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常见问题

 我来答
游戏评审官
2020-10-30 · 无聊就是发
游戏评审官
采纳数:1126 获赞数:353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何会出现麻面、掉角、蜂窝、露筋、空洞等缺陷?如何补救处理?优工整理了相关干货资料,与大家一起分享!

麻 面 质地疏松的凹点

混凝土麻面缺陷情况

混凝土麻面质量缺陷主要出现在:剪力墙的暗柱和暗梁交接处,柱与楼板交接处。

原因分析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缺浆、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现为构件外表呈现质地疏松的凹点,其面积不大(≤0.5M2)、深度不深(≤5㎜),且无钢筋裸露现象。这种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支架不严,振捣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未排出以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处理措施

麻面虽对构件承载力无大的影响,但由于表面不平,在凹凸处容易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从而破坏构件表皮,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因此必须做规范的处理。

麻面的处理方法

(1)用小钢钎或钢丝刷将混凝土麻面的疏松水泥浆和石子清理干净。

(2)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粉尘,且充分湿润。

(3)经过充分湿润的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水迹时采用1:2的水泥砂浆抹平。

(4)抹平后的水泥砂浆要跟踪保养,防止水泥砂浆干缩脱落或起砂,并注意适时二次抹压。

(5)修补后按结构面层设计进行装修。

处理程序和处理情况验收

(1)由质检员组织混凝土工长进行检查,对存在麻面的构件进行标识和书面记录。

(2)确定修补人员并按照处理方案进行现场交底。

(3)修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经过质检员的验收,满足规范和处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修补完成后先由质检员组织验收,并对不合格的修补及时进行返工整改。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再由项目部组织验收,满足规范和方案要求方报监理验收。

(5)修补部位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隐蔽。

掉 角 残损、掉落

混凝土掉角缺陷情况

掉角指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

原因分析

产生掉角的原因主要有:

(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受损。

(2)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拆除模板的要求,致使混凝土构件出现掉角。

(3)模板拆除方法不妥当,用力过大或材料搬运未对构件直角进行保护,造成直角部分局部脱落、劈裂受损。

处理措施

(1)用钢丝刷将混凝土掉角表面的疏松水泥灰清理干净。

(2)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粉尘,且充分湿润。

(3)经过充分湿润的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水迹时采用1:2的水泥砂浆抹平。

(4)抹平后的水泥砂浆要跟踪保养,防止水泥砂浆干缩脱落或起砂,并注意适时二次抹压。

2.当掉角较大时

(1)用小钢钎或钢丝刷将混凝土掉角的疏松水泥浆和突出石子清理干净。

(2)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粉尘,且充分湿润。

(3)影响到构件钢筋的要调整好钢筋的位置并清理干净钢筋表面。

(4)支撑模板,模板表面要充分湿水。

(5)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

(6)补好后的混凝土要跟踪保养。

3.处理程序和处理情况验收

(1)由质检员组织混凝土工长进行检查,对存在掉角的构件按照掉角的大小程度进行标识和书面记录。根据掉角情况由技术负责人确定处理措施。

(2)根据处理措施,由专业工长确定修补人员并按照处理方案进行现场交底。

(3)修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经过质检员的验收,满足规范和处理方案的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需要模板支撑时要求模板必须由专业模板工作业。

(4)修补完成后先由质检员组织验收,并对不合格的修补及时进行返工整改。质检员验收合格后再由项目部组织验收,满足规范和方案要求方报监理验收。

(5)修补部位或浇筑混凝土部位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隐蔽。

蜂 窝 粗骨料外露

混凝土蜂窝缺陷情况

蜂窝有表面的、深进的、贯通的三种。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存在小于最大石子粒径的空隙,呈蜂窝状。有蜂窝处混凝土强度很低。

蜂窝往往出现在钢筋最密集处或混凝土难以浇捣的部位。

原因分析

蜂窝一般由下列原因形成:

(1)混凝土在浇筑时振捣不严,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

(2)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因倾落高度过大而分层。

(3)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控制不严,水灰比太低。

(4)模板不严密,浇筑混凝土后出现跑浆现象,水泥浆流失。

(5)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已有离析。

处理措施

(1)根据蜂窝出现的构件所在的不同部位,分别进行处理。如果构件是梁、板、柱,且蜂窝是深进的或贯通的时侯,必须进行必要安全加固方可开始处理。

(2)用钢钎将混凝土蜂窝的疏松水泥浆和突出石子逐层,缓慢凿打清理干净。不得用大锤或用力过大以影响混凝土整个构件的强度和安全。

(3)用加压的清水冲洗掉蜂窝内混凝土表面的粉尘,且充分湿润。

(4)当蜂窝出现位置需要支撑模板时,模板表面要充分湿水,以满足混凝土浇筑所必需的水分。梁、柱和墙的蜂窝最好采用钢夹板,以更好的保持新浇筑混凝土的水分,提高修补的质量。

(5)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且加入适量的混凝土微膨胀剂。对防水混凝土还必须加入符合原设计要求的防水剂。

(6)补好后的混凝土要跟踪保养。木模板周围最好采用湿水的麻袋等进行紧贴覆盖。
猜猜从此不再
2020-10-30 · TA获得超过415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00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与防治方法

