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为什么会尿床
2021-08-18 · 百度认证:长沙小米熊医院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遗尿症就是我们常说的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它的症状为夜间尿床,白天也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遗尿是指继发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这个病的发生与大脑皮层发育延迟、心理因素、遗传等有关。
遗尿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23%):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心理因素(15%):
家庭发生变故,长期遭受父母打骂,黑夜恐惧受惊,精神紧张,均可导致孩子遗尿。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3、睡眠过深(15%):
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4、膀胱功能成熟延迟(10%):
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和膀胱B型超声检查,发现遗尿症患儿的膀胱容量比正常人少30%~50%。
5、儿童性格特征(5%):
迄今,虽然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此外,遗尿患儿可由于遗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
6、排尿习惯训练不良(10%):
父母训练不到位,或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等这些都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7、疾病的因素:
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8、遗尿与睡眠的关系(5%):
遗尿症患儿与睡眠:经过对此类患儿做睡眠脑电图检查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尿床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快动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
“尿床”又叫做遗尿症或尿失禁,是指在没有泌尿道感染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漏出。成人后发生的尿失禁患病率其实并不低,更常见于女性和老年人,约30%的老年女性和15%的老年男性受到尿失禁的困扰。在某些情况下,成人的尿失禁症状可能预示某种严重的潜在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需要引起重视。
尿失禁或漏尿可表现为多种症状,以下3种类型较为常见:
压力性尿失禁:该类患者会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或做任何对腹部造成压力的事情时发生尿液的漏出。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已生育的妇女。
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会突然感觉有强烈的排尿需求。通常,急迫感非常强烈,以至于无法及时到卫生间就已经发生尿液的漏出。
混合性尿失禁:混合性失禁患者同时存在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
对于不存在泌尿道感染的情况,尿失禁的病因大概分为3种情况: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在年龄较大的女性中,诸如:逼尿肌不自主收缩或过度活动、逼尿肌收缩力下降、低雌激素水平、液体排泄方式的改变和尿道闭合压下降等生理性的改变都会导致尿失禁的发生。此外,还有一些病理学的改变会导致比如:泌尿生殖瘘、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盆腔器官脱垂(如,膀胱膨出)。
2、全身性疾病很多疾病都会导致尿失禁,比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尿崩症、膀胱以及尿道肿瘤。此外,睡眠障碍、抑郁及肥胖均可可能会引起尿失禁。
3、可逆性病因引起尿失禁的潜在可逆性病因包括: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雌激素等)、术后活动度降低、镇静药物引起的认知或精神状态改变、环境因素、大便嵌塞,以及酒精和咖啡因摄入过多。
尿失禁了怎么办?
如果有尿失禁的情况,最好尽早去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尿失禁患者的特征进行归类,并识别可能表现为尿失禁的可逆性或严重潜在疾病。
一般的初始评估内容包括:全面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尿液分析。
特殊病情复杂时,可进一步行膀胱压力测试、残余尿检测,以及泌尿系统的影像学检查。
怎样来缓解尿失禁的发生?
如果经常被尿失禁所困扰,除了有效的治疗,建议在生活需要作出以下改变:
减少饮用水的摄入,尤其是在睡前的几个小时;
减少酒精、咖啡因、辛辣食物或酸的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膀胱;
如果体重超标,建议积极减轻体重;
如果有糖尿病,尽量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特殊训练:
膀胱再训练:按计划的时间如厕。比如,可以尝试先从每小时去1次厕所开始,逐步增加如厕的时间间隔。随着时间推移,或许可以将膀胱“重新训练”至每间隔3小时或4小时再如厕。
盆腔肌肉训练:建议尿失禁女性进行“凯格尔锻炼”(Kegel
exercises),以此来强化控制尿流的肌肉,达到防治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凯格尔锻炼基本方案包含3组8-12次的收缩,每次持续8-10秒,每日做3次。患者应尽量每天锻炼,并持续至少15-20周。
一、
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育迟缓,具体表现为:
(1)
逼尿肌不稳定或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患者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频、尿急甚至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2)
膀胱的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膀胱充盈和收缩未能使患者觉醒。
(3)
尿道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性尿道。
(4)
脑垂体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
二、
睡眠因素:
早期普遍认为遗尿是由于睡眠过深,觉醒阈值过高所致。其实遗尿与睡眠的深度没有关系,遗尿也不发生在深睡眠时。
大量的夜间持续脑电图研究表明:
(1)
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膀胱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以及过度疲劳致使睡眠过深等都可导致觉醒障碍。
(2)
入睡后排尿控制功能不全更为显著,表明排尿控制功能发育迟缓在遗尿的发生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3)
遗尿患者的睡眠周期处于紊乱状态,晚上经常被叫醒的患者则更加明显。
三、
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
遗尿可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而这些异常又将成为患者尤其是部分年长儿童及成年人持久难治性遗尿的原因。
害怕遗尿,寄希望于多次排尿来防止遗尿是这类患者的共同心理。受这一心理影响,患者在睡眠中仍不忘自我提醒排尿,额叶逼尿中枢因之呈高度兴奋状态,使膀胱敏感性和收缩性增高,较少的膀胱容量即可产生尿意,若大脑产生排尿条件许可的梦景,逼尿肌将得到朦胧的排尿意识强化,同时尿道括约肌松驰而发生遗尿,反过来引起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
另外ADH的分泌和心理变化均受大脑视丘下部控制,故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
其他:
包茎、包皮过长、尿道下裂、尿道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长期的便秘或腹泻、肛裂、肠激惹综合症等胃肠道的疾病;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糖尿病;食物等的过敏反应;蛲虫症等肠道寄生虫病;心、肝、肾、肺等躯体疾病都可成为遗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约占遗尿病人的10%。
中医理论也认为此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是脏腑功能或某些脏腑功能失控最终导致肾虚膀胱失约所致,大抵有虚实二端:虚,主要是肾气虚弱、下元虚冷和脾肺二虚,膀胱失约;实,主要为肝经湿热,热迫膀胱,约束失利。
继发性遗尿症与原发性遗尿症在成因上有所区别:
(1)
与排尿控制有关的各部结构和功能发育程度和时间顺序不平衡,以至于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无遗尿状态被打破。
(2)
小孩对在发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排尿和控制技能不牢固,易于退化产生遗尿。
(3)
某些疾病使已不显著的排尿控制机能不全成为显著的功能不全。如尿路感染使膀胱的敏感性增高,某些食物过敏、过度疲劳、强烈的精神刺激、紧张、恐惧等造成睡眠的改变。
(4)
其他全身性疾病:心、肺、肝、肾慢性疾病使夜间尿量增多;导致多尿的尿崩症、糖尿病及镰状细胞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