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谣传。
少林武术进入清代以后,出现了一个和明朝时期截然不同的倾向,也就是说,清朝政府从来没有用过少林僧人。
第二,根据史料,官示各方面的文献可以看到,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从来没有过焚烧少林寺的历史记载,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在康熙四十三年,康熙皇帝给少林寺亲笔题写了“少林寺”三个字,今天少林寺门上的三个字就是康熙皇帝亲笔所书。
到了雍正十三年,朝廷责成地方官员全面负责整修少林寺。尽管从雍正、乾隆等对于少林僧人有着极高的防范意识,因为少林僧人和华北地区的民间教门、组织(如天地会)来往非常密切,防范之心非常高,但火烧少林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干过,而且还对它进行修缮。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元明清
元代初,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并统领嵩岳一带所有寺院。福裕和尚住持少林期间,创建了钟楼、鼓楼,增修廊庑库厨,僧徒云集至此演武礼佛。
嘉靖时期,日本倭寇袭扰中国沿海,少林僧侣抗倭有功,因此政府大规模修整寺院,少林寺还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其后,少林僧人至少有六次被明朝政府征调,参与战事,并屡建功勋,所以朝廷又多次为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而少林功夫在中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也得以确立。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皇帝亲书少林寺(原挂于天王殿,后移至山门)、宝树芳莲(原挂于大雄宝殿,后被火焚)二方匾额。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山门,重修千佛殿,少林寺这次大修缮和改建耗银达九千两。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写下众多诗词、匾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少林寺
另说,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广、僧满、僧广三人带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盗,他们在福建广度有情,收徒甚众,深受挽留。唐王李世民念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于是,莆田就有了一座与北少林相对的“南少林寺”。 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被清兵焚毁的南少林寺蒙尘近三百年后,其中心寺院”林泉院”遗址于1986-1988年国家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考古发掘最初发现一些石槽上刻有僧继言造和北宋英宗的年号,石槽是北宋时期的僧家用物。这座遗址地处莆田北部丘陵山地,隶属莆田县西天尾镇林山村。这一重大发现在1989年11月福建省武术协会莆田会上书面公布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年12月3日成立了莆田市南少林研究会,开始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南少林寺,即泉山少林寺,位于海拔五百六十米高的莆田、永泰、仙游的戴云山东端,坐落于小盆地里,三面环山,西隔山间小溪与“弥勒图山”相望。它的后山有一个山包,山顶上分布着九堆天然的露出地面半截的花岗石,有的像盛开的莲花,有的像含苞待放的花蕾,因而南少林寺也称为“九莲山少林寺”。这座著名禅寺,曾是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几兴几废。明末清初,这里住着清色、清草、清芳、清为四武僧和五百僧众。他们以寺院为阵地,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康熙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于甲寅(1674)年,分兵莆田、永泰、仙游三路同时进攻南少林寺。少林寺僧众奋力抵抗,但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了。康熙为根除隐患,毅然纵火焚烧南少林寺,致使南少林寺成为废墟。
火烧南少林尚是一桩历史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