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可以治愈吗?
3个回答
2019-05-13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概述】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反复发作。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是由感染,自身免疫性因素遗传,神经精神等因素造成的结肠炎性改变。
本病多属中医的“泄泻”、“久痢”范畴。临床表现一般有大便溏薄,夹有粘液,甚则腹痛,便下脓血等症。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和大肠,亦有肝肾所引起,而脾虚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本病属本虚标实,虚者以脾肾两虚为多,实者有气滞、寒湿、水饮、湿热等,虚实夹杂亦不少见,其治疗选方应随证选用。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乘脾者抑肝扶脾。攻邪不可过用伐品,补虚不可纯用甘温;有邪慎涩,虚重慎利。此外,在治疗的同时,适当注意饮食调护,避免生冷油腻等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治疗】1.寒湿泄泻证【主症】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濡缓。【方一】藿香正气散【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藿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6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
【功效】散寒化湿。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于七分,热服。
【方解】方中藿香用量偏重,既取其辛温而解在表之风寒,又以其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升清降浊,故本方以其为君药。配以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其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谐营卫而调药和中。综合全方,具有表里双解,化湿辟秽,升清降浊,理气和中之功,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寒热吐泻自愈。若感触山岚瘴气,以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此化浊辟秽,快气和中而一并治之。
【按语】本证治疗要点重在芳香化湿,湿邪得除,泄泻自止。且勿妄投收涩、补益之品;除服药外,尚宜服热米粥以助药力,并注意腹部保暖;如病情较重,泄泻次数较频,可每隔4~6小时服药1次。若外感风寒,内有湿浊者,可选用荆防败毒散;若湿困于脾,脘闷纳呆,加砂仁、神曲;寒湿内阻加干姜、苍术。
2.湿热伤中证【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如水,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身热烦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方一】葛根芩连汤【来源】《伤寒论》【组成】葛根15克,黄芩12克,黄连8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按语】葛根芩连汤意在清热、利湿、解毒,有具有坚阴厚肠胃的作用。故苦寒燥湿而无伤脾之虑。但苦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或过久。葛根升清止泻、清热解肌、透邪外出,可重用至20~30克,黄芩、黄连常用5~10克,苦参6~9克,为宜。【方二】香连丸【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连10克,木香10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黄连、吴茱萸二味同炒,去吴茱萸,加木香,为丸。亦可作汤剂。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木香理气止痛。
【按语】有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湿邪偏盛者,加藿香、厚朴、茯苓、猪苓、泽泻、灯心草、六一散;盛夏之季腹泻较重者,加香薷、佩兰、荷叶、扁豆,或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后方最好温汤调服,每次10克,每日3次。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
3.食滞肠胃证【主症】腹痛肠鸣,脘腹胀满,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方一】保和丸【来源】《丹溪心法》【组成】神曲15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莱菔子10克,连翘12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山楂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谷面痰气之积;法夏、陈皮行气化滞止呕;云苓健脾渗湿止泻;连翘清热散结。
【按语】食积较重,脘腹胀满用枳实导滞丸;食积化热加黄连;兼脾虚加白术、扁豆。【方二】枳实导滞丸【来源】《脾胃论》【组成】大黄9克,枳实9克,神曲10克,云苓8克,黄芩6克,川连6克,白术8克,泽泻6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病人湿热食滞,内阻肠胃,引致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下注,故有泄泻或下痢;另外,热壅气阻,故出现大便秘结。方中大黄攻积泻热;枳实行气消积除胀;神曲消食化湿;黄芩、川连清热燥湿止痢;云苓、泽泻利水渗湿止痢;白术健脾止泻。
【按语】食积较重,脘腹胀满,可用枳实导滞丸以荡涤积滞;食积化热,加黄连;兼脾虚,加白术、扁豆。
4.脾胃虚弱证【主症】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物,则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方一】参苓白术散【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莲子肉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砂仁3克,桔梗3克。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
【方解】本方中人参、淮山、莲子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白术、云苓、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砂仁、陈皮理气宽胸;桔梗为药引,引药上行;炙甘草益气和中。
【按语】腹胀便溏者,加厚朴,陈皮,广木香以理气消胀;腹中畏寒者,加肉桂、干姜等以温中散寒。【方二】香砂六君子汤【来源】《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3克,白术10克,甘草6克,陈皮15克,半夏6克,砂仁6克,木香6克。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止呕;加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调中理气,开胃消食,健胃止吐。
【按语】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者,宜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附子、肉桂,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
