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我来答
等待却不失爱
2012-05-27 · TA获得超过35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7万
展开全部
出自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宰相晏殊第七子。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而不傍贵人之门,一生只做过小吏。其词擅长小令,辞多感伤,有《小山词》。晏几道孤高自负,傲视权贵,即使是苏轼这种人,也不在眼下。据《砚北杂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按:当时苏轼在京,正受帝、后赏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其高傲至此。

作者在《小山词自序》中说:初时沈廉叔、陈君龙家有歌女莲、鸿、苹、云,以清讴娱客。每得一词,即付之歌唱,持酒听之,为一笑乐。后君龙卧病,廉叔去世,诸女亦流转人间。
此词为追忆歌女小苹而作,起首两句写因酒而入梦,“梦后”即是“酒醒”时。所梦者昔日在沈、陈家楼台欢宴听歌,梦醒之后,才省觉已人去楼空,徒有自己家中帘幕低垂,人单影只。此时情怀,可想而知,故接以“去年春恨却来时”。“去年春恨”即是指沈死陈病、歌女星散之事。“却来”即“又回来”,时间又已过去了一年。“落花”两句,接写今年春暮景象。落花微雨,独见燕子双飞,含蓄地把自己的落寞情怀加倍烘托出来。下片“记得小苹初见”,是追思所见。小山每以相识的歌女名字入词,以“记其悲欢合离之事”。“两重心字罗衣”,写初见时小苹所穿的薄罗衫子,绣有双重的“心”字。“琵琶弦上说相思”,这是歌女的本色,自《花间集》以来,当筵写付歌女所唱,多属艳曲,“用助娇娆之态”,但由于她们的技艺高超,情态宛转,也很惹人入迷,故初见时便已钟情,以至日后追忆,对她的衣着、表演,印象很深,连离去时的情景也如在目前:在月光的映照下,小苹像一朵彩云飘然归去,景象极美。写这首词时已是人物星散之后,词人犹追忆初见之情、初别之事,其多情、痴情如此。另有版本对“彩云”的解释是指另一歌女的名字,当时皓月当空,曾照着歌女彩云从外面归来。

供参考。

参考资料: 《词林观止》

百度网友435b654dd
2008-07-27 · TA获得超过12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酒醒帘幕低垂。 却年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原文原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rmen_sone
2016-08-30 · TA获得超过28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2万
展开全部
原句见小晏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不是单纯的写景,古人评词说:一切景语即是情语,一切情语也是景语(大意)。也就是说,没有单纯地写景写情的,如果是单纯的叙述景或情,达不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就不是所谓大家。

此两名是讲当年两人相偎相依,如彩云伴月不分离,与落花人独立一语相比,形成较大的落差,当年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相聚与分离哪个更甜蜜不必细言,意味自在其中。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