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呢?
要说起藏私房钱,那是现代男人的悲哀。怎么藏,藏在哪,更是很多已婚男人每日上演的抗日谍战片。那么,中国的古代的皇帝是否也要藏私房钱呢?这个必须有,就清朝而言,内务府下辖的广储司就是管理皇帝私房钱的。广储司,设总办郎中、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掌内府库藏,领银、皮、瓷、缎、衣、茶六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皇帝可以说是坐拥整个江山。可是,就是这么牛的皇帝,天下所有的钱财也不是能让其随便花的。其实,那些电视剧里的剧情都是骗人的,要知道,皇帝的钱财和国家的财政完全不是一回事。皇帝的钱财是由皇宫的特定人员帮忙管理和经营,而国家的财政收入则是由宰相来管理。
那么,皇帝的钱财是从哪得来的呢?
大清朝时期,皇帝的私房钱由内务府负责照料。可是,光照料可不行,要知道,皇帝的消费水平可不一般。就凭借日常的那几个银子怎么能让皇帝满意呢,所以,还必须有生财有道,富有商业头脑的人帮助皇帝把私房钱增值起来。比如说乾隆爷时,帮助他管钱的就是著名的历史贪官和珅。
现在大家都知道和珅是清朝有名的贪官,可和珅在大清朝如果没个靠山,他也是绝对不敢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和珅最大的靠山就是乾隆爷。这也是为什么,乾隆明知道和珅有贪污的嫌疑,却在大臣弹劾和珅时,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乾隆的私房钱收入也要靠着和珅来打理。
清朝时,皇帝的私房钱收入主要依靠管庄、关税、当铺和盐务四大块,这四大块的收入各有不同。
首先来说说管庄,这个说白了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地主”。大清入关建国后,在原有的庄园制基础上又把关内的很多土地圈为己有,并把很多前朝被弹劾官员的田产查抄没收,之后,这么多的土地、田业全都归为皇帝的个人资产,对外出租和租赁。可是,由于内务府经营起来并没有那么专业,再加上,田地毕竟很难保证每年都丰收,所以,管庄的收入不是很稳定。
第二个是关税,说起关税那应该属于国家税收才对,而且,关税可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可是,在顺治康熙之后,这关税的性质就变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关税后期划分给内务府管理,这内务府本是掌管皇帝私人钱财的地方,这样在关税这块,皇帝个人和国家钱财就不再划分的那么清晰了。
到了乾隆时期,关税盈余必须要有定额,这让征收关税的上下官员只好变法的搜刮百姓,有些包衣奴为了孝敬皇帝,更是每逢节日都会自动的上缴银两来讨皇帝的欢心。衙门、地方税关也会效仿包衣奴的做法,来将公家钱上交到皇帝的小金库里。等到要交公差时,就只能再次从底层百姓处搜刮。
除了上缴银两外,皇帝的私房钱还可以从变卖内务府物质的途径捞上一笔。尤其是一些皇家垄断的民间物质,奇货可居说的就是这种。即使你有银子,也买不到的东西毕竟会把价格抬到老高。比如说,清朝时期,内务府就把东北的人参垄断起来,不允许民间自由买卖人参。
皇帝私人房钱的第三个主要来源就是当铺和贷款。现在人都知道,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办贷款那利润依然是相当可观。更何况,在清朝时期,贷款和当铺开的好那是可以汇聚八方之财的。
最后一个来源就是盐务,盐是老百姓最不能缺的东西。这种家居日常必备的民生产品,自然会被统治阶级全权掌控用来压榨。而且,不光普通百姓会因为吃盐而给皇帝的私房钱做贡献,就是财大气粗的盐商也不能幸免。谁让他们都是皇帝的子民呢?不给皇帝上供那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总之,皇帝的的私房钱会有,而且,也会从各种渠道滚滚而来,至于这其中的潜规则就不能明目张胆的上纸面了,因此,从古籍史书中就很难找到关于皇帝私房钱的记载。可以说,比起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清朝皇帝的私房钱来源算是够人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