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对中国的文化入侵有多严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剔除了看日本动画总数少于5部的样本(获得较重度的日本动画受众样本总体)后,我们选取两个变量(对中日前景的展望、是否有反日倾向)同看日本动画的数目作分析,从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日本动画的量与这二者都没有显著的关系(表四)。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Dependent Variabl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中日关系的前景 1.28 2 0.64 0.57 0.57
是否有反日倾向 1.25 2 0.62 1.35 0.27(表四)小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在态度层面的影响力是比较弱的,或者说表现不明显、不直接。如果说中国青年在认识层面上部分受到日本动画形成的象征现实的影响,则在态度层面上基本上已经没有明显的表现了。在“大和民族是一个有野心的民族”这个观点的认识上,究竟为何会同看日本动画的量之间有线性回归的关系,有待我们的研究来探索。
五、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行为层面的分析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Source Dependent Variabl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是否愿意购买日货 0.38 2 0.19 0.22 0.81
是否愿意学日语 1.82 2 0.91 0.60 0.55
是否愿意与日本人成为朋友 2.91 2 1.46 1.56 0.22
是否愿意在日本定居 0.46 2 0.23 0.19 0.83
是否愿意与日本人结婚 4.45 2 2.22 1.86 0.17(表四)在剔除了看日本动画总数少于5部的样本(获得较重度的日本动画受众样本总体)后,我们选取五个层面的行为趋向同看日本动画的总量做多元方差分析,发现p值全部都大于0.05,也就是说这些行为趋向同所看日本动画的总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六、深层原因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日本动画对这一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是从幼时便开始了的,并且他们在迅速学习和成长的时期,接触的日本动画更多。但是,结果我们却发现日本动画并不能使中国青年形成与其所塑造的象征性现实相一致的真实,在态度和行为层面更是表现为似乎完全不受日本动画的文化影响。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通过深入访谈,可以发现中国青年在接收日本动画时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性,使其最终保留自己的价值观不被影响。
首先是只把日本动画当作一种娱乐产品来看待,多看重一部动画的画面、剧情、秀美的人物外表等,较多重视它所带来的感官感觉上的愉悦,重视审美带来的乐趣。“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和自然环境,日本人既有着对美的敏感,也有着追求极致之美的偏执,而以色彩和构图为基础的动漫则最能体现出日本人的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实践美的能力” 。可以这么说,日本动画有着精美的画面,二维与三维的巧妙结合构建出了一个个梦幻般的奇妙世界,一如樱花绽放有种视觉的瞬间震撼;日本动画人物,或外形俊美、或夸张或写实,都有着丰富、鲜明的个性,一如朵朵樱花具有独特的味道;而丰富的题材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是吸引了广大读者。正是因为如此,往往在看完这样的一部动画后,通常不会将其视作对生活的教育和指导,自然也不会产生由动画所构造的象征性现实了。
其次,中国青年在收看日本动画时,通常都将动画中的娱乐元素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历史事件区别看待,他们有着冷静和客观的价值观,认为应该坚持的如民族情节是绝不可妥协的,如在对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等问题上是必需坚持原则的,而在日本发展较优越的领域则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态度。
第三个原因在于日本文化本身的特性,即日本文化中显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基点是变形性(modification),它的一个角度是落后性、不充分性,其产生原因是一直深植于对外模仿和本土改造的整个日本历史进程中的。……日本文化一直处在不断地模仿学习、移植改造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由落后文化向先进文化过渡的时期,无论是因为外来先进文化的水土不服,还是由于自身落后文化残余势力清除得不够充分,都造成了日本文化的变形。”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南博在分析了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后指出日本人具有两重性:自我意识中的服从心和反抗心;幸福感觉中的幸福危险论和幸福空虚论;宿命主义和科学的合理主义;精神力量的优越和肉体欲望的重视;义理人情和契约主义并存。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也指出日本人具有双重性格,‘菊代表文雅尚礼,刀代表黩武好斗’。这就是日本人性格中矛盾性的最直观和形象的说法。” 由此体现在日本动画中的文化特征也具备这种矛盾,亦即不能完全反应日本文化的所有特质,同时给受众还留下一种矛盾的印象。
第四,日本动画是作为产业来运作的,经过商业化包装过的日本动画常会有意无意地反应出一些美好的东西以吸引人,以至于在同其他媒体的报道相对比时产生极大差异,长此以往使得受众放弃对日本动画设置的象征性现实的信任,转而持保留态度。同时,由于日本动画是商业化操作的产物,故而没有“政治意义上的文化”,这种与政治的脱节导致中国青年在接收日本动画和接受日本文化的态度上是没有相关关系的。
研究结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影响力是有限的,一般而言只止于感官审美的层面,中国青年对其的解读只在于审美层次而不涉及意识形态层面;同时由于所反应的本不是日本文化的全貌,加之日本文化的矛盾的一面在其中的体现导致的解读困难,日本动画所设置的象征性现实与中国青年头脑中的主观真实是不相吻合的。这就是日本动画的文化影响力的有限性之所在。
然而,本研究是存在着局限的。一方面所选取的样本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而忽略了其他地域和领域的中国青年群体;其次由于研究者本人的条件限制,样本量也不是太大。正是由于样本的代表性不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中出现偏差。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