同等于虚假的。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并非不存在,事实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象包公,这个人实际并不存在,但是你绝不能说这个人物是虚假的。事实上,他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这个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完整或者说完美的形象。值得庆幸的是,金庸还没有到为了应和读者而到昏了头的地步。卧龙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节,没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很不识时务地妄图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告诉他:这样一个人物是难以成立的。
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罢了,他完全可以对此忽略不计,仅凭我下面所要谈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个作家的理智和责任感告诉他:不能这么干!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矛盾正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没有矛盾,无以成就一个古龙,同样,没有这个矛盾,也无以成就一个金庸。
金庸想了一个办法来弥补这个缺陷。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他当时是否经过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种类似于贾宝玉的喜好作用的结果,总之,他使用了这个办法。直到现在,我还无法判断,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天才的设想。这一点,恐怕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
这一点,已经足以解释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女孩子总是如此冰雪聪明,以至于年仅十几岁,其应变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以至深谋远虑都直追古龙笔下那些出身名门,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还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炼了十几二十年的男子汉了。
这是一种补偿。因为金庸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创造的男子汉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实现他所要成就的事业,而他们显然又不得不去成就这种事业。这究竟是他笔下那些大侠们的悲哀,还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当然,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设计足够多的巧合和奇迹来帮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实上,在《侠客行》中他正是这样做的,其结果是使这本书几乎沦为一二流作品。老实说,倘若不是他那副对联中赫然有一个侠字的话,我一定要断定这本书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尽管文字风格如此相似。
金庸采用的方法是明智的。无论是中国“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训还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传说,都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这一方法获得了成功。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0-14
展开全部
绝大多数人都看过金庸和古龙的小说,尤其是金庸,他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几部小说被港台内地百拍不厌,可也算是中国电影电视的经典题材了。古龙的小说,相对来说,似乎没有金庸小说那么热乎,但其几部经典如《楚留香传奇》系列、《陆小凤》系列、《小李飞刀》系列、《七种武器》系列等也是武侠迷们万分熟悉的。所缺的是未能很好的搬上荧幕,且次数也比不过金大侠被热捧的那几部小说。更不知为何,古龙的小说被拍出来后,离原著也就差了十万八千里!甚至感觉有那么点心痛!呵呵
金庸的小说情节紧凑有序,步步为营,逻辑性强,也更为平和,小说多了些“科学性”。主人公的的前尘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历史典故,虽然不甚真实,放置于小说中,却衔接连贯自然,对于不知历史的,有以假乱真之效!如《天龙八部》、《射雕》、《神雕》等几部小说都是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金庸小说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备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如郭靖的憨厚老实,杨过年少时的倨傲,张无忌的踌蹰不定。 古龙的小说情节相对散漫,却更为典折离奇,写的轻灵飘逸,洒脱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说开篇对盗帅楚留香欲盗“白玉美人”而以便笺:“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风扑面而来,别开生面!