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石的历史变迁
展开全部
黄石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长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二、三十万的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毫不逊色于黄河文化的长江文化。殷商小乙时期,黄石地区“大兴炉冶”,在铜绿山、铜山口、龙耳山(今龙角山)等地开矿冶并初具规模。1973年发掘的铜绿山成为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源地。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采掘年代最早、冶炼工艺水平最高、内涵最丰富的古矿冶遗址。在方圆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遗物遗存,物化的是“代表一个时代的技术”,展示先民们创造青铜文化历史的风采,并使黄石成为扬越经济中心。自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统治者都在铁山地区开采鼓铸,并设置有磁湖铁矿、冶铁所等管理机构。清代张之洞在黄石的铁山建大冶铁矿,随后盛宣怀将汉冶厂矿与萍乡煤矿合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矿厂矿股份有限公司,使黄石成为中国的“钢铁摇篮”,并诞生出中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
黄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设立的工业城市,是在原大冶县石黄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冶县在建县前是永兴县(今阳新县)和武昌县的一部分。
黄石市地在唐虞之世属三苗;夏商属荆州之域;周夷王七(公元前187)年,楚熊渠攻扬越后,市地沦为荆楚之鄂侯领地;秦隶江夏郡。汉高祖六(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隶属江夏郡;三国时孙权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魏黄初二(221)年,孙权析下雉县置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县境内。唐哀帝天佑二(905)年,吴国武昌军节度使秦裴,在永兴县境内置青山场院;宋乾德五(967)年,南唐主李煜升青山场院为县,划武昌县三个乡与之合并,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县,黄石市地从此隶属大冶县。
黄石市沿江集镇道士洑成镇最早,其他依次是黄石港、湋源口、磁湖、石灰窑。1948年,大冶县将石灰窑、黄石港两镇合并成立石黄镇。1949年5月15日,石黄镇获得解放,后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将石黄镇和铁麓、申五、长乐和下章乡从大冶县划出,设置石灰窑工矿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同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湖北省石黄工矿特区人民政府,属大冶专署领导。1950年8月2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石黄工矿特区升为省辖市,定名“黄石市”。“黄石”一名,系由“黄石山”、“黄石港”等山、港演变而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有“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1959年1月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归黄石市管辖,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隶属黄石市。1994年2月18日,大冶撤县建市,定名“大冶市”,仍属黄石市。1996年12月17日,阳新县从咸宁地区划出归黄石市管辖。
黄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设立的工业城市,是在原大冶县石黄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冶县在建县前是永兴县(今阳新县)和武昌县的一部分。
黄石市地在唐虞之世属三苗;夏商属荆州之域;周夷王七(公元前187)年,楚熊渠攻扬越后,市地沦为荆楚之鄂侯领地;秦隶江夏郡。汉高祖六(前201)年,分南郡始置下雉县,隶属江夏郡;三国时孙权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魏黄初二(221)年,孙权析下雉县置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县境内。唐哀帝天佑二(905)年,吴国武昌军节度使秦裴,在永兴县境内置青山场院;宋乾德五(967)年,南唐主李煜升青山场院为县,划武昌县三个乡与之合并,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大冶县,黄石市地从此隶属大冶县。
黄石市沿江集镇道士洑成镇最早,其他依次是黄石港、湋源口、磁湖、石灰窑。1948年,大冶县将石灰窑、黄石港两镇合并成立石黄镇。1949年5月15日,石黄镇获得解放,后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将石黄镇和铁麓、申五、长乐和下章乡从大冶县划出,设置石灰窑工矿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领导。同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湖北省石黄工矿特区人民政府,属大冶专署领导。1950年8月2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石黄工矿特区升为省辖市,定名“黄石市”。“黄石”一名,系由“黄石山”、“黄石港”等山、港演变而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有“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1959年1月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归黄石市管辖,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隶属黄石市。1994年2月18日,大冶撤县建市,定名“大冶市”,仍属黄石市。1996年12月17日,阳新县从咸宁地区划出归黄石市管辖。
展开全部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请问上面两位哥们,你们除了复制粘贴外还有什么别的本事吗?你们就不会写点属于自己的东西????
提问的朋友,你在百度百科里搜索"黄石"这两个字,自己去看吧,我前面两个人"写"的都是从那里复制粘贴过来的.
简单说一下,黄石历史很短,而归黄石管辖的大冶市确是个全国有名的历史名城,有铜都之称.在大冶的砖场附近走走都能看到很多被翻出来的铜矿石.
提问的朋友,你在百度百科里搜索"黄石"这两个字,自己去看吧,我前面两个人"写"的都是从那里复制粘贴过来的.
简单说一下,黄石历史很短,而归黄石管辖的大冶市确是个全国有名的历史名城,有铜都之称.在大冶的砖场附近走走都能看到很多被翻出来的铜矿石.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374.html?wtp=t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黄石市在此基础上过渡建成。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
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始移浔阳。安帝义熙八年(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二年(905午),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局南唐。
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民国16年(1927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27年(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民国31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37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l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21日,成立省辖黄石市。
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始移浔阳。安帝义熙八年(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二年(905午),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局南唐。
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民国16年(1927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27年(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民国31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37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l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21日,成立省辖黄石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