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数学“整理和复习”课
展开全部
在小学数学课中,每个单元结束要复习,上完一个阶段要复习,每个学期期末也要复习。然而许多教师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缺少设计或根本就没有教学设计,把复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片面地认为把整理和复习中的习题做完就行。其实,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这一过程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数学知识,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技能的过程。同时,整理与复习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在精心设问和巧妙引导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的:
一、重视方法指导
上课伊始,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所做的概括。这一教学活动是促使学生课前主动回顾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整理的方式采用画、图、表格、文字叙述等均可。由于二年级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有限,展示交流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和各种尝试,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互相补充或教师给予提示。展示完后,教师还应在环节的衔接处进行引导,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如教师可询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要好。
二、重视教学方法和问题设计
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题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如果就题教题,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能落实整理复习的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有所得,有所悟,教师就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精心设问,不失时机地点评,让学生自己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提高解题技能。要实现上述目标,创设讨论氛围,让学生自己总结很重要。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习题,然后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可在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进行设问。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接着,教师又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进行设问。放手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和计算过程,交流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
三、重视习题设计和互动
梳理知识脉络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和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组织练习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最先完成的,为了让这部分学生有事可做,老师往往要求他们再检查一遍或把课本中的其他几道题目也做一做。那么,这些能力较强的孩子真会因比别人多做几道题就发展得更好了吗?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优秀的学生离开座位去帮助学困生进行作业的检查或辅导。这样,使他们完成练习后有机会对题目进行更高层次的判断、思考,甚至是讲解。而学困生在完成练习之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一定到位,难免会有困惑,正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这些好学生去当小老师,既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知识优势去帮助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弥补老师逐个指导学困生的困难。
一、重视方法指导
上课伊始,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所做的概括。这一教学活动是促使学生课前主动回顾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整理的方式采用画、图、表格、文字叙述等均可。由于二年级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有限,展示交流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和各种尝试,不足的地方请同学互相补充或教师给予提示。展示完后,教师还应在环节的衔接处进行引导,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如教师可询问: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要好。
二、重视教学方法和问题设计
整理复习课中的练习题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如果就题教题,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不能落实整理复习的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做习题,有所得,有所悟,教师就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精心设问,不失时机地点评,让学生自己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提高解题技能。要实现上述目标,创设讨论氛围,让学生自己总结很重要。如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课本习题,然后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可在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进行设问。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接着,教师又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进行设问。放手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和计算过程,交流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
三、重视习题设计和互动
梳理知识脉络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整理和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组织练习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是最先完成的,为了让这部分学生有事可做,老师往往要求他们再检查一遍或把课本中的其他几道题目也做一做。那么,这些能力较强的孩子真会因比别人多做几道题就发展得更好了吗?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让优秀的学生离开座位去帮助学困生进行作业的检查或辅导。这样,使他们完成练习后有机会对题目进行更高层次的判断、思考,甚至是讲解。而学困生在完成练习之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一定到位,难免会有困惑,正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这些好学生去当小老师,既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自身的知识优势去帮助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算理和计算规律有不同层次的理解,还可以弥补老师逐个指导学困生的困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