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神仙和佛教的佛菩萨有什么区别?求答案

 我来答
一切因果皆天意
2020-02-1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不管修行何等境界,只要造恶,就会得到恶果,毋庸置疑。就算是先天尊神也是一样,逃不离天意的掌控,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匿名用户
2019-09-13
展开全部
虽然全真教教主抄袭了 欲界、色界、无色界 等佛家术语。但是,道教四梵天是佛教的四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道教三十六天与佛教二十八天,两者的法界体系不是这样瞎套的。若要细分,从见惑上分,佛教三界又可分为八十八层,甚至更多。汉堡里的一片牛肉也可以分成多片,这种数楼层的对照没什么意义。
道教四梵天 即佛教所说的 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大梵王 四梵天。
道教曰:此四梵天 日月之光所不及,其天人皆以身光相照,喜乐禅悦,故不生不灭。即佛教所说的:梵天有光身能量而无肉身(无形),以禅悦为食——超越五行(物质界)的生死劫数。这种不生不灭并非真正的般若空性,只是超越物质界与灵界的生死循环。
超越阴阳,超越五行,并不代表超越三界。正统佛教中,五行都是大黑天神之下产生的。初禅之上没有五行这种粗浅的见惑,也没有阴阳循环这种二元对立的低纬度见惑,但还有精神存在(佛教比作“光”)。属于色界天中下层,被吠陀派视为造物主。被道教误认为这就是佛教的如来藏性。
另外,益证老子序中:以东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二气为教,阴不及阳,故道教优于佛教。——竟然以阴阳数理这种低劣的二元见地来理解佛。实在让人作呕。
西游记也是道教小说,里面的佛祖相当于梵天,非真佛。 六耳猕猴,九翅金蝉,说是超越三界五行之外,严格来说是指原始道教的 天、地、人、三界。硬是套入佛教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体系,把这些东西定义为超出无色界,真是百屁不通一屁。
历史上,全真教和佛教就因此发生过屡次争辩,全真教次次战败,从未赢过半次。
1255年,元宪宗蒙哥命福裕与当时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展开“御前辩论”,全真输理,蒙哥下令清查《道藏》伪经,后来,把佛教排在全真之上。1256年,李志常被气死。
道家的“先天一炁”和佛家的“佛性”,理论上看起来非常相似。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定义相差十万八千里。
虽然,道家的天魂与佛家的阿赖耶有关。但是,一般人的天魂并不是指阿赖耶本体,和阿赖耶的关系就像海里的一滴水和海洋的关系。
原始道家的三界轮回,指:天、地、人 三界。
佛家的三界,由低到高,依次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道家最高层的天,超出了欲界(包括阴阳两界)中,一切有形众生(包括存在低实体度灵身的众神)的生死劫数之外。佛教称为他化自在天: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居欲界天之顶。
道家的无形,与佛家的无色不混为一谈。佛家的“色”,不光指 形态,声音,情感,意识,这些狭隘的定义,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都能统称为“色”。
道医认为,夷(鬼、聻、希、夷 的“夷”)是最细微的现象,再深究,就是虚无。其实不然。虽然《道德经》中说夷是无色的,但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种无色仍然属于“世间色法”的范围:
欲界系色。谓具诸色。
色界系色。谓除香味。
无色界系色。谓等持自在色;非业异熟色。
无色界天分为四层。其中,第三层——无所有处天: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这一界完全能识破比夷更透彻的色法。
对道家来说,这比无极还究竟。识心灭了,没有没有,也没有有。不可说。这是一种无色界的外道空性,很容易被误解为成佛。
但是,在佛教中,确实“存在(此存在即非存在,是名存在)”比其更高层次的解脱。如无色界第四层——非想非非想处天: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即便如此,以上这些全都属于被困于“世间色法”中轮回的凡夫境界。除了“世间色法”,还有更究竟的“出世间色”,谓出世法增上所生,如静虑解脱色及佛菩萨色。这些必须深入了解佛学中的法界知识,才有可能勉强理解。
那些令我作呕之书,比如《佛本是道之无极》这种,一看名字就很恶心。其内容更是对真正的佛理一窍不通。实在令人汗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