5.肾阳虚衰证【主症】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方一】四神丸【来源】《证治准绳》【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5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功效】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用法】上为末,生姜12克,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食前服。
【方解】本方证为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暖脾土,以至脾肾虚寒,运化无力,固摄无权所致。方中补骨脂辛苦性热而补命门,为壮火益土之要药,故为君药;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二药合用,既助主药温暖脾肾治本,又可治标,并为臣药;五味子收涩固肠,助肉豆蔻涩肠止泻,生姜温中散寒,助吴茱萸温暖脾胃;大枣滋养脾胃,并为佐使药。如此配合,则肾温脾暖,大肠固而运化复,自然泄泻止,诸症皆愈。
【按语】可选用附子理中汤:用于脐腹冷痛,真人养脏汤:用于泻下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方二】右归丸【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当归10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鹿角胶10克,菟丝子10克,附子3克,杜仲12克。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止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菟丝子、山茱萸、熟地等温补肾阳,鹿角胶、枸杞、当归益精养血。可加川芎、牛膝以助当归、肉桂温阳活血通络。
【按语】若脐腹冷痛,可选用附子理中汤;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脱肛,加黄芪、党参、升麻、白术;若泻下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可选用真人养脏汤脾虚肾寒不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粘冻,可用乌梅丸。
6.肝气郁滞证【主症】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方一】痛泻要方【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白术10克,防风10克,白芍10克,陈皮12克。
【功效】抑肝扶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按语】乌梅败酱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路志正):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适用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方二】木香顺气散【来源】《万病回春》卷二。
【组成】木香10克,青皮10克,桔皮1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川朴10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柴胡10克。
【功效】疏肝理气、开胸解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木香、青皮、桔皮疏肝理气、消积化滞;乌药、香附理气解郁,止痛;枳壳破气,行痰,消积;砂仁调中理气,开胃消食,健胃止吐;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按语】久泻不止,加乌梅、石榴、诃子肉、山楂、甘草;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加柴胡、木香、郁金、香附;神疲乏力,纳呆,党参、茯苓、扁豆、鸡内金。
本病多属中医的“泄泻”、“久痢”范畴。临床表现一般有大便溏薄,夹有粘液,甚则腹痛,便下脓血等症。其主要病变在脾胃和大肠,亦有肝肾所引起,而脾虚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本病属本虚标实,虚者以脾肾两虚为多,实者有气滞、寒湿、水饮、湿热等,虚实夹杂亦不少见,其治疗选方应随证选用。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乘脾者抑肝扶脾。攻邪不可过用伐品,补虚不可纯用甘温;有邪慎涩,虚重慎利。此外,在治疗的同时,适当注意饮食调护,避免生冷油腻等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治疗】1.寒湿泄泻证【主症】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濡缓。【方一】藿香正气散【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藿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6克,厚朴10克,大腹皮10克,半夏12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
【功效】散寒化湿。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于七分,热服。
【方解】方中藿香用量偏重,既取其辛温而解在表之风寒,又以其芳香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升清降浊,故本方以其为君药。配以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半夏曲、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既益于解表,又助其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谐营卫而调药和中。综合全方,具有表里双解,化湿辟秽,升清降浊,理气和中之功,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则寒热吐泻自愈。若感触山岚瘴气,以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此化浊辟秽,快气和中而一并治之。
【按语】本证治疗要点重在芳香化湿,湿邪得除,泄泻自止。且勿妄投收涩、补益之品;除服药外,尚宜服热米粥以助药力,并注意腹部保暖;如病情较重,泄泻次数较频,可每隔4~6小时服药1次。若外感风寒,内有湿浊者,可选用荆防败毒散;若湿困于脾,脘闷纳呆,加砂仁、神曲;寒湿内阻加干姜、苍术。
2.湿热伤中证【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如水,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身热烦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方一】葛根芩连汤【来源】《伤寒论》【组成】葛根15克,黄芩12克,黄连8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下利,为君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四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则解肌之力优而清里之力锐,使表解里和,身热下利自愈。
【按语】葛根芩连汤意在清热、利湿、解毒,有具有坚阴厚肠胃的作用。故苦寒燥湿而无伤脾之虑。但苦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或过久。葛根升清止泻、清热解肌、透邪外出,可重用至20~30克,黄芩、黄连常用5~10克,苦参6~9克,为宜。【方二】香连丸【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黄连10克,木香10克。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黄连、吴茱萸二味同炒,去吴茱萸,加木香,为丸。亦可作汤剂。
