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卫星有哪些作用?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资源卫星 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人们就可以免去四处奔波,实地勘测的辛苦了。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地球资源卫星是一种中等高度的”太阳同步卫星”,它的近地点是905公里,远地点是918公里,所以轨道是近于圆形的;每103.267分钟它就由北向南,又由南而北地围绕.地球一周,一天要转14圈,每隔25秒钟就“拍”一张相片。不过,在地球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它又会自动不“拍照”,你看,一天它该拍多少照片呀!因为地球是自转的,103分钟内恰好向东转了25.8°,这就等于卫星也向西跑了25.8°,25.8°有多远?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75.24公里。也就是说,每隔103分钟,卫星就要在上一条轨道以西2875公里(指赤道附近,近两极两条轨道的距离当然要缩短)拍照。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由东向西也移动了25.8°,卫星的轨道移动的距离正好和太阳一致了,所以把地球资源卫星称作“太阳同步卫星”。按照设计,卫星通过赤道的时间都是当地时间上午9点30分,这正是阳光最柔和,最适合摄影的时间。地球资源卫星每18天,转251圈以后,就把地球各个部分都拍摄完了;然后再从第一条轨道开始工作,每18天就可以得到同一地区的相片。
至于对调查迅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火山喷发、河水泛滥、河口海岸的变迁,以至农作物的长势,资源卫星都是一个优秀的“监察员”。
资源卫星得到的数据图像 (4张)
正因遥感技术具有这些优点,已广泛运用在寻找矿产、工程勘察、预报火山喷发和地震、森林调查和森林防火、估计农作物的产量,甚至还可测定大陆间的移动距离哩。
那么,是不是有了遥感技术就可以取代地面工作和其他方法呢?不行,即使在将来,也还需要地面工作,当用遥感技术探得资源后,还要在重点关键地区作深入研究,必须空间和地面相结合,才可以达到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加强深入研究的效果。
中国在修建大同—秦皇岛的铁路时 ,原先认为桑乾河为不可通的地段,铁路须绕行40千米。而每千米的铁路建设费高达900万元人民币,还要占用数千亩良田。后来研究了资源卫星提供的卫星图片,桑乾河的地质条件可以让铁路通过,这样一下子就减少了国家4亿元的投资。
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居民一直找不到充足的淡水,人们祈求资源卫星来帮忙。通过研究资源卫星提供的图片,专家们发现某些岛屿沿海处的温度辐射比周围要低10摄氏度。根据图片坐标去实地勘探,结果发现那里竟是地下淡水的入海处。就这样,资源卫星一下子为夏威夷人找到了200多处地下淡水源。
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叫亚马逊河,长期以来亚马逊河流域的资源状况一直是个谜。因为这是一个原始森林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它的面积有500万平方千米,大约占南美洲巴西国土的60%。如果要进行人工勘测,可能需几千人工作100年以上,耗资70亿美元。这么大的投资70亿美元。这么大的投资,使得人们无力去解开亚马逊之谜。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并没有费太大的劲,就对世界第一大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森林,矿藏等等资源了如指掌了,并且发现了这条大河还有一条几千千米长的大支流,是资源卫星。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地球资源卫星是一种中等高度的”太阳同步卫星”,它的近地点是905公里,远地点是918公里,所以轨道是近于圆形的;每103.267分钟它就由北向南,又由南而北地围绕.地球一周,一天要转14圈,每隔25秒钟就“拍”一张相片。不过,在地球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它又会自动不“拍照”,你看,一天它该拍多少照片呀!因为地球是自转的,103分钟内恰好向东转了25.8°,这就等于卫星也向西跑了25.8°,25.8°有多远?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75.24公里。也就是说,每隔103分钟,卫星就要在上一条轨道以西2875公里(指赤道附近,近两极两条轨道的距离当然要缩短)拍照。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由东向西也移动了25.8°,卫星的轨道移动的距离正好和太阳一致了,所以把地球资源卫星称作“太阳同步卫星”。按照设计,卫星通过赤道的时间都是当地时间上午9点30分,这正是阳光最柔和,最适合摄影的时间。地球资源卫星每18天,转251圈以后,就把地球各个部分都拍摄完了;然后再从第一条轨道开始工作,每18天就可以得到同一地区的相片。
至于对调查迅速变化的自然现象,如火山喷发、河水泛滥、河口海岸的变迁,以至农作物的长势,资源卫星都是一个优秀的“监察员”。
资源卫星得到的数据图像 (4张)
正因遥感技术具有这些优点,已广泛运用在寻找矿产、工程勘察、预报火山喷发和地震、森林调查和森林防火、估计农作物的产量,甚至还可测定大陆间的移动距离哩。
那么,是不是有了遥感技术就可以取代地面工作和其他方法呢?不行,即使在将来,也还需要地面工作,当用遥感技术探得资源后,还要在重点关键地区作深入研究,必须空间和地面相结合,才可以达到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加强深入研究的效果。
中国在修建大同—秦皇岛的铁路时 ,原先认为桑乾河为不可通的地段,铁路须绕行40千米。而每千米的铁路建设费高达900万元人民币,还要占用数千亩良田。后来研究了资源卫星提供的卫星图片,桑乾河的地质条件可以让铁路通过,这样一下子就减少了国家4亿元的投资。
美国夏威夷群岛上的居民一直找不到充足的淡水,人们祈求资源卫星来帮忙。通过研究资源卫星提供的图片,专家们发现某些岛屿沿海处的温度辐射比周围要低10摄氏度。根据图片坐标去实地勘探,结果发现那里竟是地下淡水的入海处。就这样,资源卫星一下子为夏威夷人找到了200多处地下淡水源。
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叫亚马逊河,长期以来亚马逊河流域的资源状况一直是个谜。因为这是一个原始森林密布,野兽出没,人迹罕至的地方,它的面积有500万平方千米,大约占南美洲巴西国土的60%。如果要进行人工勘测,可能需几千人工作100年以上,耗资70亿美元。这么大的投资70亿美元。这么大的投资,使得人们无力去解开亚马逊之谜。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并没有费太大的劲,就对世界第一大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森林,矿藏等等资源了如指掌了,并且发现了这条大河还有一条几千千米长的大支流,是资源卫星。
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0-04-29 广告
2020-04-29 广告
Ku卫星传输建议选择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价格合理,品质高服务好。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高骏科技。Cogent(高骏科技)创立于 2011年,始终致力于核心技术和创新性产品的自主研发,目前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无线视音频传输与通信产品品...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高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展开全部
资源卫星,是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卫星。它能“看透”地层,发现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宝藏、历史古迹、地层结构,能普查农作物、森林、海洋、空气等资源,能预报和鉴别农作物的收成,考察和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