古龙小说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陆小凤》、《楚留香》等是以侦探模式在武侠世界里多管闲事,最终挫败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对手往往在最后才出现,即使出现也另有后着。而且无论武艺都大大强过小说主人公,但却往往失败于被主人翁以弱胜强或终因天网恢恢而邪不胜正。古龙的小说对于仇恨的描述最佳的莫过于《小李飞刀》,小说中主人公一直处于一种谦仁,疾病缠身加心灵受煎熬的状态,令读者感同身受!李寻欢的“谦让”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而林啸天对于李寻欢反就此生下了怨恨之心!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却似人间少有,故事也似曾见识过的传奇。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主人公一开始大多都不太厉害。读者可以看到主角的成长过程,自我努力,和巧遇奇缘的综合,慢慢变成了天下一流的高手。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角大多能结交个很可爱的女孩,层出不穷的好运也往往由助人为乐,不贪,善良等美德带来。这是金庸的童话: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总是最多姿多彩的。等你看到主角大成之时,这本书的第三十九、四十回也就到了。   古龙的童话呢?一个武林奇才,几乎谁也不知他的武功是哪里来的,也几乎从没败过。甚至没人见过他出手(他会略带寂寞地告诉你:“见过我出手的人,都死了。”),面对一个天底下最神秘的大阴谋,大黑色组织,大悬案,全靠主人公的机智,武功,魅力一个人来解决。他身边也会有美女,也会有奇遇,但美女只是解他寂寞,奇遇只是助他脱险,而不是与他贴心,助他成长的那种。等到案件解开,贼首失败,真相大白时,你就已翻到了书的最后一页。   所以金庸从第一本《书剑》到最后一本《鹿鼎》,每一本都在求新求好,试图更上一层楼(他自己也认为后期的作品比前期的好,长篇比短篇好),因为以他成就之高,他追求的还是成长,因为他只在进步中感觉乐趣。等到他认为不能再有大的突破的时候,就象他的书一样,他隐退了。   古龙呢?一个稀世奇才,才华横溢。但你看不到他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发展。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才华已尽够了。他面临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解决了一个再去对付下一个,直到生老病死。所以你觉不出他文章越写越好,而只知道他临死前还是一样的爬格子换酒喝。   金庸在写第二本书《碧血剑》时,功力就已经超出古龙。就象郭靖学了一招亢龙有悔,超过了灵智上人。此后郭靖一直成长到华山论剑,天下无敌,而灵智上人终究还只是和梁子翁、彭连虎他们混在一起。   武侠小说,首先是小说。   小说,和语录、寓言、哲学都不一样。古今中外多少伟大的小说,也不知有多少共同点,但有一条大概都不能少,就是好的小说,通过讲一段故事,让你明白一些事情和道理。故事要有可信度,要让读者如临其境。道理最好不要灌输,要让读者去自己体会。   金庸的小说,男主角木呆如郭靖,聪明如杨过,豪放如萧峰,无赖如小宝,女角也是或美如天仙,或聪明绝世,加上奇遇怪事层出,按理讲和读者生活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的。和读者的个性也是毫不相似。但读起来仍觉得篇篇故事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网上想娶金书女角的,想当男角的,大有人在,可为一证)   原因何在?金书中的主角配角,时间地点,武功对话,都很合身分。即便是一个无关大局的小配角,说的话使的功夫,都是和他自己的身份角色符合。这样一来奇遇再奇,秘笈再秘,读者也觉得这些事是可能发生的,这些人是可能存在的。也就不知不觉的有了参与感。   我们虽然不能纯从配角写得好坏来判断一个作家的能力,但一个好作家是应当注意而且有能力把笔下的每一个角色写好的。所以个人认为,在这一点上,金庸是绝对的大家,而古龙不是。   古龙的小说,我认为是以情节诡异取胜,论起可信度却不太行。古龙对那些小角色不知是不屑花笔墨,还是不会花,总是写得千篇一律。还时常有那种在一个小街上忽然所有人(老婆婆,担夫,乞丐……)都忽然变成高手用所有武器攻击我们主角的可笑场景。难怪读古龙书总是觉得那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事情,有些遥远。其实即便主角,古龙也不是写得很正常,大多数有一种受虐后自认伟大的孤独。   叨叨唠唠了半天,只是想说,金庸笔下的主角,从人品、武功、性格、经历上都不比古龙笔下的人平凡。所以我不赞同金庸要把男主角写得平凡来讨好读者一说。金的主角之所以可信,并不是因为他们平凡,而是因为金大师的高超功力把他们写活了。   至于古龙的那些“警句”,就不用说了吧。强灌的格言,终究不如自己从书里生活里体会得来的深刻。   武侠小说,除了小说外,是写武功,和侠。写武功,离不开比武。   这里有一个现象,就是比武双方的人越厉害,在江湖中的地位越高,这一战就越引人注目,越精彩。比如下围棋的人,提起当年吴清源和木谷的八番十番棋,总是激动不已,津津乐道。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他们那时代的数一数二的高手。高手决战,不用知道详情,说起来就令人激动。   古龙可以说深知此点,而且很好地利用发挥。他笔下的所谓“一战”很多,而且都是绝世的高手对决。这一点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可谓发挥到了极点:他给天下高手来了个大排队。所以全书充斥了第一打第二,第二打第三,第五打第十一,等等等等。