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一个还是一只
一只风筝。“只“的来源是一个表达数量的形容词或量化词;“个”通常用来形容人物,如:一个人,一个男孩。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风筝之最
巨型风筝:2014年8月5日,一只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章鱼”软体风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希拉穆仁草原举行的草原风筝节上放飞升空。这只软体章鱼风筝曾是世界最大风筝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由来自天津的黑哥风筝队于2013年历时3个月制作而成,要放飞这只最大的风筝必须由草原上的重型推土机牵引。
是一只。
只
拼音:zhī、zhǐ,部首:口,笔画:5,繁体:只、只,五笔:KWU。
释义:
[ zhī ]
1、单独的。
2、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
a)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
b)用于某些器具。
c)用于船只。
[ zhǐ ]
1、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
2、只有;仅有。
3、姓。
组词:只有、只是、只要、只好、舰只、只顾、船只、不只、只消、只管、只得、只身。
笔顺
扩展资料:
一、只有 [ zhǐ yǒu ]
释义:表示唯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或“方”呼应)。
二、只是 [ zhǐ shì ]
释义:
1、仅仅是;不过是。
2、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
3、但是(口气较轻)。
三、只要 [ zhǐ yào ]
释义:表示必要的条件(下文常用“就”或“便”呼应)。
四、只好 [ zhǐ hǎo ]
释义:不得不;只得。
五、舰只 [ jiàn zhī ]
释义:舰(总称)。
一只。
只
拼音:zhī、zhǐ,部首:口,笔画:5,繁体:只、只,五笔:KWU。
释义:
[ zhī ]
1、单独的。
2、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的一个。
a)用于动物(多指飞禽、走兽)。
b)用于某些器具。
c)用于船只。
[ zhǐ ]
1、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
2、只有;仅有。
3、姓。
组词:只有、只是、只要、只好、舰只、只顾、船只、不只、只消、只管、只得、只身。
扩展资料
数词+形容词+量词
数词和量词通常直接组合起来,共同在数量上修饰名词。但在汉语中有时数词和量词中间插入一个形容词,形成“数词+形容词+量词”这种形式。例如:他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这种结构的表达作用主要是对量的大小的强调,含有一定的夸张意味。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量词是临时名量词,一般计较容易插入形容词。例如:晚上他吃了一大碗饭。
(2)如果量词是专用名量词,受到的限制比较多,要谨慎使用。例如:他扛着一大件行李。
(3)能够插入的形容词有限,主要有“大、小、厚、薄、长”等少数单音节形容词。
一只风筝比较准确。
“只“的来源其实是一个表达数量的形容词或量化词:形单影只;“个”通常用来形容人物如:一个人,一个男孩。
风筝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产物,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扩展资料: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用“个”或用“只”都没错,就出现频率来说,“一只风筝”比“一个风筝”更常见且上口。
一枚徽章、铁钉一枚,听起来很顺耳,而“暖男一枚”非常别扭,但媒体上不断出现,也不能把使用者抓去坐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