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有是什么
展开全部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百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身死,又成为度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知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道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版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权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风土记》写道:“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2、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气散",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甚至有"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记载。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3、原始宗教的植物崇拜。如《诗经。大田》中有"与其黍稷,以享祭祀"的记登,以及《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粽女)的记载 4、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5、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 6、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7、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因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8、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场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1)、避恶去毒 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气散",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甚 至有"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记载。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 礼俗。《夏小正》提倡"蓄采仙药",《后汉书》主张"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荆楚岁时记》也肯定"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的作法。因此,后世端午节由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挂钟馗像,贴午时符,采集蟾酥和草药,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格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端午节应当是个防御疾病、卫生保健的节日。 为了使之更有情趣,它在传承过程中还融进了祝福、纳吉、游戏、踏青、竞技、美食等内容,显得文采焕灿,英华纷披。 更有意味的是,端午节的许多宴席均用药物或避邪的名称命名,如《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艾人宴",《武林旧事》记载的《禳会宴》,《胜饮篇》记载的"菖蒲宴",《岁时广记》记载的"解粽宴"等,这都可作为"端午辟恶"的佐证。 2)、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虽然热烈,但招魂最为感人。端午节这天,屈原故里人们主要的活动就是看龙舟,吃完早饭,便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往西陵峡"屈原沱"汇集,倾城出动,争看竞渡。端午阳的屈原沱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江上七条龙舟飞渡,岸边数万名群众观战。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惊叹。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知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道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版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权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其时仲夏之日,万物方盛,夏至日,阴气萌生,恐物不懋,故在五月初五以五色印为门户饰,以惩恶气。《风土记》写道:“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2、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气散",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甚至有"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记载。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礼俗。 3、原始宗教的植物崇拜。如《诗经。大田》中有"与其黍稷,以享祭祀"的记登,以及《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粽女)的记载 4、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5、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 6、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7、民间有一传说认为,端午源于湖北沔阳沙湖曾有四位豪杰专门劫富济贫,后因遭当地官兵突袭围困而于五月初五投江而亡。当地民众万分悲哀,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8、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夏商周三代的兰浴说。道教定农历五月初五为"地腊",是日要香场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 端午节的礼俗、食俗: 1)、避恶去毒 古人认为五月是个"恶月","阴阳争,血气散",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甚 至有"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记载。因此自古便有端午避恶去毒的 礼俗。《夏小正》提倡"蓄采仙药",《后汉书》主张"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荆楚岁时记》也肯定"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的作法。因此,后世端午节由许多习俗与食俗:诸如挂钟馗像,贴午时符,采集蟾酥和草药,悬挂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头和龙船花。祛除蝎子、毒蛇、壁虎、蛤蟆与蜈蚣等五毒;饮用雄黄酒、朱砂酒和菖蒲酒,小儿涂雄黄、佩香袋、挂药包与系五彩丝,赐扇,沐格兰汤;熙游避灾,露天饮宴;赛龙舟;比武;吃咸蛋和粽子,喝龟肉汤等),无不出自避兵鬼、驱魔疠、止病瘟、强身体之目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端午节应当是个防御疾病、卫生保健的节日。 为了使之更有情趣,它在传承过程中还融进了祝福、纳吉、游戏、踏青、竞技、美食等内容,显得文采焕灿,英华纷披。 更有意味的是,端午节的许多宴席均用药物或避邪的名称命名,如《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艾人宴",《武林旧事》记载的《禳会宴》,《胜饮篇》记载的"菖蒲宴",《岁时广记》记载的"解粽宴"等,这都可作为"端午辟恶"的佐证。 2)、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划龙舟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虽然热烈,但招魂最为感人。端午节这天,屈原故里人们主要的活动就是看龙舟,吃完早饭,便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往西陵峡"屈原沱"汇集,倾城出动,争看竞渡。端午阳的屈原沱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江上七条龙舟飞渡,岸边数万名群众观战。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惊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加入纪念多位中国历史人物的内容。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9-06-18
展开全部
中华传统节日嘛,来历有多重说法可以去了解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们就像💩一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