他比前渲染气氛,比后回味无穷的水平又很高,所以就形成了他写武功的风格。   但这实在是一种投机取巧之道。因为这样写很赚便宜,可以很好地掩盖他对详写武功的想象力的缺乏。咱们来看看在他笔下反复提及的“昔年xx与xx那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多姿多彩”的一战:上官金虹与李寻欢(《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关在屋子里打的,紫衣侯和日本剑客(《浣花洗剑》)是沉到水底打的,燕南天和移花宫主(《绝代双娇》)等我们到时已打完了,楚留香和石观音(《楚留香》)是打镜子,西门吹雪和叶孤城(《陆小凤》)打时我们只能听到几个观众评论……如此一次是新颖,二次是风格,三次四次就令人失望,用得太多则不能不承认他不太会写真正的武功,所以只好靠比武双方的地位,和这一战的重要性,来吸引读者。   其实没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武功”。金庸也不知道。但正如《倚天屠龙》里面提到的,当年写乾坤大挪移的人,写到了第九层,自己功力也已不够,只是悠然一念之间,纵横想象而已。金庸正是如此!他自己未必是什么武林高手,但以他无比的想象力,写出了象张无忌光明顶独抗六大派,张无忌战少林三老僧(《倚天》),黑木崖众人战东方不败(《笑傲》),桃花岛三考郭靖(《射雕》)等等截然不同,惊心动魄的精彩场景。写得详细、曲折,而又十分令人信服。这一份功力,古龙如果有,他笔下主角也就不会总是略代寂寞地说:“见过我出手的人,都死了”之类的话了。   举个例子,古龙写武功象是连环画。大家哎哟作势半天,卯足了力气,一招就没了。金庸则象是个拍得很好的电影,有特技,有慢镜头,远拉近挪,看得过瘾十倍。   我始终有一个感觉(可能是错觉),就是古龙笔下的英雄,和他们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是最让古龙迷们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津津乐道的地方。情节的曲折,武功的诡异,结局的出乎意料,似乎都只是附带的优点。   金古相比,写作技巧不论,武功高低不讲,谈否恋爱不提,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私下认为,是古龙笔下的人消极避世,自我封闭,痛苦不堪,而金庸笔下的人积极入世,改革开放,快乐无比。   那金庸迷和古龙迷之间的区别,也就不远了。   一顶大帽子扣上,有一点玩笑的成分,但细想想,古龙书中印象最深的李寻欢、阿飞、楚留香、西门吹雪、萧十一郎、傅红雪他们几个人。里面除了楚留香外,大家似乎都是痛苦的。   他们痛苦,从根本上是因为他们都是孤独的。不是说孤独有什么不好,但古龙笔下的英雄,在心理上与世完全隔绝。朋友,只是他们自我的一个延伸,除了极少数的朋友外,他们就又把自己封闭起来(萧十一郎的case有点不同,他自我的延伸是个红颜)。除了朋友外,世界在他们的眼里是不公平的,是极度黑暗的。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朋友”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如此伟大和重要。为了朋友李寻欢可以抛妻弃家,痛苦一世,阿飞在数度挣扎后终于发现女人是假,李寻欢(朋友)才是真。有没有想过,阿飞如果没有李寻欢,傅红雪(?)如果没有叶开,会成什么样子?   许多人神经失常,正是因为被他们的“朋友”出卖。那就象自己的手持刀捅了自己,不发疯才怪。如果李寻欢有一天出卖了阿飞,阿飞会不会发疯?他甚至能不能活下去?   就想到了金庸的《连城诀》,狄云在受了那么多的苦,和折磨,和出卖,和背叛之后,他最多想,世人太难了解了,或许我笨,不能明白。他仍然不恨谁,仍然愿意相信世人,仍然愿意爱与被爱。相比之下,古龙的人物是否有些太小家子气了?(傅红雪,萧十一郎……)   我相信,金庸之所以在《连城诀》全篇大悲剧的最后,写了一段稍带喜剧的结尾,无非是想表达对人生的一个看法: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即使人生是不公平的。   本来挺喜欢古龙的。可是一有人拿他跟金大师比,我就特别的不舒服。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嘛!古龙的很多书很好看,但如果因此就说他与金庸不相上下,是否有一点对金大师不尊敬?   古龙的毛病之一,个人以为,就是他不懂女人。你如果看过金庸的书,现在回想一下,应该能想起不少女主角,个性鲜明,可亲可爱,跟活的一样。再想想古大侠书中的女角,嘿嘿,能想起谁?我闭上眼想了半天古大侠笔下的女人,只能想起以下三类:   第一类,以楚留香的那几个红尘知己为代表,特点是:貌美如花,温柔似水,心胸开阔,面目不清。心胸开阔是指她们或者只求一夜,或者数女共事一夫,相亲相爱。面目不清是指她们根本可以互换,毫无个人性格。脑筋清楚的人都知道,这种女人只是古龙的幻想,真实世界里即便有一俩个也不多。   第二类,以林仙儿为代表,特点是:貌美如花,身材诱人,总爱脱衣,以为一脱可以征服天下所有男人(其实美女一脱,的确可以征服大多数男人,不过这是题外话)。我总会猜想古龙曾上过这类女人的当,所以会认为世间美女都是此类。   第三类,像朱七七一类,比较正常的,可惜很少。这一类女子是你我日常能见到的,应该好好写,可古龙就让人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个人猜测是古龙总梦想第一类的,却总碰上第二类的,而对第三类的了解不足。   当然古大侠在书里也写过“如果谁自以为了解女人,就是个大傻瓜”之类的话(大实话!),但这并不能做为他写不好女人的台阶。如果你认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你可能认为写不好女人不能算做大缺点,但我认识的很多人中,看武侠是武侠与爱情并重,那么古龙就决比不过金庸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olly_PBef
2020-09-19 · 超过2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万
展开全部