【方解】黄连清热燥湿,木香理气止痛。
【按语】有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薄荷;湿邪偏盛者,加藿香、厚朴、茯苓、猪苓、泽泻、灯心草、六一散;盛夏之季腹泻较重者,加香薷、佩兰、荷叶、扁豆,或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后方最好温汤调服,每次10克,每日3次。夹食滞者,加神曲、麦芽、山楂。
3.食滞肠胃证【主症】腹痛肠鸣,脘腹胀满,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吞酸,泻下伴有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方一】保和丸【来源】《丹溪心法》【组成】神曲15克,山楂1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莱菔子10克,连翘12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山楂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谷面痰气之积;法夏、陈皮行气化滞止呕;云苓健脾渗湿止泻;连翘清热散结。
【按语】食积较重,脘腹胀满用枳实导滞丸;食积化热加黄连;兼脾虚加白术、扁豆。【方二】枳实导滞丸【来源】《脾胃论》【组成】大黄9克,枳实9克,神曲10克,云苓8克,黄芩6克,川连6克,白术8克,泽泻6克。
【功效】消食导滞。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病人湿热食滞,内阻肠胃,引致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下注,故有泄泻或下痢;另外,热壅气阻,故出现大便秘结。方中大黄攻积泻热;枳实行气消积除胀;神曲消食化湿;黄芩、川连清热燥湿止痢;云苓、泽泻利水渗湿止痢;白术健脾止泻。
【按语】食积较重,脘腹胀满,可用枳实导滞丸以荡涤积滞;食积化热,加黄连;兼脾虚,加白术、扁豆。
4.脾胃虚弱证【主症】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适,稍进油物,则便次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方一】参苓白术散【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莲子肉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砂仁3克,桔梗3克。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大枣汤调下。
【方解】本方中人参、淮山、莲子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白术、云苓、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砂仁、陈皮理气宽胸;桔梗为药引,引药上行;炙甘草益气和中。
【按语】腹胀便溏者,加厚朴,陈皮,广木香以理气消胀;腹中畏寒者,加肉桂、干姜等以温中散寒。【方二】香砂六君子汤【来源】《古今名医方论》【组成】人参3克,白术10克,甘草6克,陈皮15克,半夏6克,砂仁6克,木香6克。
【功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止呕;加木香行气止痛、温中和胃;调中理气,开胃消食,健胃止吐。
【按语】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者,宜用附子理中汤加吴茱萸、附子、肉桂,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
5.肾阳虚衰证【主症】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方一】四神丸【来源】《证治准绳》【组成】补骨脂15克,肉豆蔻15克,吴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
【功效】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用法】上为末,生姜12克,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食前服。
【方解】本方证为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暖脾土,以至脾肾虚寒,运化无力,固摄无权所致。方中补骨脂辛苦性热而补命门,为壮火益土之要药,故为君药;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二药合用,既助主药温暖脾肾治本,又可治标,并为臣药;五味子收涩固肠,助肉豆蔻涩肠止泻,生姜温中散寒,助吴茱萸温暖脾胃;大枣滋养脾胃,并为佐使药。如此配合,则肾温脾暖,大肠固而运化复,自然泄泻止,诸症皆愈。
【按语】可选用附子理中汤:用于脐腹冷痛,真人养脏汤:用于泻下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方二】右归丸【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当归10克,肉桂10克,枸杞10克,鹿角胶10克,菟丝子10克,附子3克,杜仲12克。
【功效】温补肾阳,固涩止泻。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附子、肉桂、菟丝子、山茱萸、熟地等温补肾阳,鹿角胶、枸杞、当归益精养血。可加川芎、牛膝以助当归、肉桂温阳活血通络。
【按语】若脐腹冷痛,可选用附子理中汤;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脱肛,加黄芪、党参、升麻、白术;若泻下滑脱不禁,或虚坐努责,可选用真人养脏汤脾虚肾寒不著,反见心烦嘈杂,大便夹有粘冻,可用乌梅丸。
6.肝气郁滞证【主症】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方一】痛泻要方【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白术10克,防风10克,白芍10克,陈皮12克。
【功效】抑肝扶脾。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按语】乌梅败酱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路志正):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适用于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方二】木香顺气散【来源】《万病回春》卷二。
【组成】木香10克,青皮10克,桔皮10克,甘草6克,枳壳10克,川朴10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砂仁6克,柴胡10克。
【功效】疏肝理气、开胸解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木香、青皮、桔皮疏肝理气、消积化滞;乌药、香附理气解郁,止痛;枳壳破气,行痰,消积;砂仁调中理气,开胃消食,健胃止吐;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按语】久泻不止,加乌梅、石榴、诃子肉、山楂、甘草;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加柴胡、木香、郁金、香附;神疲乏力,纳呆,党参、茯苓、扁豆、鸡内金。
展开全部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慢性结肠炎可以治愈!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
本人祖上传下的慢性结肠炎秘方(中医称泄泻),配伍严谨,用药合理,药量适宜,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经临床实践,治愈率高达87%,治愈后未见复发!
本人祖上传下的慢性结肠炎秘方(中医称泄泻),配伍严谨,用药合理,药量适宜,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经临床实践,治愈率高达87%,治愈后未见复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