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区别
分析如下:
一、概念:
1、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2、国民收入(简称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二、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这样来算:
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
2、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总值(GNP)-固定资本消耗-统计误差
扩展资料: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
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会经常被比较,除直接比较外,亦会计算人均的国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区的国民收入通常会以本地货币计算,所以需要以当期的汇率先作转换,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购买力平价作转换,以避免可能汇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国民收入亦会经常被比较,通常不会直接比较,而是会扣除价格变动后,计算出固定价格或实际国民收入,才作比较。至于未扣除价格变动的国民收入则称为当时价格或名义国民收入。
还有,国民收入亦会被用于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富足情况,但是有其限制。芯片,设计,版图,芯片制造,工艺,制程,封装,测试国民收入并没有包括不在市场进行的生产,如家庭主妇的生产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并没有反映资源的投入,如长工时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资源的使用并没有计入。
国民收入只反映当期的收入,并没有反映累积的收入。
国民收入没有反映收入分布。
参加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关系
2016-07-09
(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2)支出法或称最终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看作为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加价值总额。因此,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种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述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国民生总值。
前面说的是各个生产部门的收入加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企业单位的收入加上各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而你说的非生产部门的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税金等纯收入的价值是不包括在企业单位中的 他们属于两种不同的统计范畴
举个例子 这部分可以包括保姆的工资 个人房屋出租租金 家教等的收入
这部分收入是非生产部门的收入 不属于生产部门
通俗点就是
生产部门收入+非生产部门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