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1、带着疑问去阅读
在阅读语文课文时要带着疑问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索问题,做到课文基础性的理解为佳。
2、补充阅读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当前学期课文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是提升阅读能力,还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
3、标注重点
在阅读课文时,学生们会遇到生字、生词是再正常不过的。可用标注的方法标记,并针对标记的生字、生词进行注音或注解,已达到提升记忆的作用。标注,不仅是标注生字生词,还可以标记词句重点、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欢的语句。必要时可将这些标记的语句进行记录,作为写作时的素材,还可以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
4、默读的方式更适合
默读是阅读方式的一种。优点:阅读速度快,不易疲劳;更便于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课文内容;在默读时做到边看边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课文都要看懂。读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么,然后将每段课文大意串连起来,总结全文体现的重要内容。
拓展资料:
如何科学阅读是复习应考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复习时只是抱着课本一遍一遍地反复阅读,到考试时仍然发现有太多的知识自己没有注意到,或是似曾相见却又似是而非。这是典型的复习时没有做到科学阅读的问题,而不像许多人设想的那样是考生记忆力不好。
科学阅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阅读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而必须带着良好的理解来阅读。阅读的效果取决于理解,而不是阅读的次数。
参考资料:百度文库,阅读
有的文章比较长,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就可以把文章主要内容归纳出来。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把握技巧,学会读懂文章。
二、教会学生“品”。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品味课文。1、品味语言,抓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身临其境地去阅读,去想象,去感悟,去欣赏。2、品味情感,让学生走进课文,进入角色,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体会邱少云被火包围着作者的心情时,我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火烧死的情形,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再阅读作者心里难过的这段话,这样读者自然和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
三、训练学生“析”。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现手法、层次结构、思想内容上有独特之处,同时许多文章在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在必要的示范分析后,训练学生自觉地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方面分析后,学生得到“渔”了就会照猫画虎了。
四、鼓励学生“评”。我们在阅读、品味、分析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评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鼓励学生批判地继承,敢于评价敢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只要言之有理。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多动脑筋,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以上四种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而且三年级是从注音读物过度到无注音读物的一个阶段,所以图书的选取还是很重要的。
注音读物,我记得给孩子选了一套《彼得兔的故事》和《忙忙碌碌的一年级》等注音图书。效果还不错。孩子很喜欢。
三年级开始,我给孩子买了一些中外名著。外国的买了一些入门的比如《爱丽丝漫游仙境》等好阅读的名著,以及国内作家乐多多的《胡小闹日记》等书。
值得一提的是,《胡小闹日记》还是非常不错了,教会了孩子很多,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似的。
给三年级孩子选书还有几个建议:
1. 一定是孩子爱读的。
孩子刚刚开始正式的阅读,强迫式的阅读只能抹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2. 每天坚持阅读。
阅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儿。这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实现。
否则一个天天玩手机的妈妈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说服孩子每天要看书的。
1、 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应该从各年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有一定的培养欣赏、评价能力,这样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2、多元辐射,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该努力提倡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语言和创造性思维。
广义地说,读、述、唱、画、演、问、比、思都是阅读的形式。把他们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读述结合(把学生自读课文与指导复述结合起来,即把朗读、默读、速读与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相结合。)、读唱结合(把指导阅读理解和音乐演唱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加深对课文的领悟,提高朗读能力。)、读画结合(把读与美术绘画结合起来,在读中或学生自画,或师生共画,或展现现成图画。)、读演结合(把阅读和表演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或教师独演,或学生自演,或师生共演。)、读问结合(把阅读和质疑问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问,在疑中加强读。)、读思结合(把阅读和思考、联想、讨论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及生活阅历加深认识,于思接千载、钩前联后中拓宽视野,在师生共议、争鸣辩驳中交流心得。)、读比结合把阅读和比较相结合,在阅读中或换词比较,或缩写后与原段相比较,或数篇课文相比较;或比较课文内容的相似点,或比较课文艺术手段的不同点。)、读写结合(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或仿写,或续写,或扩写,或补写,通过写句成段来实现读写迁移。)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创造性地阅读。
三、 让学生广泛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包括课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项大工程,同样需要学校与老师的帮助指导。研究表明,中国儿童的阅读量远远少于同年龄西方儿童,中国儿童大量阅读的时间也比西方儿童儿童整整晚了四年,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利用学校的资源,自主开发资源,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不仅是对阅读教学的补充,更是阅读积累,思想积累,方法积累的有效途径。方法有:(1)、学校应该尽可能开放图书阅览场馆,班级成立读书角。发动学生带来阅读资料。组织好阅读小组,对阅读资料进行分类删选,注明阅读字数,阅读时间、提出阅读任务, 做好“学生阅读情况记录”。(2)、定期不定期的开展阅读竞赛活动。(3)、成立阅读小组,组织阅读测试等。
阅读能力是孩子的终身能力,必须从小抓起,立足于早,立足于兴趣,立足于养成。从小学开始,扎扎实实,让阅读变得快乐,变得轻松,变成习惯,让阅读教学融入真正有效的高效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