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5
建立知识体系
假设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去读一本书。那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倘若拿到一本书,你应该怎么读?
从头读起,一页一页地读?
这一来就错了。
倘若你不清楚你要了解什么,而只是拿来就读,随意乱翻一气,当别人问起或者你真正需要用到时,你只能记得些只言片语。这怎么可能是高效的学习呢?
拿到一本书,你应该先问一个问题:我读这本书是想要学什么?
假设你拿到一本宏观经济学°的书,心中应该就有一个预设,那就是我要在这本书中找到它对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解释,即何谓经济运行。进而思考,经济运行包括哪几方面,比如可能涉及实在的经济活动、货币、银行、经济周期,而每一个方面又包含更多细枝末节的知识。
如此,把问题拆解下来,然后再打开书,看书里面每个问题是如何解答的。这些问题可能又可以细分为其他更细小的问题,这样一层一层下来,一个中心问题,对应着3~5个次级问题,每个次级问题又对应着3~5个分问题,你就搭建起一本书的框架。而读懂这本书,就是从底层的知识往上,一层层往上归纳,直到对中心问题了如指掌。
这就是金字塔原理——以问题作为框架,如金字塔层层衍生,再用学到的内容一层层地搭建。这样只要是这个体系中的问题,你一拿到都可以迎刃而解。
我高中的时候,学立体几何,一开始怎么也学不懂,总觉得一会儿这里做条辅助线,一会儿那里做条辅助线。直到后来,我决心把所有做过的立体几何题都放到一起,把它们总结归纳,发现无非就是五大类题型,每种细分了一二种方法罢了。而在这之前,我花了一年时间都学得迷迷糊糊的。
这种学习方法,背后就是金字塔原理。很多人学金字塔原理,只是把它当作思维导图工具,在纸上规规矩矩地把内容分解,但在脑子里并没有建立金字塔骨架,然后往里面填充。
而学会这种方法,就是养成统领和发散的思维:
以后遇见一个大问题,怎么解决?按照金字塔的原则一层层条分缕析,按照「冲突—疑问—解决一反思」的思路盘丝剥茧;
遇见很多看上去不相干的知识,如何得出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也可按照金字塔的原则,自下而上寻找关联,逐层递进,找到那个最关键的金字塔尖。
有学生问了:如果学校上的课是学生爱听的,有用的!那么逃课的人还有这么多嘛?
上课不是去听相声、小品和演唱会,自然谈不上你爱听不爱听,就看自己的爱好了;是否有用,是无需质疑的:肯定有用。
其实以后上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遇上不喜欢的工作,我们就不干了吗?当然我们更多的时候会自我解释,说“不是为了工资……”那么,上课其实也可以这样解释“不是为了考试通过……”
大学生上课改变“被动”的模式,就会慢慢觉得老师讲的有趣了。
(1)请端正学习态度,在学校里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且很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课堂学习,因为老师讲的往往都是精华,从老师对题目的分析中你们能够学到很多方法,也许具体的知识将来你们用不到,但这些方法你们一定会用到的。
(2)如果你决定上一堂课,就请认认真真地上课。
首先,希望大家按时到课,实在起不来用手机定铃,或相互叫一下,不要老师讲了好长时间了,你才悠闲地走进教室。
其次,要牢牢记住上课时不应该做的事:吃东西,玩手机,随意说话,睡觉,随便走出教室,不要让老师在课堂上浪费时间给你们维持课堂秩序。大家都是大学生了,要学会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你们自己。
(3)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好好照顾自己,家长不在身边,你们要少吃垃圾食品,多锻炼身体,会安排自己的生活,会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尽量少生病,尽量不要熬夜,凡事要学会替别人着想,给家里人常报平安。
如果把认真二字变为习惯,等工作之后你会不自觉地准时上班,并且在开会时记得关掉手机,会不自觉地在认真做每一件事,而这种习惯会成为你的一种资本,这种资本或让你获益良多。
真心地希望你们好好珍惜大学里美好的时光,能够在毕业之后回想起这段时光的时候感觉很充实。
很多老师都是按照ppt讲的,学生觉得乏味,PPT上的内容书本上的都有嘛……不可否认有的老师的确是有应付了事的嫌疑,但是多数老师还是比较认真的,再说不可能每个老师都好,遇到不太好的老师也不能放弃学习有用的东西。
再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一无是处,要学会从别人身上学习有用的东西。你身边每个人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如果能够从这些过客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并且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其实毕业后都会很怀念上大学时单纯的日子,怀念校园里的教室,怀念校园的花花草草,怀念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学生自己得学会担当,对自己对别人有责任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并制定计划,自然会有收获的。
关键更多的是有可能你书本一学期下来也还是新的,书本都没有看一遍!你是以听故事的心态来上课的,压根就不是准备来学知识的。为了考试通过,所以还是该认真听听老师“乏味”的讲课。
那么学习应该是学知识还是学方法?