现代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会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尤其有些结构不能一次性施工完毕,需再次处理,部分混凝土结构较小,但边角较多,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亦相对增多。

1.混凝土出现“烂根”

支模部位柱或墙基表面不平,模底与基础表面缝隙过大,柱或墙底部混凝土振捣时严重漏浆,石多浆少,出现烂根。因此,柱或墙基础除表面平整外,在安装模板时还需对基础表面与模板部分空隙进行填塞木片或海绵条等,以防止漏浆。

防治方法:混凝土浇筑前,先在最底部铺5~10 cm厚的“肥浆”结合层。避免混凝土下料时发生离析,造成底部石子集中,振捣时缺少砂浆而出现混凝土“烂根”。所以,混凝土浇筑前,需在接茬底部预先铺设5~10 cm厚的相同成份相同强度等级或高出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并按正确方法卸料,可防止“烂根”现象发生。

2.混凝土浇筑时胀模,模板变形

防治方法:(1)混凝土浇筑时,应遵循先边角后中部,若是墙体,则按先外墙后内墙的循序,保证外部墙体垂直度;(2)混凝土灌注时应分层,分层厚度:人工振捣不大于35 cm,振捣器振捣不大于50 cm,轻骨料混凝土不大于30 cm;(3)高度在3 m以内的外墙和内墙,混凝土可从墙顶向板内卸料,卸料时须在墙顶安装料斗缓冲,以防混凝土产生离析;对截面尺寸狭小且钢筋密集的墙体,则应在侧模上开门子洞,用斜溜槽投料,但高度不大于2 m;对高度大于3 m的任何截面的墙体,均应每隔2 m开门子洞,装斜溜槽投料;(4)墙体上开有门窗洞或工艺洞口时,应从两侧同时对称投料,以防将门窗洞或工艺洞口模板挤压变形 。

3.边角混凝土漏石、蜂窝

防治方法:模板拼装缝隙过大,混凝土振捣时间长跑浆严重造成严重漏石。对此情况,模板拼装时用海绵密封条或填缝密封,或采用阶梯缝搭接,减少漏浆。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2~3 min。浇筑时严格控制每一盘混凝土配合比,下料时使用串筒或溜槽控制配合比,避免下料时发生离析。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设工程之家

4.顶端出现较厚砂浆层

防治方法:混凝土浇筑到顶端时,上部会出现较厚砂浆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混凝土经振捣后,石子之间的摩擦力和粘接力减少,靠自重下沉而使砂浆上挤,另一方面底部预先铺设的砂浆也会因振捣上浮。所以,铺设底部砂浆不宜过厚,满足要求即可。因浮浆中少石子,其混凝土强度比设计强度低。为加强此薄弱环节,应在顶部砂浆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同粒径的洁净石子,或在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将浮浆剔除。

5.墙或柱垂直度发生偏移

垂直度发生偏移主要是因混凝土在浇筑中对侧模产生侧压力,若模板某一面斜撑不牢固,发生下沉,即会造成侧向位移。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防治方法:(1)支模过程中柱或墙的支撑一定要牢固可靠,符合设计及施工计算书要求;(2)浇筑顺序不正确也可能导致垂直度发生偏移,故浇筑墙或柱的正确顺序是从两端开始向中间推进,因为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模板吸水或侧应力不均匀而产生横向推力,如逐渐积累到另一端,则最后浇筑的柱将发生弯曲变形和垂直度偏移。

6.柱与梁连接处混凝土“脱颈”