金庸,古龙,梁羽生。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界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作者。其实金庸和古龙风格相差是最明显的。金庸的男主是热情如火,留恋花丛。古龙的则是性冷淡,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看来,其实是代表作者不同的人生观。


金庸的小说情节紧凑有序,步步为营,逻辑性强,也更为平和,小说多了些“科学性”。主人公的的前尘往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也多了些历史典故,虽然不甚真实,放置于小说中,却衔接连贯自然,对于不知历史的,有以假乱真之效!

如《天龙八部》、《射雕》、《神雕》等几部小说都是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金庸小说的人物是在地上走的,往往具备普通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如郭靖的憨厚老实,杨过年少时的倨傲,张无忌的踌蹰不定。

古龙的小说情节相对散漫,却更为典折离奇,写的轻灵飘逸,洒脱浪漫莫如《楚留香》,在小说开篇对盗帅楚留香欲盗“白玉美人”而以便笺:“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此手法有如桃李春风扑面而来,别开生面!

古龙小说中使用了推理,令人信服,像《陆小凤》、《楚留香》等是以侦探模式在武侠世界里多管闲事,最终挫败不良野心的反面人物。主人公的对手往往在最后才出现,即使出现也另有后着。而且无论武艺都大大强过小说主人公,但却往往失败于被主人翁以弱胜强或终因天网恢恢而邪不胜正。


其实古龙的人物性格更加的鲜明,嫉恶如仇或者是冷漠,而金庸的人物就更加的世俗。其实要我来说,就是俗与雅的区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电和尼077ff
2020-09-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27
展开全部

我来说说,古龙和金庸都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者,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数不胜数,并且很多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例如《楚留香传奇》《小李飞刀》等是古龙老师的作品翻拍的,而《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作品是金庸老师的作品翻拍的,那么两位老师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认为他们在文字风格方面就有很大的区别,古龙很有文学教养,他的文字更喜欢分段落,让文字的画面感很强,像是电影的慢镜头一样,但是这样的话就少了一些阅读快感,并且古龙老师特别喜欢在文章里穿插一些个人的评论,很容易把读者的感情中断,从情节中剥离出来。

要知道这样的评论做多了会让大家看到更多作者本人的性格特点,而不是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所以大家能从古龙老师的作品中了解到他本人的一些性格特点。而我个人读完金庸老师的书之后对他本人确实一无所知的,有的只是对人物的了解和兴趣,并且在看书的过程中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这一点是很好的。

外我觉得金庸的小说里面对武功的系统写的也很详细,比如说轻功的系统,内力的系统,剑法招数的系统以及阵法系统和暗器的系统写的都很到位,让读者能够明白其中的“厉害”,但是古龙老师在武功系统方面写的不是很全面,也许是侧重点不一样,他往往强调的是“快”,一个快字能解决所有问题,也能对付所有敌人,这样以来就少了很多破解的乐趣,我觉得如果在加上一些过程,那是最好的。

其实两位老师的作品我都是非常的喜欢,我想在没有人能在武侠小说方面超越二位了,他们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本本精彩的小说,还有独一无二的童年的回忆。值得令人敬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27
展开全部
古龙小说主人公喜欢酒和美女。。。金庸小说的主人公比较传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