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9]
提出蜓科鉴定方法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9]
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9]
创立地质力学
20世纪20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萌芽产生了。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他认为,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就是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会形变,由于各种岩石性质不同,产生的构造形迹也不同,依照构造形迹的力学特征和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这是一项研究地壳运动的新方法。它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
在地质力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李四光的几篇重要著作,如20年代末的《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30年代的《中国地质学》、40年代的《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50年代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60年代的《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每个阶段总结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地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9]
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的贡献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做了工作汇报。李四光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10]
提出蜓科鉴定方法
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创立了十项标准,将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繁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科学性。这十条标准,一直被中国及其他国家蜓科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蜓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9]
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30年代中,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作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中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9]
创立地质力学
20世纪20年代中叶,有关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正值高潮之际,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提出了“大陆车阀”自动控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作用的假说。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地质力学就从这里萌芽产生了。
李四光建立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理论引进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即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他认为,地球表层的各种构造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壳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就是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会形变,由于各种岩石性质不同,产生的构造形迹也不同,依照构造形迹的力学特征和组合形式,可以追索力的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探索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这是一项研究地壳运动的新方法。它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
在地质力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李四光的几篇重要著作,如20年代末的《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的意义》、30年代的《中国地质学》、40年代的《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50年代的《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60年代的《地质力学概论》,都是每个阶段总结性的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地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9]
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的贡献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回国时,他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中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做了工作汇报。李四光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计划末期,中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中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10]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