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什么意思
推荐于2017-09-06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意思正如宋朱熹解释:“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结合诗经通篇,就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所以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就是——抬头仰望高高山,快快奔行在大道。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连如琴。见你车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据《毛诗注》:景,大也。笺云,景,明也……缓急有和也。
另据《太岳集》卷二《谒晦翁南轩祠示诸同志》:两贤异乡域,千里还相求。祗为恋徒侣,能忘路阻修?我行蹑遗迹,仰见祠屋幽。高山近可仰,嘉会亦绸缪。俛首念畴昔,戚戚怀殷忧。能抱遗俗心,赋质闲且柔。屭肩负乔岳,有志力不遒。愿我同心侣,景行希令猷。涓流汇沧海,一篑成山丘。欲骋万里途,中道安可留。各勉日新志,毋贻白首羞。
从诗中的『涓流汇沧海,一篑成山丘』从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缓慢而坚定地达到目标。那么在这之前的『景行』二字,应该就是『缓而坚定』之意。
张居正作诗不可能出现与时论相违的意思,故此应以『缓而坚定』为景行之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原出于《诗经·小雅·车辖》。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使得本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诗经·小雅·甫田之什·车辖》原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婚,以慰我心。意思正如宋朱熹解释:“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结合诗经通篇,就是喜气洋洋的新郎官在快乐地吟唱娶亲之事,所以这句话的本来意思就是——抬头仰望高高山,快快奔行在大道。四匹马儿跑不停,六条缰绳连如琴。见你车上新娘子,安慰我心暖如春。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上面)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据《毛诗注》:景,大也。笺云,景,明也……缓急有和也。
另据《太岳集》卷二《谒晦翁南轩祠示诸同志》:两贤异乡域,千里还相求。祗为恋徒侣,能忘路阻修?我行蹑遗迹,仰见祠屋幽。高山近可仰,嘉会亦绸缪。俛首念畴昔,戚戚怀殷忧。能抱遗俗心,赋质闲且柔。屭肩负乔岳,有志力不遒。愿我同心侣,景行希令猷。涓流汇沧海,一篑成山丘。欲骋万里途,中道安可留。各勉日新志,毋贻白首羞。
从诗中的『涓流汇沧海,一篑成山丘』从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缓慢而坚定地达到目标。那么在这之前的『景行』二字,应该就是『缓而坚定』之意。
张居正作诗不可能出现与时论相违的意思,故此应以『缓而坚定』为景行之意。
展开全部
出自《诗经·小雅· 车舝》,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让世人遵循,让人不禁将他的举止作为行为,虽然不能到达和那人一样的品行和才学,但也会心之向往,时刻规范着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出自《诗经·小雅· 车舝》,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让世人遵循,让人不禁将他的举止作为行为,虽然不能到达和那人一样的品行和才学,但也会心之向往,时刻规范着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