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有什么典故是说一个人重头再来的?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人,因为某件事,打击很大,然后他又通过努力,重新获得成功的?卧薪尝胆就不用说了。还有别的吗?...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人,因为某件事,打击很大,然后他又通过努力,重新获得成功的?
卧薪尝胆就不用说了。还有别的吗? 展开
卧薪尝胆就不用说了。还有别的吗?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吴亡后,大批吴臣出仕于晋,周处名列其中,出任雍州新平(今陜西彬县)太守,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成功,外族归附而有美名。之后周处转任梁州广汉(今四川射洪)太守,处理争讼详细正直,平息缠讼经年案件。后因母亲年迈而辞官归里,不久后周处再被征为楚内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周处认为应当“辞大不辞小”,先到楚国赴任,有安抚教化等治绩,然后才入朝为官,此行为人称道。
周处在朝中以正直出名,迁任御史中丞,纠劾对象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违法也遭到纠举,两人于是结下梁子。
296年,西北少数民族氐羌反叛,首领齐万年称帝。十一月,晋朝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为建威将军,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周处是吴国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得罪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线。周处自知身处险境,必被司马肜陷害,但为尽人臣之节,便不推辞,抱著必死决心西征。朝中有中书令陈准为周处讲话,警告说夏侯骏、司马肜都是皇亲国戚,不会打仗,若其令周处为先锋,必败无疑;朝廷不听。连周处的敌人齐万年分析局势,也认为若周处当主帅,则无法抵挡;若周处受制于人,则必可擒获。
297年正月,齐万年屯兵七万于梁山(位于今陜西乾县),司马肜、夏侯骏逼周处仅以五千兵力发动攻击。周处抗议:“我军没有后援,必然失败,不只会死,而且为国取耻。”司马肜不听,逼迫周处前进,与齐万年军战于六陌(位于今陜西乾县),士兵连饭都没吃就被推上战场,没有后援。周处知必败无疑,奋勇杀敌,数以万计,终于弦绝矢尽,友军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劝周处撤退,他却按著剑说:“这是我效忠死节、以身殉国之日!”遂力战至死。
周处死前在战场上留下一首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翻译如下:
“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经完结了,
就骑上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
我将低劣的野菜甘心当作美食(我这个出身低微的人听命于尊贵的皇亲),
只希望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啊。”
周处死后追赠“平西将军”头衔。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二人也留下不少史绩。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吴亡后,大批吴臣出仕于晋,周处名列其中,出任雍州新平(今陜西彬县)太守,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很成功,外族归附而有美名。之后周处转任梁州广汉(今四川射洪)太守,处理争讼详细正直,平息缠讼经年案件。后因母亲年迈而辞官归里,不久后周处再被征为楚内史,尚未到任,又被征召入京担任散骑常侍。周处认为应当“辞大不辞小”,先到楚国赴任,有安抚教化等治绩,然后才入朝为官,此行为人称道。
周处在朝中以正直出名,迁任御史中丞,纠劾对象不避权贵;梁王司马肜违法也遭到纠举,两人于是结下梁子。
296年,西北少数民族氐羌反叛,首领齐万年称帝。十一月,晋朝任命司马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周处为建威将军,隶属安西将军夏侯骏。周处是吴国降臣,既有武勇之名,又因正直得罪不少人,便被推上了最前线。周处自知身处险境,必被司马肜陷害,但为尽人臣之节,便不推辞,抱著必死决心西征。朝中有中书令陈准为周处讲话,警告说夏侯骏、司马肜都是皇亲国戚,不会打仗,若其令周处为先锋,必败无疑;朝廷不听。连周处的敌人齐万年分析局势,也认为若周处当主帅,则无法抵挡;若周处受制于人,则必可擒获。
297年正月,齐万年屯兵七万于梁山(位于今陜西乾县),司马肜、夏侯骏逼周处仅以五千兵力发动攻击。周处抗议:“我军没有后援,必然失败,不只会死,而且为国取耻。”司马肜不听,逼迫周处前进,与齐万年军战于六陌(位于今陜西乾县),士兵连饭都没吃就被推上战场,没有后援。周处知必败无疑,奋勇杀敌,数以万计,终于弦绝矢尽,友军振威将军卢播、雍州刺史解系皆不救援。旁人劝周处撤退,他却按著剑说:“这是我效忠死节、以身殉国之日!”遂力战至死。
周处死前在战场上留下一首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翻译如下:
“走吧,走吧,世上的事已经完结了,
就骑上马去,看看西戎外族吧。
我将低劣的野菜甘心当作美食(我这个出身低微的人听命于尊贵的皇亲),
只希望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啊。”
周处死后追赠“平西将军”头衔。他有三个儿子,其中二人也留下不少史绩。
展开全部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
诸葛亮北伐
解放战争后毛泽东收拾国名党的烂摊子
赤壁之战后曹操恢复元气,卷土重来
勾践卧薪尝胆
诸葛亮北伐
解放战争后毛泽东收拾国名党的烂摊子
赤壁之战后曹操恢复元气,卷土重来
勾践卧薪尝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周处除三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谢安呀!谢安的东山再起你没听说过吗?东山再起的成语就是从谢安的故事里出来的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