防治方法:浇筑柱、梁整体结构时,应在混凝土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 h,不超过2 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接点(梁)混凝土。如连续浇筑,连接处混凝土会产生“脱颈”的质量事故。因此,混凝土柱二次浇筑施工缝应设置在基础表面或梁底下部20~30 mm处。二次混凝土浇筑接槎时,剔凿柱顶松散石子和浮浆,使其能满足设计强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情感塑型
2020-10-30 · TA获得超过225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027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1、施工时泵管放料不是从墙中央开始而是从端部开始,粗骨料堆积在端部。2、根部缝隙没有堵严密漏浆。3、混凝土加水离析。4、漏振。控制:1、严禁加水。2、墙端部、洞口两侧、转角、必须下棒;墙体每40cm下一棒,棒到底,快插慢拔,每棒不少于40秒。3、根部堵密,提前封堵。4、不能从墙端、角处开始放料。1.放灰前确认是否为楼梯灰,严禁用墙体灰。2.振捣从上往下振捣,记清已振捣位置,防止漏振。润泵砂浆倾倒在楼板上。原因:工人不愿费力清运。造成后果:1、混凝土强度降低,检测不合格。2、顶板底面大面积泛砂,影响顶板强度、及装修使顶板出现裂缝。墙体气泡。原因分析:1、混凝土减水剂用量不当。2、私自加水,混凝土中自由水增多。3、振捣厚度偏高影响气泡排除。4、振捣不充分影响气泡排除。1、分2-3层浇筑。2、"快插、慢拔、三不靠",间距40厘米,每次插棒时间不少于40秒。3、加强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顶板蜂窝。分析原因:顶板砼施工时临时洒落在顶板上的混凝土没有及时清理,初凝后,混凝土施工至此位置形成蜂窝。控制:转动泵管或移动布料机洒落的混凝土,及时清理。顶板夹薄膜、平整度差原因:混凝土施工没有过刮杠找平,并二次找面,盖膜人员没责任心。具体问题:1、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施工缝的存在,施工人员又未按照规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或者对施工缝的处理措施不到位。2、洞口两边未均匀浇筑混凝土,导致洞口变形或者偏移,对于一些较宽的窗,底部模板未采取措施,经常出现窗台下浇筑不到位的情况。3、看筋人员不到位造成钢筋偏移,混凝土浇筑时经常会导致墙体钢筋的移动,如果没有看筋人员及时对钢筋进行调整,则会造成墙体钢筋偏差严重。4、混凝土振捣时出现的问题,包括漏振或者少振,局部过振,甚至违反规定对钢筋、模板进行振捣,这样会导致蜂窝麻面甚至狗洞出现。5、一次浇筑高度过高,超过2m,甚至达到3~4m,墙底或者柱底部未按照要求先浇筑同配比的减少石子砂浆加入量。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基础、柱、墙根部下层台阶浇筑后未停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以致上层混凝土根部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3、麻面:模板表面不光滑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脱皮麻面。4、孔洞:原因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5、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造成缝隙、夹层。6、 梁、柱结点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太差。7、现浇楼板和楼梯上表面平整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认真用抹子抹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10-30 · TA获得超过425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334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具体问题:

1、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施工缝的存在,施工人员又未按照规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或者对施工缝的处理措施不到位。

2、洞口两边未均匀浇筑混凝土,导致洞口变形或者偏移,对于一些较宽的窗,底部模板未采取措施,经常出现窗台下浇筑不到位的情况。

3、看筋人员不到位造成钢筋偏移,混凝土浇筑时经常会导致墙体钢筋的移动,如果没有看筋人员及时对钢筋进行调整,则会造成墙体钢筋偏差严重。

4、混凝土振捣时出现的问题,包括漏振或者少振,局部过振,甚至违反规定对钢筋、模板进行振捣,这样会导致蜂窝麻面甚至狗洞出现。

5、一次浇筑高度过高,超过2m,甚至达到3~4m,墙底或者柱底部未按照要求先浇筑同配比的减少石子砂浆加入量。

注意问题:

1、 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基础、柱、墙根部下层台阶浇筑后未停歇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以致上层混凝土根部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2、 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3、麻面:模板表面不光滑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脱皮麻面。

4、孔洞:原因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5、缝隙及夹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造成缝隙、夹层。

6、 梁、柱结点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太差。

7、现浇楼板和楼梯上表面平整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认真用抹子抹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超级三井80

2020-10-30 · TA获得超过43.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412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204万
展开全部
漏振



控制:

1.放灰前确认是否为楼梯灰,严禁用墙体灰。

2.振捣从上往下振捣,记清已振捣位置,防止漏振。

润泵砂浆倾倒在楼板上

原因:

工人不愿费力清运。

造成后果:

1、混凝土强度降低,检测不合格。

2、顶板底面大面积泛砂,影响顶板强度、及装修使顶板出现裂缝。



墙体气泡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减水剂用量不当。

2、私自加水,混凝土中自由水增多。

3、振捣厚度偏高影响气泡排除。

4、振捣不充分影响气泡排除。



控制:

1、分2-3层浇筑。

2、"快插、慢拔、三不靠",间距40厘米,每次插棒时间不少于40秒。

3、加强混凝土进场质量控制。

顶板蜂窝

分析原因:

顶板砼施工时临时洒落在顶板上的混凝土没有及时清理,初凝后,混凝土施工至此位置形成蜂窝。



控制:

转动泵管或移动布料机洒落的混凝土,及时清理。

顶板夹薄膜、平整度差

原因:

混凝土施工没有过刮杠找平,并二次找面,盖膜人员没责任心。



顶板泛砂

原因:

润泵砂浆及水没有收集到容器内,洒在顶板上。



控制:

责任到人,润泵浆收集到容器内(1.5m³),及时吊下楼。

另注意:混凝土浇筑完后要保持表面湿润,养护不少于7天,班组派专人洒水养护,每天不少于2次,经质检员验收,并到工程一部做好养护记录。

首赞
+1
平台声明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施工缝的存在,施工人员又未按照规定位置留置施工缝或者对施工缝的处理措施不到位;洞口两边未均匀浇筑混凝土,导致洞口变形或者偏移,对于一些较宽的窗,底部模板未采取措施,经常出现窗台下浇筑不到位的情况;看筋人员不到位造成钢筋偏移,混凝土浇筑时经常会导致墙体钢筋的移动,如果没有看筋人员及时对钢筋进行调整,则会造成墙体钢筋偏差严重;混凝土振捣时出现的问题,包括漏振或者少振,局部过振,甚至违反规定对钢筋或模板进行振捣,这样会导致蜂窝麻面甚至狗洞出现,对钢筋振捣会降低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现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