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早期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患者真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的关键。但2016年1月,发表在《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在危重症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儿童和成人患者中,与无抗真菌治疗或安慰剂相比,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的使用与总(全因)死亡率下降不相关。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或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减少相关,但证据质量较低。
研究背景: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危重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抗真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真菌培养阳性和确诊后再开始目标性的抗真菌治疗则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国际指南已经开始讨论建议抗真菌治疗机构对没有真菌感染微生物证据的患者考虑替代策略(定义为“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该篇综述最初发表于2006年,2016年进行了更新。该更新的综述对临床医生处理重症患者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疑似真菌感染提供了额外的证据,考虑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成人和儿童危重患者中,评估与安慰剂、无抗真菌药物或其他抗真菌药(全身或非吸收性)相比任何抗真菌药物(全身或非吸收性)非目标性治疗的有效性。
主要研究结果:作者纳入22项研究(涉及2761名参与者)。在这22项研究中,12项为原发表的评价已经纳入的研究,10项为新发现的研究。11项研究对氟康唑与安慰剂或无抗真菌治疗进行了比较。三项研究比较了酮康唑与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阿尼芬净与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卡泊芬净与安慰剂。两项研究比较了米卡芬净与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两性霉素B与安慰剂。两项研究比较了制霉菌素和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克霉唑、酮康唑、制霉菌素和不治疗的作用。作者发现2项新的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四项等待分类的研究。RCTs纳入2种性别、年龄范围广、危重病及临床特征的受试者。11项研究报告资金来自于制药公司,1项研究报告资金来源于政府机构。大多数研究关键域(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不完整的结局数据)的整体偏倚风险不明确。2项研究的关键域为高偏倚风险。对于其他评价域(受试者和工作人员的双盲设置、结局评估、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大多数研究的风险为低或不明确,但4项研究为高偏倚风险。
中等级别的证据表明,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没有明显减少或增加总(全因)死亡率(RR 0.93,95% CI 0.79~1.09,P=0.36;参与者=2374;研究=19)。对于已经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结局,有低级别的证据表明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显著降低风险(RR 0.57,95% CI 0.39~0.83,P=0.0001;参与者=2024;研究=17)。真菌定植的风险显著降低(RR 0.71,95% CI 0.52~0.97,P=0.03;参与者=1030;研究=12)但证据质量较低。非目标性治疗组和其他组发生浅部真菌感染的风险(RR 0.69,95% CI 0.37~1.29,P值=0.24;参与者=662;研究=5;证据等级低)或需停止治疗的不良事件的风险(RR 0.89,95% CI 0.62 1.27,p值=0.51;参与者=1691;研究=11;证据质量低)没有显著差异。因研究设计的局限性,总(全因)死亡率结局的证据质量为中度。因研究设计的局限性、非最佳总人群数量、发表偏倚风险和研究间的异质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浅表真菌感染、真菌定植和需要停止治疗的不良事件的结局的证据质量低。
研究结论: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重症儿童和成人患者中,与无抗真菌治疗或安慰剂相比,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的使用与总(全因)死亡率下降并不相关。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或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减少相关,但证据质量较低,研究异质性和发表偏倚风险均比较高。需要更高质量的RCTs来提高证据的效力,尤其是需要研究最近的和较少被研究的药物(如棘球白素)。未来的试验应采用标准化的微生物结局定义(如侵入性真菌感染,定植),以减少异质性。在调查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有效性的研究中,应考虑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出现,以权衡获益和风险。