主要还是学习方法,当然知识本身也经常会用到,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知识学过之后忘了是很正常的,只要用到的时候能够捡起来就行。其实现在书本上的知识往往和实际应用会有差别,但是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等工作了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这些东西才能真正转化为你们自己的。
从高中步入大学,没有了束缚,很容易放松下来,失去了高中时的那种学习动力与状态,如何在大学中上好每一课,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端正与行为上的克制
首先是精神上
你会发现没有人来监督你,你可以放松的玩耍,上课划水,下课也不会去复习,这会导致你的学习能力逐步下降,为此你需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从精神方面先克制住自己,你可以先想想,如果你持续现状,四年后你会是什么样的,十年后你又会是什么样的,幻想未来,用未知给自己带来危机感,从而在精神上提升自己。你也可以去和辅导员、老师、同学们倾诉,告诉他们你感觉太放松了,让他们给你做一些思想工作,帮助你将躁动的心平复下来,毕竟要明白,来大学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放纵的。
然后是行为上
你端正好精神后,利用精神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列一个严格的计划表,确立好一定要做到的目标,像我要求自己不管什么课,提前20分钟到课堂,不管什么课,都要坐在第一排,不管什么课,都不可以玩手机,不管什么课,都不要睡觉.....用严格的列表,要求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举一动,并且要做到,你可以相应列出惩罚表,那一项没有做到都要相应的惩罚,以此来监督自己。
当然这个方案与同学一起共同实施更有效果,同时有个人来陪伴也能让你的效率和动力有着较大的提升。
在大学,我们要提升自己虽然有很多的方式,但是上课,是最方便,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一种,上好每一节课,是成为一个优秀大学生的必经之路,想要上好每一节课,需要的就是精神与行为的双重结合,只要能够做到这些,相信你肯定能够在大学的课堂上有很大的收货,同时还能培养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
上了大学以后,我们就对放松了学习,有的时候,如果自控力差点,那就会开始不听老师讲课,玩手机、睡觉等。而且大学老师和高中老师不同,不会太过管束,是学还是玩全看自己。其实,虽然大学学业不紧张,但是我们也要学好每一个课程,上好每一节课。只有打牢基础知识,将来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对自己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那我们应该怎么上好每一节课呢?作为一个大三的学姐,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1、上新课前,需要复习和预习。很多时候,我们不认真学习,就会觉得老师上课太过无聊,没有兴趣听。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因,都不知道老师讲的是啥,又怎么听得进去呢?所以,拥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预习和复习。预习新课,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就会在上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去听,而自己懂得地方可以略过。而复习,则是为了巩固知识点,只有经常复习,才会牢记知识点。
2、提前到教室,不要迟到。要想上好一门课,首先就是在课堂上不要迟到,最好早点到。上课迟到,既不利于学习,还会产生懒惰、自暴自弃的心里,以后对于这门课,就会形成迟到的惯性,就好比我本人,哪怕再困难,我也想迟到,因为有一次迟到后就错过了许多知识点,还让我很心慌,所以我每次上课,一定要在铃声响之前提前五分钟到。而且养成良好的早到行为,也可以让自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3、认真做好笔记。上课如果只是听老师讲课,很容易就会走神。如果在听的过程中,适当地记笔记,不需要全记,只需要记难点和知识点,这样不仅有利于上课听讲,对于期末复习,也很有帮助。
课前准备,在战争学里有一句话,叫作打仗的本质是打后勤。尽管正面战场上武艺精湛、骁勇杀敌的士兵更引人注目,但决定胜负的常常是不起眼的后勤部门。对应到听课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可以说,如果课前准备做得好再去听课,那就相当于吃饱饭的士兵上战场;而没做好课前准备就去听课,相当于饿着肚子的士兵上战场。饿肚子的士兵上战场虽然也不是必定会输,但输的概率会变大。所以,我们没必要给自己找这些麻烦。课前准备的核心是预习,这在上一节中已经讲过,此处不再赘述。除此之外,还有课间活动、微观学习环境准备这两个要点。
正式听课,听课的时候,一般要做好 3 件事:专注听课、理解和记忆知识、做笔记。那么,当我们想办法尽量提高这 3 件事的效率,也就获得了正式听课的高效学习策略。听课时,专注是第一要务。影响听课专注度的几个主要要素为天然专注力、精力、课程难度与信息密度、课程兴趣与重视度。我们来依次看看这几个要素如何改善。
第一,天然专注力。 如果我们想要专注地听课,就一定能静下心来听课吗?不一定。这首先受到我们自身天然专注力的影响。此处的天然专注力,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身心舒适、课程难度适中、对课程并不厌恶的情况下,保持专注的能力。这种天然专注力是长年累月的习惯与训练所养成的,在一般情况下,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可以通过冥想训练等方式以较快速度提高)。第二,精力。 听课会受到精力的影响。如果你精力不足,那么上课就无法专注。精力受饮食、睡眠、运动、情绪乃至供氧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运动不足、供氧不足等导致的精力不足,可以通过课间的室外活动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