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到五年级学过的苏轼的诗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题西林壁》。
原诗: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释义: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拿镇宏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释义: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旅袭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释义: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4、《题西林壁》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
适逢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从成果呈现来看,书法、绘画个个亮眼,《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社交圈》《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等论文资料翔实、堪称惊艳,让网友惊呼“逆天小学生”。
当大多数小学生还在孜孜不倦于基础课程时,清华附小的孩子们已经“玩”起了高等教育才有的课题研究。学校负责人坦言,清华附小虽有引领中国小学教育的意图,但其模式恐怕难以简单复制。她说:“清华附小的小课题研究基于本校学生特点、清华资源、附小历史。”
不过回到教育思路本身,专家认为,这种创新弥补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不足,加强对于学术研究的基本训练。帮助孩子将兴趣顺利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这正是基础教育应该做的事消册。
探究式学习通过课题展开教学的方法对培养小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很有帮助。这种尝试值得鼓励,期待在全国更多的小学推广。
学校负责人说得很实在,她所做的只是在清华附小因材施教。专家表示,不可否认,地区间、学校间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客观现实,教育改革正在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但均衡也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与其焦虑或纠结于客观条件,不如在教育思路突破、教学方式创新上多动动脑筋。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正文>小学生做苏轼研究,是不是摆噱头搞炒作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正文>“小学生遇见苏轼”的看点在哪儿?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雀侍搜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顷历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谈铅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