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专题:春节是几月几日,春节的来历及习俗
每年的正月初一就是春节,按照国际上的公历来算的话,每年都可能是不同的时间。
春节的来历
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曾经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它的头上长角性格凶猛,他平时都生活在海中,但是每年到了冬天结束,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它就会从海底跑到岸上来,大肆破坏,伤害生灵,人们都十分害怕。于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就会一同结伴逃往深山之中去躲避年兽。
有一年又到了年兽将要上岸作乱的时候,人们又纷纷准备逃往深山躲避年兽,突然村子里就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但是大家都忙着逃跑并没有人去照顾他。这时村中的一位老婆婆注意到了这位老人,于是老婆婆就走过去送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且让这位老人和大家一同进深山中去躲避年兽,但是这位老人听后却哈哈一笑,说道:“老婆婆,请让我在你的家里呆上一晚上,我有办法将年赶走。”老婆婆听他这么说当然不信,于是再次劝他和大家一同逃走,但是老人仍然坚持要留在村中,老婆婆见劝不动他,于是只得无奈同意让老人留在自己的家中,自己这和村里的人们一同逃往山中。
这天夜里,年兽再次来到了村子中,它转了一圈,突然就发现老婆婆家竟然灯火通明,大门外还贴着红色的纸张,年兽忍不住咆哮起来,但是又不愿意接近,于是观察了片刻之后,还是咆哮着冲向老婆婆家里。但是就在它快冲到门口时,屋子里突然就想起一串噼里啪啦的爆炸声,把年兽吓了一跳,待在原地不敢动了,就在这时屋子的门突然就打开了,之前那位留在村里的老人穿着红色的衣服正看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受惊后,一溜烟就逃跑了。
第二天村民们陆续回来了,他们惊讶的发现村子里竟然安然无恙,村民们来到老婆婆家就看到门上贴着的红纸,院子里还有一些燃烧的竹子,不断发出爆裂的声音,屋子里还有蜡烛在燃烧。这时老人才像大家说,原来啊,年兽特别的害怕红色、火光,还有爆炸声,看到这些东西年兽就落荒而逃了,村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时预示吉祥的事情,于是纷纷换上新衣,互相道喜祝贺。
之后每年到了这个时节,人们就回在家里的门上贴上红字,后来就演变成贴福字或门神还有红对联,到了晚上凌晨时分燃放鞭炮,家家户户都会烛火通明,守岁,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大年初一就走亲访友道喜问好,这到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的拜年习俗。
以上就是春节来历说法,所以春节又叫做过年哦。
春节的习俗
一、挂年画
挂年画是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新年里,将年画在门上或挂在壁上。由古代贴门神演变而来,原为驱邪,后变成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二、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三、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四、迎灶王爷
大年初四这天,灶神从天庭回归,人们会在下午或晚上点上香火、水果做贡品,并且家家户户放鞭炮、烧金纸,来恭迎灶神的回归,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灶神可以继续保佑家人平平安安,衣食无忧。
五、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春节文化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祈福、感恩、团圆、亲情、和谐的民族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和礼俗,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传承春节习俗可以加强人际交流,畅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