研究背景: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危重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抗真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真菌培养阳性和确诊后再开始目标性的抗真菌治疗则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国际指南已经开始讨论建议抗真菌治疗机构对没有真菌感染微生物证据的患者考虑替代策略(定义为“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该篇综述最初发表于2006年,2016年进行了更新。该更新的综述对临床医生处理重症患者和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疑似真菌感染提供了额外的证据,考虑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成人和儿童危重患者中,评估与安慰剂、无抗真菌药物或其他抗真菌药(全身或非吸收性)相比任何抗真菌药物(全身或非吸收性)非目标性治疗的有效性。
主要研究结果:作者纳入22项研究(涉及2761名参与者)。在这22项研究中,12项为原发表的评价已经纳入的研究,10项为新发现的研究。11项研究对氟康唑与安慰剂或无抗真菌治疗进行了比较。三项研究比较了酮康唑与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阿尼芬净与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卡泊芬净与安慰剂。两项研究比较了米卡芬净与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两性霉素B与安慰剂。两项研究比较了制霉菌素和安慰剂,一项研究比较了克霉唑、酮康唑、制霉菌素和不治疗的作用。作者发现2项新的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四项等待分类的研究。RCTs纳入2种性别、年龄范围广、危重病及临床特征的受试者。11项研究报告资金来自于制药公司,1项研究报告资金来源于政府机构。大多数研究关键域(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不完整的结局数据)的整体偏倚风险不明确。2项研究的关键域为高偏倚风险。对于其他评价域(受试者和工作人员的双盲设置、结局评估、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大多数研究的风险为低或不明确,但4项研究为高偏倚风险。
中等级别的证据表明,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没有明显减少或增加总(全因)死亡率(RR 0.93,95% CI 0.79~1.09,P=0.36;参与者=2374;研究=19)。对于已经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结局,有低级别的证据表明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显著降低风险(RR 0.57,95% CI 0.39~0.83,P=0.0001;参与者=2024;研究=17)。真菌定植的风险显著降低(RR 0.71,95% CI 0.52~0.97,P=0.03;参与者=1030;研究=12)但证据质量较低。非目标性治疗组和其他组发生浅部真菌感染的风险(RR 0.69,95% CI 0.37~1.29,P值=0.24;参与者=662;研究=5;证据等级低)或需停止治疗的不良事件的风险(RR 0.89,95% CI 0.62 1.27,p值=0.51;参与者=1691;研究=11;证据质量低)没有显著差异。因研究设计的局限性,总(全因)死亡率结局的证据质量为中度。因研究设计的局限性、非最佳总人群数量、发表偏倚风险和研究间的异质性,侵袭性真菌感染、浅表真菌感染、真菌定植和需要停止治疗的不良事件的结局的证据质量低。
研究结论:有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重症儿童和成人患者中,与无抗真菌治疗或安慰剂相比,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的使用与总(全因)死亡率下降并不相关。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或与侵袭性真菌感染减少相关,但证据质量较低,研究异质性和发表偏倚风险均比较高。需要更高质量的RCTs来提高证据的效力,尤其是需要研究最近的和较少被研究的药物(如棘球白素)。未来的试验应采用标准化的微生物结局定义(如侵入性真菌感染,定植),以减少异质性。在调查非目标性抗真菌治疗有效性的研究中,应考虑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出现,以权衡获益和风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平价药爱心健康送到家上龙 复方酮康唑¥3.99 复方克霉唑软膏和复方酮康唑软膏对于治疗皮肤性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那么,复方克霉唑软膏和复方酮康唑软膏有什么区别? 复方克霉唑软膏和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区别在于组成成分不同。复方克霉唑软膏组分为克霉唑1.5%及尿素15%。复方酮康唑软膏为复方制剂,每支含酮康唑10毫克和丙酸氯倍他索0.5毫克,辅料为:硬脂酸、液状石蜡、甘油、十六十八醇、依地酸二钠、无水亚硫酸钠、维生素E、月桂氮卓酮、羟苯乙酯、香精、乙醇、纯化水适量。 复方克霉唑软膏和复方酮康唑软膏的区别在于药理作用不同。复方克霉唑软膏中的克霉唑属吡咯类抗真菌药,对白念珠菌则可抑制其自芽孢转变为侵袭性菌丝的过程。克霉唑具广谱抗真菌活性,对表皮癣菌、毛发癣菌、曲菌、着色真菌、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均有较好抗菌作用,对申克氏孢子丝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属、组织浆胞菌属等也有一定抗菌活性。复方酮康唑软膏中的酮康唑属咪唑类抗真菌药。对皮真菌、酵母菌(念珠菌属、糠秕孢子菌属、球拟酵母菌属、隐球菌属)、双相真菌和真菌纲有抑菌和杀菌作用;除虫霉目外,对曲霉菌、申可孢子丝菌、某些暗色孢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两个药没有好不好之说,药效都不错,关键是对症,不管用哪个都得坚持使用一个疗程才能有效积累到治疗浓度,中间不能频繁更换,从目前我使用情况看,我认为酮康唑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不过也是因人而宜,适合自己的那个就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药物各有各的用处没有哪一种比哪一种好!用起来对症有效副作用小的就是好药!克霉唑和酮康唑都是抗真菌的药物,是同类药物,作用也相似。克霉唑对霉菌性阴道炎等效果相对好些。而酮康唑对皮癣等疾病效果更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如果是干燥的眉毛皮肤癣用酮康唑最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