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南、青藏高原、西北和太原的地理特点及主要交通工具 5
展开全部
1.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9%,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最佳旅游时间
浙江省的地形复杂也就导致到浙江不同地区旅行的最佳旅行季节不尽相同。
总的说来,春秋两季是最适合到浙江旅行的,特别是春天的千岛湖令人怀疑是否身处天堂,当然这一时节的游人也就少不了;夏天的浙西比浙江的其他地区凉爽得多,所以浙西应该成为旅行的首选地;冬季的浙江大部以晴冷干燥天为主,而且少雨,所以这个季节来浙江旅行的最大的好处是出行方便,因为冷而游人少,所以给摄影发烧友提供了便利。
2. 西南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达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下面举例说明:贵州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 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3.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达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青藏高原自古即为藏族生息的舞台,因高山环绕,地形封闭,偏处边陲,长久以来都势同遗世独立,演化出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样貌。
虽然我们笼统地将青藏高原上居住的藏人称为“藏族”,但根据藏族自己的分类,依居住地区的不同,又分为若干支系:住在前藏地区的称为“卫巴”,后藏地区的s称为“藏巴”,西藏东北方及青海境内的称为“安多”,藏东及川、滇境内的称为“康巴”。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巴,自五十年代西藏解放后,已逐渐汉化,但大体而言,各地藏族仍保留传统的生活习惯与风俗。
4.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1950年曾经建立西北行政区,1954年行政区撤消,但习惯上仍然把这一地区称为西北。
西北包括主要以西北五省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中国西北网:www.xbfq.net
5.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
从自然环境来说,太原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太原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的中心,周围雄关险隘环绕,历来是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军事要地。2、太原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它长期与中国政治中心互为表里,互为依托,共安危同存亡。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华夏政治格局。3、太原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两种文明导致两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民族冲突与融合的悲喜剧。这两种文明的互动,不同程度影响着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兴替与治乱。
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太原也不失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地区之一,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在中国古代非常突出。1、太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太原盆地位于黄河中游的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汾河、晋水从中流过,灌溉便利,非常适宜农业生产。2、太原地处农牧交替区,畜牧业也很发达。太原盆地东、西、北三面的山地丘陵地区,古代植被繁茂,水草丰沛,是理想的牧场。3、太原盆地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基地。早在春秋之时,太原的冶铜业就很发达。使董安于建晋阳城“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成为可能。太原的冶铁业自古有名,唐代杜甫诗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就是对太原冶铁业精湛工艺的真实描述。此外,玉器、骨器、车马器等制造业也很发达。太原这种农牧结合、渔措并举,手工业商业相兼的经济地理环境,为其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最佳旅游时间
浙江省的地形复杂也就导致到浙江不同地区旅行的最佳旅行季节不尽相同。
总的说来,春秋两季是最适合到浙江旅行的,特别是春天的千岛湖令人怀疑是否身处天堂,当然这一时节的游人也就少不了;夏天的浙西比浙江的其他地区凉爽得多,所以浙西应该成为旅行的首选地;冬季的浙江大部以晴冷干燥天为主,而且少雨,所以这个季节来浙江旅行的最大的好处是出行方便,因为冷而游人少,所以给摄影发烧友提供了便利。
2. 西南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总面积达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
下面举例说明:贵州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 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3.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达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青藏高原自古即为藏族生息的舞台,因高山环绕,地形封闭,偏处边陲,长久以来都势同遗世独立,演化出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生活样貌。
虽然我们笼统地将青藏高原上居住的藏人称为“藏族”,但根据藏族自己的分类,依居住地区的不同,又分为若干支系:住在前藏地区的称为“卫巴”,后藏地区的s称为“藏巴”,西藏东北方及青海境内的称为“安多”,藏东及川、滇境内的称为“康巴”。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巴,自五十年代西藏解放后,已逐渐汉化,但大体而言,各地藏族仍保留传统的生活习惯与风俗。
4.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1950年曾经建立西北行政区,1954年行政区撤消,但习惯上仍然把这一地区称为西北。
西北包括主要以西北五省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
中国西北网:www.xbfq.net
5.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
从自然环境来说,太原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太原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的中心,周围雄关险隘环绕,历来是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军事要地。2、太原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它长期与中国政治中心互为表里,互为依托,共安危同存亡。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华夏政治格局。3、太原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两种文明导致两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民族冲突与融合的悲喜剧。这两种文明的互动,不同程度影响着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兴替与治乱。
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太原也不失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地区之一,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在中国古代非常突出。1、太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太原盆地位于黄河中游的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汾河、晋水从中流过,灌溉便利,非常适宜农业生产。2、太原地处农牧交替区,畜牧业也很发达。太原盆地东、西、北三面的山地丘陵地区,古代植被繁茂,水草丰沛,是理想的牧场。3、太原盆地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基地。早在春秋之时,太原的冶铜业就很发达。使董安于建晋阳城“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成为可能。太原的冶铁业自古有名,唐代杜甫诗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就是对太原冶铁业精湛工艺的真实描述。此外,玉器、骨器、车马器等制造业也很发达。太原这种农牧结合、渔措并举,手工业商业相兼的经济地理环境,为其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