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伤口入侵的病原体,人体是如何发生抗感染免疫的?

 我来答
炖螃蟹
2017-12-06 · TA获得超过2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31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47万
展开全部
这说起来就复杂了 首先人体有两套防御系统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粘膜屏障:健康完整的皮肤和粘膜是阻止病原菌侵入的强有力屏障。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有一定抗菌作用。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有丰富的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和腺体,能分泌溶菌酶以及在胃酸、唾液、泪液等体液内均有SIgA等抗菌物质,表明粘膜屏障的重要性,已提出“粘膜免疫系统”的概念。血脑屏障:一般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及其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所构成的胶质膜组成。能阻止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从血液进入脑组织或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部分羊膜组成。正常情况下,母体感染时的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
(二)吞噬细胞
病原微生物穿过体表屏障向机体内部入侵、扩散时,机体的吞噬细胞及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子会发挥抗感染作用。人体内专职吞噬细胞分为两类:一类是小吞噬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还有嗜酸性粒细胞;另一类是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末梢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结、脾、肝、肺以及浆膜腔内的巨噬细胞、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等。
⒈吞噬过程 当病原体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组织后,中性粒细胞先从毛细血管游出并集聚到病原菌侵入部位。其杀菌过程的主要步骤:①趋化与粘附。吞噬细胞在发挥其功能时,首先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并穿过细胞间隙到达血管外,由趋化因子的作用使其作定向运动,到达病原体所在部位。②调理与吞入。体液中的某些蛋白质覆盖于细菌表面有利于细胞的吞噬,此称为调理作用。具有调理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IgG1、IgG2和补体C3。经调理的病原菌易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吞噬体,随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溶酶体内的多种酶类起杀灭和消化细菌作用。③杀菌和消化。吞噬细胞的杀菌因素分氧化性杀菌和非氧化性杀菌两类。
⒉吞噬作用的后果 ;病原菌被吞噬后经杀死、消化而排出者为完全吞噬。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和病原体种类及毒力不同,有些细菌虽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甚至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并随吞噬细胞游走,扩散到全身称为不完全吞噬。
(三)组织和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正常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有多种抗菌物质。一般在体内这些物质的直接作用不大,常是配合其他杀菌因素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
机体经病原微生物抗原作用后,可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体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生长的细菌,对胞内菌的感染要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一)体液免疫
胞外菌感染的致病机制,主要是引起感染部位的组织破坏(炎症)和产生毒素。因此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在于排除细菌及中和其毒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抑制细菌的吸附 ;病原菌对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是感染的先决条件。这种吸附作用可被正常菌群阻挡,也可由某些局部因素如糖蛋白或酸碱度等抑制,尤其是分布在粘膜表面的SIgA对阻止病原菌的吸附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⒉调理吞噬作用 ;中性粒细胞是杀灭和清除胞外菌的主要力量,抗体和补体具有免疫调理作用,能显著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效应,对化脓性细菌的清除尤为重要。
⒊溶菌作用 ;细菌与特异性抗体(IgG或IgM)结合后,能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最终导致细菌的裂解死亡。
⒋中和毒素作用 ;由细菌外毒素或由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毒素,主要为IgG类,可与相应毒素结合,中和其毒性,能阻止外毒素与易感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外毒素不表现毒性作用。抗毒素与外毒素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随血循环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追问
谢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