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万老人买保健品被骗99.5亿,为什么说“你根本劝不了一个相信骗子的老人”?
民智的开化和法律的普及需要时间和成本,在全民懂法知法守法实现之前,企图走蒙骗这条捷径致富的人会一直存在,被骗的人也会一直存在。
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只要是有心人就可以知悉。骗子放出长线,老年群体就成了赶不走的上钩鱼,前赴后继、乐在其中。
总结一下他们的套路。
首先,他们卖的不是药品,而是保健品。这种东西绝对没有宣传中那种于生死线上挽救生命的奇效,甚至可能只是廉价饮品,但也绝对不会造成身体上的明显不适或者伤害。
其次,利用从众心理来号召广大老年消费者砸钱消费。要么找个托讲述保健品的效果,要么让已经上当受骗的老人拉更多的人下水,造成一种很多人都在用的假象。
还有就是找一些看上去很靠谱的人做担保、做代言,比如现役军人,P图明星,增强品牌的权威性,消除老人们的顾虑。
而最高级的,是比老人的子女还尽责,照顾老人的起居,帮行动不便的老人疏通下水道,换灯泡,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直到他们掏出自己的养老钱。
诈骗集团深知老年人年纪渐长对生病遭罪、对晚年的不确定性和对死亡的恐惧,也了解老年人形影相吊无人倾诉的寂寞,更熟知老人爱贪图小便宜的心理。
所以他们设置的活动通常包括消遣时间、普及健康知识、分发免费礼品等项目,桩桩件件击中老年人的刚需,等着老人们愿者上钩。
在一个个诈骗案中,骗子总是奸计得逞,并不是他们的骗术有多高明,而是他们善于打感情牌,切实给予老人们耐心和温暖。想要有效地劝阻,让老人放下对骗子的依赖,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放下对父母长辈自以为是的高级经验和认知。
央视有一则戳泪的公益广告,讲的是一位母亲,一生都在等待。儿子啊,等你长大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从盛年到迟暮,从青春貌美到白发苍苍,她一直在等,却始终没有等到所谓的享福。儿子一直向前奔跑,和母亲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哪怕只是从学习和工作的间隙里,抽一点点时间坐下来好好陪陪她,有耐心地听跟她说说话。
为人子女,最大的悲哀也许就是,你根本劝不了一个相信骗子的老人,你给父母的温暖和耐心,还不如一个骗子。爱,从来都经不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