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怎么防治
2019-02-19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1)打捞菌核。
纹枯病主要靠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越冬的菌核经过冬春到早稻插秧时,一般有60%~70%的菌核能发芽。落在田里的菌核数量和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上年或上季发病重的田块,落在田里的菌核都比水轻,在长时间内能随水漂浮,稻田灌水后,捞除浮在水面上的菌核,能减少初次浸染的菌源,有效地减轻水稻前期发病率。捞除的方法是在田面耙平以后,适当加深水层,然后用簸箕等工具把浮在水面上的浪渣和菌核捞起,挑离稻田,深埋或晒干烧毁。
(2)肥水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秧苗抗病能力。偏迟、偏重施用氮肥、长期灌深水都易造成秧苗茎叶柔软嫩绿,郁闭严重而降低抗病能力,加重纹枯病发生。因此,在施肥策略上要掌握以下3条原则:一是重视基肥,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一般基肥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二是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特别是氮肥施用量不能过量。三是追肥要早、要适量,要按“前重、中控、后补”的方法追施。氮肥不能追施过迟,以免引起禾苗贪青而导致纹枯病的大发生。在水分管理上,实行浅、露、搁、活的灌溉方法,解决土壤中的水、气矛盾。在水稻分蘖阶段要实行浅水勤灌,适当露田,以利排毒增气,促根壮蘖;分蘖末期适时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抑制茎叶徒长;进入孕穗期后,应实行活水灌溉;到灌浆结实期则要坚持干干湿湿,促进秧苗生长清秀,无病到老。
(3)毒土预防。
采用甲基砷酸锌毒土预防,能抑制纹枯病菌丝的生长和萌发,而且药效稳定,残效期长,施用后能被稻根吸收,也能渗入叶片,具有保护和防治作用。要求在水稻插后15~20天以内施完,备用20%甲基砷酸锌250克拌细土25千克,均匀撒入水稻田内,预防效果显著。据对比调查,用甲基砷酸锌撒毒土的秧苗田病穴率为10%左右,未撒毒土的田块,病穴率在50%以上。但使用甲基砷酸锌时,一定要在孕穗期以前,禁止在孕穗期或生育后期使用,因为甲基砷酸锌有杀雄功能,在孕穗期使用,轻者出现空穗秕谷,重者不能抽穗。尤其是在高温缺氮和缺钾时,对水稻产量影响更大。
(4)药剂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一般前期发展较慢,后期上升较快。因此,在早稻分蘖盛期应加强田间调查,当遇到高温高湿天气,田间病穴率在30%左右时就应立即用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0.2千克对水50千克,并根据发病程度和天气情况,连喷2~3次。晚稻生育期短,纹枯病从始发到爆发相距时间一般在半月左右。因此,宜用药2次,一般在拔节孕穗期用药1次,隔7天后再用药1次。鉴于纹枯病都是从病株下部向上延伸,喷药应着重喷在稻株的中下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017-06-27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3.选用良种,根据保山市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作用、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4.合理密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程度与水稻群体的大小关系密切;群体越大,发病越重。因此,适当稀植可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
5.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如纹曲宁等药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部分唑类杀菌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体内的赤霉素形成有影响,能抑制水稻茎节拔长。但这些杀菌农药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超量使用,可能影响这些节间的拔长,严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其中烯唑醇等药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高科恶霉灵或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或腈菌唑等三唑类的复配剂在水稻抽穗前后可以使用。
药物防治
市场上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农药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在水稻分蘖盛期即水稻封行前(纹枯病暂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20—30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亩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30—40公斤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粗雾喷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2019-02-20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纹枯病又名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病害。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水稻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有时造成“串顶”。湿度大时或感病品种上,菌丝可扭结成菌核,初为浅(乳)白色,后期变为黄褐色或暗褐色,扁球形或不规则形,菌核以少量菌丝连接于病部表面,容易脱落。高温、高湿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
感病叶片及菌核感病叶鞘、叶片及菌核大田感病植株症状
水稻纹枯病症状纹枯病防治适期在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用药具体方法: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毫升或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5克,30%爱苗15~20毫升/亩,均加水60~70千克粗雾喷于发病部位或稻株基部。其他一些新名称药剂(有效成分基本相同)也可选用:每亩用5%稻纹灵100克,或4.5%穗健100克,或10%纹剑50克,或20%纹真清30克,或20%真乐36克,或3%纹枯净200克,或11%纹曲清20克、或20%纹枯净粉剂50克,分别加水60~70千克均匀喷雾到水稻中下部。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