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是怎么取暖的?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3-03-21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亿
展开全部
古代没有暖气,冬天靠火墙实现房屋采暖。
我国自古就有不少的能工巧匠,在秦朝时候就有人将房屋墙壁砌成空心夹墙,并设置筒状管道,在下面的入口处烧火,这样热量就能进入墙壁,整个屋子都暖和了。这种火墙取暖的成本较高,另外在东北有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火炕,直接在入口烧炭火或者与厨房炉灶相连通,在睡觉的时候取暖非常方便。一般来说,暖气水温都是在65度左右。但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都会有所差异,而在暖气水温上肯定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具体多少度还是必须根据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小区使用的是锅炉供暖,那么水温则不能超出60度。
百度网友2d3d3c5
2019-06-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15
展开全部

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从半坡、姜寨等遗址发掘来看,其原始房屋中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

宋朝时期,出现了一种类似现在热水袋的取暖工具,称为“汤婆子”“脚婆”。用锡或者铜制成南瓜状的圆壶,上面留有小口可灌入热水,然后装入布袋中达到取暖的效果。这种“汤婆子”便宜好用,寻常百姓家基本上都有。而且不易损坏,有的甚至会传给几代人。宋朝的黄庭坚还曾做过一首诗赞美这种工具: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

古人凭借高超的智慧也发明了一种可以调节温度的房间,称为“温调房”。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记载“朝堂承东,温调延北”,其中的“温调”就是指温调房。温调房的原理据说是“以椒为泥涂室”,将花椒捣碎和泥,涂在墙壁上,制成墙壁保温层,达到防寒保暖的效果。不过这种奢侈的方式显然只有贵族富裕家庭才能用上。据史书记载,西晋首富石崇就曾这样做过。

至元明时,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古代皮衣—裘,王室贵族一般用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而庶人则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另外古代人为了御寒就会选择在冬季吃一些养生的食物来补充热量。平民一般会用鬲,贵族则用陶或者铜鼎来烹调食物,在食物的选择上,会挑一些性暖的,比如生姜、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楚人还会饮酒抗寒保暖,当时的人们早已发现了酒的这一特点。

一些权贵之人还会用女人的身体进行取暖,有的会在室内烧炭火取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泉驰兰7627
2018-01-30 · 超过5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9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5.3万
展开全部

最近的天气可谓是越来与冷了,有些怕冷一组,已经套上厚厚的羽绒服,与寒冬做起了斗争。北京等地方家家都已经供上了暖气,为了抵抗寒冬。但是在几千年的古代,他们都是怎么抵御寒冬的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b13632762d0f70376bb9b1503fa513d2797c5e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中国古时所谓的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自秦汉迄唐宋一千五百年间,丝麻维系着数千万,甚至上亿中国人的衣着、被褥等生活必需。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2166d224f4a20a4b217320e9b529822730ed0e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至元明时,棉花逐渐部份取代丝麻,成为中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古代皮衣——裘,王室贵族一般用羔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而庶人则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

秦朝时,在贵族以及皇宫内又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等用以取暖。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有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层则接近最大的一室,应该是秦皇专用的。壁炉里主要是用烧炭来御寒,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烟中毒。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已经具备了火炕、暖气的雏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3f8794a4c27d1e5fe3340d10d5ad6edcc4383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人没有现代的电热取暖器,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炉子一类,其中熏炉、手炉、足炉等,应该是中国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熏炉其实是一种外带罩子的炭火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盆,上部为罩,镂空,做成花卉图案。宫里使用的一般为铜质,做工精致。民间多用陶土、铁制作。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62bd40735fae6cde571a4a804b30f2443a70f3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手炉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精巧玲珑、形状多样,里边放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炉外加罩。甚至还可放在袖子里暖手,又被称为“暖手炉”、“火笼”。

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用锡或铜制成的一种扁瓶子,里面灌热水(有点像现在的暖水袋),主要用来焐脚,既可随身携带,也能放入被窝中。此炉又称为“脚婆”、“汤媪”。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99a9014c086e06c4b1318209087bf40bd1cbd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古人为了御寒就会选择在冬季吃一些养生的食物来补充热量。平民一般会用鬲,贵族则用陶或者铜鼎来烹调食物,虽然材料不同,但都是在器皿下通过柴和炭生火,做出来的食物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火锅。在食物的选择上,会挑一些性暖的,比如生姜、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楚人还会饮酒抗寒保暖,当时的人们早已发现了酒的这一特点。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119313b07eca80440d372e9a2397dda04483e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直到明清,火锅才真正兴盛起来。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宫廷火锅,其盛况可谓是当时中国火锅之最。火锅这简直是全中国人民抗寒利器啊有木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2021-02-13 · 厦门美食、娱乐、旅行等分享。
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采纳数:90 获赞数:161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首先有个炉子叫王子婴次炉,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造型简单大方,形状为圆角长方形,平底大盘,其壁内有七字铭文,王子婴次之燎炉,燎炉即是烧炭取暖的用具。不过这烧炭取暖只能温暖局部,古人为了御寒,还发明了“空调房”。秦汉时期,冬天可以调整室内温度的房间已经出现,东汉科学家张衡在「西京赋」里写到,“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中的“温调”,说的就是“温调房”。另外据考古发现,“咸阳一号”秦王宫室遗址发现了三处壁炉,壁炉在房间内直接加热,主要燃料是煤炭,室外有烟孔,避免中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