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亮知道马谡守不住街亭,为什么执意还要他去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当诸葛亮领主力出祁山,连战连捷,最后收了天水郡。曹魏朝野终于坐不住了,曹叡派张郃领五万精锐骑兵,西行来阻挡诸葛亮。不光如此,曹叡自己还亲自前往长安督战。由此可见,曹叡具备一定胆识和决策能力。
诸葛亮知道曹魏的援军要来,还没来得及消化刚刚占领的土地和人口,此刻迫切需要时间。于是,他打开地图,思考良久之后,认为援军必经“街亭”这个地方,如果能派一良将据守,可拖延曹魏援军时间而保全屯驻天水的主力部队,直到他将凉州消化殆尽。
扩展资料:
马谡守不住街亭的原因:
马谡一意孤行,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擅自主张把军营驻扎在了山上,想凭借天险包围魏军。可是没想到水源供给不上,结果被魏军张颌的部队团团围住,硬生生地困死在了山上。
因为无水做饭,大量蜀军坚持不住了,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最后马谡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冲出了重围,幸好前面有魏延前来接应,马谡才逃过一劫。马谡虽然逃出来了,可是街亭却因为他的大意而失守。
参考资料来源:
2019-11-29
展开全部
不是诸葛亮执意让马稷去,而是马稷自己主动请缨,坚持要去守街亭,马稷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学富五车,口才了得,拼辩论,诸葛亮经常是辩不过他的,马稷很得诸葛亮信任,也得很多重臣认可。诸葛亮原来没打算让他去,但看他这么坚持,也不好驳他情面,希望磨炼他,让他建功立威,为他以后接班做准备。另外,也确实是蜀汉人才凋零,没什么将才了。但为防万一,还是派了生性谨慎的王平辅助他,不料马谡居然擅自改变计划,刚愎自用,完全不听劝告。
诸葛亮毕竟还是书生出身,也只在刘备死后,才有机会指挥作战,对实际用兵了解不多,识人用人不及刘备。刘备生前,就已经说过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失街亭后,诸葛亮才想起刘备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了。但街亭之败,最根本原因,不是马稷违背命令,而是实力不足,寡不敌众,兵种单一,缺少骑兵,相互之间难以援救。就算让赵云王平魏延都去守街亭,可兵力太少,最多只能分到1万,大部分都是轻步兵。而张郃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名将,率5万精兵来攻,主力是精锐骑兵,机动性强,攻防俱佳,街亭也不过是低矮的木寨,地面比较开阔,利于张郃大军施展,要攻破街亭,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简单来说,就是谁也守不住街亭,诸葛亮也没指望会永远守住街亭,只希望马稷能暂时守住街亭,好让他有足够时间集结兵力,只是没想到马稷会败得这么快。
诸葛亮毕竟还是书生出身,也只在刘备死后,才有机会指挥作战,对实际用兵了解不多,识人用人不及刘备。刘备生前,就已经说过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失街亭后,诸葛亮才想起刘备的话,后悔都来不及了。但街亭之败,最根本原因,不是马稷违背命令,而是实力不足,寡不敌众,兵种单一,缺少骑兵,相互之间难以援救。就算让赵云王平魏延都去守街亭,可兵力太少,最多只能分到1万,大部分都是轻步兵。而张郃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名将,率5万精兵来攻,主力是精锐骑兵,机动性强,攻防俱佳,街亭也不过是低矮的木寨,地面比较开阔,利于张郃大军施展,要攻破街亭,对他来说是很容易的事。简单来说,就是谁也守不住街亭,诸葛亮也没指望会永远守住街亭,只希望马稷能暂时守住街亭,好让他有足够时间集结兵力,只是没想到马稷会败得这么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三国志原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三国演义里说的是,诸葛亮让马谡于五路口下寨(就是十字路口之类的地方),视野开阔利于布阵坚守;马谡以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加之"若断水源,将士们必死战,以一挡百"。
二者都表明诸葛亮并不知道马谡会守不住街亭,只是犯了识人不明的错而已;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过 马谡言过其实,只怕不能大用,亮说臣谨记了,失了街亭,才想起刘备的话。
三国演义里说的是,诸葛亮让马谡于五路口下寨(就是十字路口之类的地方),视野开阔利于布阵坚守;马谡以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加之"若断水源,将士们必死战,以一挡百"。
二者都表明诸葛亮并不知道马谡会守不住街亭,只是犯了识人不明的错而已;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过 马谡言过其实,只怕不能大用,亮说臣谨记了,失了街亭,才想起刘备的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