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写教育日记
1个回答
2017-10-3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在一次听课的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发现有两个七年级的学生朗读很单调,毫无表情,而且读的很紧张、很费劲,他觉得对朗读的人来说,那些词好像是一座复杂的迷宫,朗读者是在黑暗中穿过这座迷宫的,每时每刻都在碰到障碍。于是他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朗读呢?他们是怎样领会所读东西的意思的呢?他把这个疑问记在了记事簿里,并开始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不会阅读并不是智力发展上的什么不正常情况的结果,而相反地是,不会阅读阻碍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以后他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精雕细刻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从初步的观察和简短的记录,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再到深入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这就是教育概括的途径。这个例子说明了记教育日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中小学老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日记教育就是有它神奇的魅力,我们就是要通过新教育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来领略这神奇,来展示这魅力。”他在发表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这样说:“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段话幽默含蓄地说明了写教育随笔的深远意义。
让我们也来看看一些成功的例子吧:
苏霍姆林斯基32年坚持写教育日记,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写了1000多篇供学生阅读的作品,成为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与他善于思考、坚持写教育日记难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不!可以说,教育日记成就了他,同时也成就了魏书生。魏书生是中国的著名教育家,他用一生的心血写了30多本日记,大约200多万字!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写教育日记,许多教育家出的书籍也是日记的形式。如: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坚持写教后感和反思,22年从未间断,已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窦桂梅靠“恒”劲积累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像他们那样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善于动笔、善于积累,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有那么一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的面前打开。”他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特别对校长提出: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分析的准备工作,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人应当每天在走的一条路。我想,它也是我们每一位立志做好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每天应该走的一条路。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不把自己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积累起来,那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然而,写教育日记并没有引起我们大部分老师的重视。去年暑假开学后,我们学校实行了一项重要举措,要求每位老师每天都写教育随笔,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坚持写呢?在两个学期的教育随笔检查中都发现一些教师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具体体现在篇数少、个人反思少、摘抄多,有的班主任老师居然连一篇教育日记都没有写,整本都是教学随笔,不难想像她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动了多少心思。我自己在记教育随笔中又何尝不存在问题呢?总是以没有时间、工作太忙为理由,把写教育随笔的事一拖再拖,然后找一个时间一补就是好几篇,根本没有养成每天坚持写随笔的习惯。其实,我自己也发现,在工作中曾经发现过不少问题,也曾产生过不少灵感,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及时进行捕捉、随时记录,以至于让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知不觉地消失掉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好在自己还留下几篇随笔,一旦写什么案例、论文、总结,便可以信手拈来,不至于搜肠刮肚地去找素材了!只是当时不免会责怪自己:要是平时多积累点随笔该多好,写文章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我校确实有几位老师的教育随笔写的很好。翻开她们的教育随笔,一篇一篇地细细品味,那真是一种享受,里面记录着她们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记录着她们对学生的体贴与关爱,记录着她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对生活、工作的热爱......走进她们的随笔,你便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她们能成为我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教育随笔见证着她们的业绩,见证着她们的成长!我建议学校开展一次教育随笔的展览,让老师们都能看一看,学一学,这也是一种资源共享。一本教育随笔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读了身边几位教师的教育随笔,我被她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所折服,同时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要是再不写教育随笔,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行程中会被她们远远地甩在后边的!她们做为班主任,难道不比自己工作还繁杂和琐碎呢吗?她们能够做到坚持写,我就做不到吗?其实,我们都能做到!关键是对待教育随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找任何借口!当自己工作忙的时候,想一想魏书生,他身兼数十种社会职务,自己还要教书,写书,讲学,即使这样忙,他都能够做到坚持把日记写完,还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我们和他比起来还算忙吗?还有理由找借口吗?
让我们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吧,因为那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之等教育家走过的幸福之路、成功之路。
让我们抓住每一个瞬间吧,记录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让我们与教育随笔共同成长!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中小学老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日记教育就是有它神奇的魅力,我们就是要通过新教育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来领略这神奇,来展示这魅力。”他在发表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这样说:“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段话幽默含蓄地说明了写教育随笔的深远意义。
让我们也来看看一些成功的例子吧:
苏霍姆林斯基32年坚持写教育日记,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写了1000多篇供学生阅读的作品,成为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与他善于思考、坚持写教育日记难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不!可以说,教育日记成就了他,同时也成就了魏书生。魏书生是中国的著名教育家,他用一生的心血写了30多本日记,大约200多万字!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特级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写教育日记,许多教育家出的书籍也是日记的形式。如: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坚持写教后感和反思,22年从未间断,已发表论文400余篇,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窦桂梅靠“恒”劲积累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我想,如果我们教师像他们那样坚持不懈,善于思考、善于动笔、善于积累,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有那么一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的面前打开。”他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特别对校长提出: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分析的准备工作,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人应当每天在走的一条路。我想,它也是我们每一位立志做好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每天应该走的一条路。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不把自己在长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积累起来,那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然而,写教育日记并没有引起我们大部分老师的重视。去年暑假开学后,我们学校实行了一项重要举措,要求每位老师每天都写教育随笔,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坚持写呢?在两个学期的教育随笔检查中都发现一些教师有被动应付的现象,具体体现在篇数少、个人反思少、摘抄多,有的班主任老师居然连一篇教育日记都没有写,整本都是教学随笔,不难想像她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中动了多少心思。我自己在记教育随笔中又何尝不存在问题呢?总是以没有时间、工作太忙为理由,把写教育随笔的事一拖再拖,然后找一个时间一补就是好几篇,根本没有养成每天坚持写随笔的习惯。其实,我自己也发现,在工作中曾经发现过不少问题,也曾产生过不少灵感,就是因为当时没有及时进行捕捉、随时记录,以至于让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不知不觉地消失掉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好在自己还留下几篇随笔,一旦写什么案例、论文、总结,便可以信手拈来,不至于搜肠刮肚地去找素材了!只是当时不免会责怪自己:要是平时多积累点随笔该多好,写文章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我校确实有几位老师的教育随笔写的很好。翻开她们的教育随笔,一篇一篇地细细品味,那真是一种享受,里面记录着她们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记录着她们对学生的体贴与关爱,记录着她们对幸福的理解和对生活、工作的热爱......走进她们的随笔,你便可以找到答案,为什么她们能成为我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教育随笔见证着她们的业绩,见证着她们的成长!我建议学校开展一次教育随笔的展览,让老师们都能看一看,学一学,这也是一种资源共享。一本教育随笔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读了身边几位教师的教育随笔,我被她们持之以恒的毅力所折服,同时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自己要是再不写教育随笔,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行程中会被她们远远地甩在后边的!她们做为班主任,难道不比自己工作还繁杂和琐碎呢吗?她们能够做到坚持写,我就做不到吗?其实,我们都能做到!关键是对待教育随笔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找任何借口!当自己工作忙的时候,想一想魏书生,他身兼数十种社会职务,自己还要教书,写书,讲学,即使这样忙,他都能够做到坚持把日记写完,还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我们和他比起来还算忙吗?还有理由找借口吗?
让我们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吧,因为那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之等教育家走过的幸福之路、成功之路。
让我们抓住每一个瞬间吧,记录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让我们与教育随笔共同成长!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