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员的小故事50字
1、体操项目冠军李小双
李小双197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1983年—1989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
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
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
1997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着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
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
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2、美国跳水运动员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亲戚朋友们怎样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
她仰望看那高高的跳台。想到自己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碧蓝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她又掩面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
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
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大量的阅读,使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了,但许多人残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
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谱写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画画。
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纷纷劝阻:“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可是,家人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
她更加刻苦地练习,常常累得头晕目眩,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好些年头过去了,乔妮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到要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
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她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下了很大力气去写作,可稿子还是没有写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
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乔妮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
两三年后,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
后来,这本书被改编成剧本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17岁的龙清泉曾经捡矿泉水瓶补贴家用,一脸沉静的新科枪神郭文珺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拿下首金的陈燮霞出身农民家庭,为了练举重家中靠借钱维持……面对这些让人禁不住鼻子一酸的艰辛往事时,他们胸前的金牌印证了那句俗语“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龙清泉曾靠捡矿泉水瓶赚钱 水管当杠铃练就金牌
〔一〕“小哪咤”帮父亲推板车
17年前,苗族小男孩龙清泉诞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岩溪镇红岩村一个叫惹湖的土家小村落。由于母亲怀他11个月,且出生脚手粗壮,十分有力,因此被称为“小哪吒”。
惹湖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落。
龙清泉一家人靠杀猪卖肉生活,在当地生活维持在一般水平。每天清早,龙清泉父母用板车推着猪肉到相距1里左右的街上去卖,下午,父亲买完肉后,推着板车回来,从6岁起,放学回家时,他经常帮父亲把板车推回家,一直推到他9岁被选到县城业余体校学习举重时止。
从小,龙清泉身体强壮有力,活泼好动,常常在沙发上倒立;得到父亲的赞许后,他心里乐开了花。他从不挑吃。家里杀猪卖肉,为他吃荤菜创造了条件,但他更爱吃的是蔬菜。父亲有时买来玩具,小龙清泉高兴极了;但不一会儿,一个完好的玩具在他手上被拆得七零八散;接着,他又反复尝试把玩具组装好。
〔二〕把自来水管当杠铃
1999年3月,在龙山县红岩镇中心小学读四年级的龙清泉,被县业余体校举重队选中。不满9岁的龙清泉便离开了父母,来到县城进行举重训练。
每天清晨6点到7点半训练一个半小时,放学后训练2个小时,白天就到寄读的县实验小学读书学习。龙清泉是队员中年龄最小、个头最小的学生。他年龄最小,训练十分刻苦,深受老师和教练的喜欢。当时,县体育局的业余体校条件十分简陋,没有场馆,没有举重器材。开始训练时,大家把竹管和废弃的自来水管当杠铃模仿练习。为增加重量,教练和队员想办法在竹管和自来水管里填充沙石。这个期间的训练,主要是进行体能训练和举重的一些基本技能训练。龙清泉由于刻苦认真,悟性好,抓举、挺举中的收腰等基本要领完成得最好。每次提前完成训练任务后,教练奖励给他的是到旱冰场去溜冰;他一学就会,也是队友中滑冰滑得最漂亮的一个。
2000年,龙清泉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重基地选中,开始进入州体校进行专业化训练,龙清泉训练更加刻苦,成绩进步很快。2002年,12岁的龙清泉参加了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男子丙组38公斤级的比赛。可是,他当时的体重只有32.5公斤,达不到比赛最轻体重38公斤的要求,因此没有资格参加正式比赛。但因为龙清泉的成绩和发展前途十分看好,被破例允许参加了这一级别的测试赛,并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奖牌。这枚特殊的奖牌,增加了他的信心和勇气。2004年8月,龙清泉在湘西州第十届运动会男子48公斤级举重比赛上,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项金牌。
〔三〕两位局长资助生活费
正当龙清泉在举重运动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时,家里的生意清淡,当时的肉价低到10元钱可买到3斤肉的行情,家庭收入逐渐减少。这时,龙清泉父母决定出门,到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打工。为了节约开支,父母在打工的地方自己种了菜、喂了鸡,十分节俭地支撑龙清泉和全家的开支。
在州举重基地训练学习期间,龙清泉的生活费是最低标准的180元,另加每天只有1元的零用钱。他知道父母找钱不容易,没有开口要多余的钱,而是主动打扫训练场馆,把观众扔下的饮用水瓶收集起来当废品卖;有时,龙清泉把捡废旧范围扩大到校外,得到了一点收入补贴开支缺口。
2006年底,外出打工4年的父母回家过年,与教练通电话后才知道龙清泉几个月前就被选送到湖南省举重中心训练,儿子因集训不回家过年。想到几年来在外打工挣钱不多,不能给儿子提供多的资金,两人感到愧疚,欠孩子太多。随后,龙清泉从省队往家里打来电话,向爸妈报喜,被选送到省举重中心;同时,告诉在省队每月需900元的费用。这对每月收入不高的打工家庭来说,是承受不起的。这时,得知龙清泉家困难、无法承担每月900元的费用时,县体育局局长蔡隆辉和州局局长石健秋,把龙清泉作为一对一的资助对象,负担了大部分生活费用,解决了后顾之忧,让龙清泉可以安心地训练。
〔四〕“儿子,你要坚强点”
龙清泉深知能在省队训练的机会来之不易,训练更加刻苦。在2006年9月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上,他参加了男子52公斤级的比赛,最终以255公斤的总成绩高出第二名40公斤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龙清泉也成了湖南省举重队的队员。
2007年11月,龙清泉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全国举重大赛,因缺乏大赛经验,发挥失常,他无缘奖牌。龙清泉情绪低落,心理受到冲击。此时,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安慰的声音:“儿子,你要坚强点!”龙清泉重新振作精神,一个星期后,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男子举重冠军赛。他勇战来自全国各地选手,以抓举130公斤、挺举156公斤和总成绩286公斤的成绩,夺得抓举和总成绩两枚金牌。2008年4月,在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北京奥运选拔赛上,龙清泉在56公斤级比赛中成绩优异,获132公斤抓举项目银牌、160公斤获挺举金牌,以总成绩292公斤获得该级别金牌,并获得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资格。2008年7月24日,18岁的龙清泉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
有没有姚明的小故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